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相同的预测:日本首个特大地震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已有 792 次阅读 2024-8-13 16:15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相同的预测:日本首个特大地震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杨学祥

日本首个特大地震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已有 88 次阅读 2024-8-13 09:00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首个特大地震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杨学祥

     关键提示

  财联社8月12日讯(编辑 马兰)因为特大地震的担忧,日本正面临恐慌性抢购。上周末,日本多家超市声明,因地震相关报道出现了部分产品短缺的情况。

  上周四,日本南部发生7.1级地震,造成14人受伤。日本气象局随后警告,未来一周还可能发生更大规模地震,并发布了首份特大地震预警。

  据日本气象局称,南海海槽发生强烈震动和海啸的风险高于往常,日本可能出现8级甚至9级的地震,当地居民需要为此提前准备。

    日本首个特大地震预警并非空穴来风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518.htm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7652.html

     相关报道

首个特大地震预警后 日本民众正在恐慌性抢购应急物资

  2024年08月12日 15:30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8月12日讯(编辑 马兰)因为特大地震的担忧,日本正面临恐慌性抢购。上周末,日本多家超市声明,因地震相关报道出现了部分产品短缺的情况。

  上周四,日本南部发生7.1级地震,造成14人受伤。日本气象局随后警告,未来一周还可能发生更大规模地震,并发布了首份特大地震预警。

  据日本气象局称,南海海槽发生强烈震动和海啸的风险高于往常,日本可能出现8级甚至9级的地震,当地居民需要为此提前准备。

  这一警告直接导致日本多地灾难救援包和日常必需品的脱销。上周六早上,日本电子上午巨头乐天网站显示,移动厕所、保鲜食品和瓶装水是需求最大的商品。还有一些超市则表示,将可能实施销售限制,比如对瓶装水进行定量配给。

  真真假假

  日本基本每隔一两个世纪就会爆发一次8级或9级的破坏性地震,日本政府此前估计下一次大地震将在未来30年内发生,概率为70%。

  而上周四的地震无疑是一根导火索,日本居民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担忧大地震的即将来临,还有一些人悲观认为大地震不可避免。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虽然地震风险较高,但仍不代表一定会发生。日本农业和渔业部门因此敦促人们不要过度囤积消费品。

  自上周五以来,日本各地的购物中心从早上开始就挤满了寻找救援包和应急食品的顾客。伊藤洋华堂株式会社在上周五临时决定,在东京都内及其他地区的部分门店,限制每户家庭只能购买12瓶2升的瓶装矿泉水。

  然而,社交媒体X上面仍然充斥着渲染地震恐慌的帖子,继续放大人们的焦虑情绪。

  据日本放松协会(NHK)称,每隔几秒就会有新的垃圾信息出现,并伪装成与地震相关的有用提示,但其链接最后导向色情或电子商务网站。NHK警告,这些垃圾信息的存在让用户越来越难以获取有关地震的真实信息。

责任编辑:刘鹏林

https://news.sina.com.cn/w/2024-08-12/doc-incikrfe4524548.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8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46258.html

日本首次发布“特大地震”预警因何而来?

文汇

2024-08-12 20:50发布于上海文汇报官方账号

关注

图片

日本宫崎县近海8日发生7.1级强震后,日本气象厅发布特大地震预警,提示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巨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平时增高,有必要为最大震级做好准备。

这是日本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布此类预警。那么,南海海槽附近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造成什么影响?此次大地震预警因何而来?

