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马格德堡半球显威力——格里克 精选

已有 11677 次阅读 2024-8-28 08:30 |个人分类:外国人物|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P1040935.JPG

马格德堡的格里克塑像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4/8/28

空气是否有重量,大气是否有压力,真空是否存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界厌恶真空”(即自然界不存在真空)的假说,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思想,直到伽利略提出疑问。他的弟子托里拆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现了真空,并验证了空气有重量的事实。尽管如此,人们各抒已见,众说纷坛。这时一位科学家站了出来,用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大气有压力,这就是德国科学家格里克1602—1686)。

奥托·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1602年11月30日生于马格德堡(柏林西南100多公里),家庭颇富裕。就读于莱比锡大学、耶拿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学习法律。他于研究法律之余,对于科技实验及数学等,也有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他曾先后赴英、法两国留学,24岁时才回到故乡。当时的欧洲正卷入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漩涡之中,马格德堡被攻占后,全市烧毁一空,格里克就任工程师,负责重建。1646年,格里克被选为该市市长,一干就是30年,其间被封为贵族。格里克在任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不遗余力地架桥修路,建造要塞。此外,他亲自动手种田,以生产当时奇缺的粮食。他一方面从政,一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于1650年发明了活塞式抽气机(真空泵)1686年5月21日,格里克在汉堡逝世,享年84岁。

17世纪50年代,格里克正在担任马格德堡市长。他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强;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因此,虽然格里克远离意大利,但他很为托里拆利抱不平。在实验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1654年他利用到雷根斯堡参加帝国会议的机会,曾在在皇帝面前表演过相关的实验。

格里克用抽气机做了许多关于真空和大气压强的实验。他发现,真空里的火焰会熄灭;鸟在真空里,难过地张开大嘴,拼命吸气,一会儿便死去;鱼也会在真空中死去;葡萄在真空中能保持六个月不变质等等。格里克曾将含有空气的猪膀胱,放入抽气机的钟罩里去,然后将钟罩中的空气抽去,便见到膀胱逐渐膨胀以至破裂。他又在玻璃容器中装入一只正在发出声音的钟,当将容器里的空气抽出后,就听不到声音了。由此证实,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但光线能穿过真空。

为了引起更多人们的关注。1657年,格里克公开表演了一个惊人的实验。他把两个空心铜半球(直径35.5厘米)紧贴在一起,用自己发明的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用了八对马还没有把它们拉开。这个证明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就是在马格德堡市内广场进行的。那两个铜半球后来被称马格德堡半球。

实验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解释:“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即抽气前,半球的外部压力等于其内部压力等于大气压。但抽气后,半球外部压力大于其内部压力,并且半球内部为真空。就好像大气压“压”住了两个半球。所以这两个半球必须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都终于相信有真空,有大气,使人们真正地见识到了大气压的威力,这彻底推翻了之前亚里士多德无真空的假说,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科学的发展。我们家中常用的电灯也是真空应用的好例子。在19世纪,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真空中灯丝的寿命更长。

证明大气压强的地方马格德堡(Magdeburg)位于北德平原,地处易北河畔,是个州府城市,现设有一所以格里克命名的科技大学。马格德堡幸存和重建的名胜古迹集中在老城的南北两片。南片以大教堂(Dom)为中心。大教堂西面是文化史博物馆,马格德堡半球和抽气机的复制品就陈列在这里。古城北片的名胜主要有建于17世纪的市政厅。市政厅西北方小广场上塑有格里克的青铜坐像,身旁放着马格德堡半球。当地人民永远缅怀这位政绩卓著的市长和誉满世界的物理学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1448478.html

上一篇:荷比卢历代名人
下一篇:发现喇曼效应的物理学家
收藏 IP: 95.119.6.*| 热度|

9 王安良 崔锦华 汪运山 郑永军 尤明庆 池德龙 刘钢 史晓雷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