据日本气象厅8月8日消息,当天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地震后,相关专家举行了会议,对据预测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进行了评估,认为“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预想震源区域及周边区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平时提高”。日本气象厅已于当地时间当天19时15分发布了“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特大地震注意报”。日本估计,下一次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强度可能高达9.1级。

日本地震学家预测,宫崎地震后一周左右的时间,该地区发生更大地震的概率约为几百分之一。未来30年内南海海槽发生8级或9级地震的概率为70%至80%。

就在去年,有研究人员报告称,如果日本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一周内附近发生另一场特大地震的概率将上升到2.1%至77%之间,比正常情况下特大地震发生的概率高100到3600倍。此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观测结果,平均而言,一周内附近发生更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为5%。

一般来说,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被视为特大地震。此次特大地震警报的覆盖范围从茨城县延伸至冲绳县,主要包括太平洋一侧的29个都府县的707个市町村。据政府预测,如果发生最大级别的南海海槽地震,从静冈到宫崎的10个县将面临最大震级可达7级的地震,最高可达34米的海啸可能在几分钟之内袭来,届时死亡和失踪人数恐将超过23万。

此次特大地震预警并非空穴来风。日本此次宫崎地震的震源位于近海地下约25公里处,靠近南海海槽。该海槽下方有一个大型的板块断层带,专家担心宫崎地震可能改变了断层带的应力分布,或将引发8级及以上的特大地震。

南海海槽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与亚欧板块聚合处边缘,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断层带,被称为“南海巨型逆冲断层”,每100到150年就会发生8级或以上的地震。

历史上日本发生过多起特大地震,且通常是连续两次发生,最近一次是在1944年7.9级的昭和东南海地震和1946年8.0级的昭和南海地震。

  作者:刘琦

文:刘琦图:央视新闻编辑:刘琦  责任编辑:任荃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2A0911O00?qudao=qbsearch_news&query=%E6%97%A5%E6%9C%AC%E5%B7%A8%E9%9C%87%E9%A2%84%E8%AD%A6

       特大地震时间表:关注2023-2025年特大地震活跃期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35

66

0

2

2000-2030

低温期?

 活跃期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结论

        我在2022年6月29日指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关注2024年8月15-19日强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C:2024年8月15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56度,8月19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5068.html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月亮赤纬角极值可触发特大地震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mobile=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9067.html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暖 温暖期 2000-2035 6(6) 0 2 2000-2030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结论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相关报道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发布时间:2004-01-14来源:作者: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研究人员认识到,地震与许多现象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复杂性的问题。由于发生地震的断层的特征有差异,在研究如太阳活动等外部因素对地震的影响时,应结合地震断层的特征进行研究。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中国和蒙古过去四百多年间一些大地震的相关数据,从震源物理的角度就太阳活动对特大地震可能的影响和触发作用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从《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强地震目录》等资料中,分别收集到中国和蒙古国西部1900年以前和以后8级和8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参数和当时的太阳活动数据;震级不到8级但震中区的烈度很高的唐山地震也被列入研究范围。分析发现,发生在太阳活动峰段附近的8次大地震,有6次地震的断层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而其他方向断层上的15次大地震中,14次的发生时间都不接近太阳活动的峰年,距离超过3年或4年,有的接近谷年。对日本和土耳其3个8级以上地震的初步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韩延本等分析认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断层上大地震与强太阳活动的密切关系,可能与太阳活动峰段时多发的大磁暴引起的强烈地磁场扰动有关。虽然因地壳内实测资料的缺乏,目前还难以定量地描述地震的触发过程及触发作用滞后的时间长度,但8级左右的特大地震孕育到晚期时,震源处已处于非线性的不稳定状态,任何微小外因的触发作用都可能被放大,从而可能对大地震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韩延本表示,因为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详细的地质构造资料,课题组得到的初步结论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大地震的分析,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工作,加以验证和补充。但不管怎样,太阳活动对地震的影响“确实存在”。目前,太阳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对大地震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取得更好的认识,对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也将极为有益。          (记者刘英楠)2004-01-14 http://www.news.zju.edu.cn/2004/0114/c781a79962/page.htm 科学家: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 2013-04-22 11:35:20  出处:快科技 作者:小路 编辑:小路    地球 本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再次发生7.0级强震,并伴随重大人员伤亡。而回顾历史上的地震监测数据不难发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从未逃离过来自地震灾害的威胁。现在,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地球发生强烈地震灾害或许与太阳活动存在着一定关系。 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存有微妙关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杰弗里·莱夫博士和来自西北研究协会的科学家杰里米·托马斯博士都表示,太阳的活动是否与地震存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就个人观点而言,他们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他们列举观测数据称,1960年在智利发生了一场9.5级地震, 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和地球磁场活动高于平均水平,但是随后于1964年发生的阿拉斯加地震则没有出现异常的太阳活动。因此,太阳活动的强烈与否并非决定地球发生地震灾害的必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究竟存有何种关系,目前还尚无法最终确定。 科学家找到太阳活动诱发地震证据 不过,也有另外一些科学家较为肯定的表态称,太阳活动产生的射电辐射流等因素可诱发地球内部的能量变化,可能引起局部的微震,当地球内部能量和其他条件都具备时,就会引发大地震。而且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以及宇宙射线都会直接或间接诱导地球磁场的变化,激发某些地层活动的机制。 目前,在对来自英、美地质调查局、NASA以及NOAA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有关太阳活动诱发地球地震的证据。有观点认为,截至目前的数据资料显示,有些大地震发生的非常突然,设置在地面的地震监测仪在灾害爆发前都未收集到任何“前兆”信息,而这部分地震很可能就是由太阳活动所引发的。 研究人员表示,太阳活动所带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可引起地磁偶极子受到干扰,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并改变地球热力循环平衡,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电磁作用可以导致地球岩石圈出现分子级的变化,比如分子键断裂等,这些微观领域发生变化产生的最直观反应就是形成地震。 太阳活动最易引起发地球东西断层地震 从世界范围内看,太阳活动的高峰段附近多次出现大地震,尤其是以东西向断层触发的地震为主,比如1939年土耳其8级地震,苏门答腊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即2004年节礼日发生的苏门答腊大地震达到里氏9.3级,是有史以来记录的第三大地震,1931年新疆发生的8级强震、1951年西藏大地震等都被认为与太阳活动高峰存在联系。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时期,磁暴可导致地磁场出现扰动,有研究称我国四川地区与太阳活动周期存在10至12年左右的联系,并处于太阳活动高峰期的后段,结论认为四川地区发生的大于7级地震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至于本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地区的7级地震,除了受到龙门山断层东西向运动的干扰之外,这段时期也正值2012年多次太阳活动事件的末期,这一线索也符合太阳活动导致东西向断层位移变化的推论。 同时,也有研究对太阳黑子活动、磁极反转与大地震的发生事件进行了统计,即在宇宙射线增强年后都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大地震,7级以上规模地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实际上,有关太阳黑子与地震之间联系的理论在19世纪末由鲁道夫·沃尔夫提出,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黑子,黑子、耀斑等事件通过涡电流机制触发地球自转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改变原来的状态,降低岩石的静摩擦极限,为大地震创造适宜的条件。 研究人员指出,太阳活动引发大地震较为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大地震,该事件正值第23太阳活动高峰年,由于太阳活动产生了频繁的强磁暴现象,在东西向断层上形成涡电流,加热效应降低了岩层的耐剪度,并形成大地震。 为何有些地震未发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 直到现在,仍然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这部分人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探索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即太阳活动确实与地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因果关系,理由是很多大地震发生都并非在太阳活跃期内。 对于有些时候大地震事件并没有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的问题,研究人员解释认为,太阳的电磁活动是个长时间作用的过程,而且涡电流对岩层的作用机制与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有关,这就会出现大地震并没有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出现的现象,触发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根据统计,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发生的大地震主要出现在北北东走向的断层上,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而东西向的地震发生时期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对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及本次雅安地震,应该注意到其断层发生了东西向的运动。表面上,这可能是由于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之后,这里地块挤压方向出现了变化从而由断层活动导致的大地震,但实际上其背后主要“推动力”可能来自太阳。 https://news.mydrivers.com/1/261/261090.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515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5068.html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月亮赤纬角极值可触发特大地震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mobile=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9067.html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暖 温暖期 2000-2035 6(6) 0 2 2000-2030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结论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相关报道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发布时间:2004-01-14来源:作者: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研究人员认识到,地震与许多现象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复杂性的问题。由于发生地震的断层的特征有差异,在研究如太阳活动等外部因素对地震的影响时,应结合地震断层的特征进行研究。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中国和蒙古过去四百多年间一些大地震的相关数据,从震源物理的角度就太阳活动对特大地震可能的影响和触发作用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从《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强地震目录》等资料中,分别收集到中国和蒙古国西部1900年以前和以后8级和8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参数和当时的太阳活动数据;震级不到8级但震中区的烈度很高的唐山地震也被列入研究范围。分析发现,发生在太阳活动峰段附近的8次大地震,有6次地震的断层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而其他方向断层上的15次大地震中,14次的发生时间都不接近太阳活动的峰年,距离超过3年或4年,有的接近谷年。对日本和土耳其3个8级以上地震的初步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韩延本等分析认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断层上大地震与强太阳活动的密切关系,可能与太阳活动峰段时多发的大磁暴引起的强烈地磁场扰动有关。虽然因地壳内实测资料的缺乏,目前还难以定量地描述地震的触发过程及触发作用滞后的时间长度,但8级左右的特大地震孕育到晚期时,震源处已处于非线性的不稳定状态,任何微小外因的触发作用都可能被放大,从而可能对大地震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韩延本表示,因为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详细的地质构造资料,课题组得到的初步结论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大地震的分析,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工作,加以验证和补充。但不管怎样,太阳活动对地震的影响“确实存在”。目前,太阳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对大地震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取得更好的认识,对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也将极为有益。          (记者刘英楠)2004-01-14 http://www.news.zju.edu.cn/2004/0114/c781a79962/page.htm 科学家: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 2013-04-22 11:35:20  出处:快科技 作者:小路 编辑:小路    地球 本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再次发生7.0级强震,并伴随重大人员伤亡。而回顾历史上的地震监测数据不难发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从未逃离过来自地震灾害的威胁。现在,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地球发生强烈地震灾害或许与太阳活动存在着一定关系。 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存有微妙关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杰弗里·莱夫博士和来自西北研究协会的科学家杰里米·托马斯博士都表示,太阳的活动是否与地震存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就个人观点而言,他们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他们列举观测数据称,1960年在智利发生了一场9.5级地震, 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和地球磁场活动高于平均水平,但是随后于1964年发生的阿拉斯加地震则没有出现异常的太阳活动。因此,太阳活动的强烈与否并非决定地球发生地震灾害的必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究竟存有何种关系,目前还尚无法最终确定。 科学家找到太阳活动诱发地震证据 不过,也有另外一些科学家较为肯定的表态称,太阳活动产生的射电辐射流等因素可诱发地球内部的能量变化,可能引起局部的微震,当地球内部能量和其他条件都具备时,就会引发大地震。而且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以及宇宙射线都会直接或间接诱导地球磁场的变化,激发某些地层活动的机制。 目前,在对来自英、美地质调查局、NASA以及NOAA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有关太阳活动诱发地球地震的证据。有观点认为,截至目前的数据资料显示,有些大地震发生的非常突然,设置在地面的地震监测仪在灾害爆发前都未收集到任何“前兆”信息,而这部分地震很可能就是由太阳活动所引发的。 研究人员表示,太阳活动所带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可引起地磁偶极子受到干扰,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并改变地球热力循环平衡,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电磁作用可以导致地球岩石圈出现分子级的变化,比如分子键断裂等,这些微观领域发生变化产生的最直观反应就是形成地震。 太阳活动最易引起发地球东西断层地震 从世界范围内看,太阳活动的高峰段附近多次出现大地震,尤其是以东西向断层触发的地震为主,比如1939年土耳其8级地震,苏门答腊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即2004年节礼日发生的苏门答腊大地震达到里氏9.3级,是有史以来记录的第三大地震,1931年新疆发生的8级强震、1951年西藏大地震等都被认为与太阳活动高峰存在联系。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时期,磁暴可导致地磁场出现扰动,有研究称我国四川地区与太阳活动周期存在10至12年左右的联系,并处于太阳活动高峰期的后段,结论认为四川地区发生的大于7级地震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至于本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地区的7级地震,除了受到龙门山断层东西向运动的干扰之外,这段时期也正值2012年多次太阳活动事件的末期,这一线索也符合太阳活动导致东西向断层位移变化的推论。 同时,也有研究对太阳黑子活动、磁极反转与大地震的发生事件进行了统计,即在宇宙射线增强年后都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大地震,7级以上规模地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实际上,有关太阳黑子与地震之间联系的理论在19世纪末由鲁道夫·沃尔夫提出,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黑子,黑子、耀斑等事件通过涡电流机制触发地球自转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改变原来的状态,降低岩石的静摩擦极限,为大地震创造适宜的条件。 研究人员指出,太阳活动引发大地震较为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大地震,该事件正值第23太阳活动高峰年,由于太阳活动产生了频繁的强磁暴现象,在东西向断层上形成涡电流,加热效应降低了岩层的耐剪度,并形成大地震。 为何有些地震未发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 直到现在,仍然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这部分人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探索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即太阳活动确实与地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因果关系,理由是很多大地震发生都并非在太阳活跃期内。 对于有些时候大地震事件并没有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的问题,研究人员解释认为,太阳的电磁活动是个长时间作用的过程,而且涡电流对岩层的作用机制与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有关,这就会出现大地震并没有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出现的现象,触发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根据统计,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发生的大地震主要出现在北北东走向的断层上,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而东西向的地震发生时期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对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及本次雅安地震,应该注意到其断层发生了东西向的运动。表面上,这可能是由于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之后,这里地块挤压方向出现了变化从而由断层活动导致的大地震,但实际上其背后主要“推动力”可能来自太阳。 https://news.mydrivers.com/1/261/261090.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515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5068.html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已有 2430 次阅读 2021-9-22 08:2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美国气象学会预测太阳风暴下一个风暴季节将在2023-2026年左右        美国宇航局使用一种叫做亚马逊萨格马克的机器学习工具,利用内置的自动气象卫星随机砍伐森林算法训练异常检测模型。该算法为每组数据点提供一个“异常分数”。其他自动气象站工具跟踪数据中的实时异常,并跟踪它们与太阳风暴的联系。        珍妮特·科济拉(Janet Kozyra)是一名太阳物理学家,他领导着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特区的总部项目,她说:“太阳物理研究涉及到许多仪器的使用,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或地面观测站。有很多数据,时间滞后和其他因素增加了复杂性。”“使用亚马逊自动气象站,我们可以获得超级风暴中的每一个数据,并使用我们检测到的异常来改进模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分类超级风暴。”       太阳超级风暴发生在与飓风不同的时间。太阳倾向于遵循11年的活动周期,这意味着下一个风暴季节将在2023-2026年左右。到那时,在自动气象站的帮助下,新的和改进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型应该可以使用了。  http://www.zhopera.com/news/7059.html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月亮赤纬角极值可触发特大地震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mobile=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9067.html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暖 温暖期 2000-2035 6(6) 0 2 2000-2030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结论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相关报道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发布时间:2004-01-14来源:作者: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研究人员认识到,地震与许多现象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复杂性的问题。由于发生地震的断层的特征有差异,在研究如太阳活动等外部因素对地震的影响时,应结合地震断层的特征进行研究。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中国和蒙古过去四百多年间一些大地震的相关数据,从震源物理的角度就太阳活动对特大地震可能的影响和触发作用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从《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强地震目录》等资料中,分别收集到中国和蒙古国西部1900年以前和以后8级和8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参数和当时的太阳活动数据;震级不到8级但震中区的烈度很高的唐山地震也被列入研究范围。分析发现,发生在太阳活动峰段附近的8次大地震,有6次地震的断层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而其他方向断层上的15次大地震中,14次的发生时间都不接近太阳活动的峰年,距离超过3年或4年,有的接近谷年。对日本和土耳其3个8级以上地震的初步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韩延本等分析认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断层上大地震与强太阳活动的密切关系,可能与太阳活动峰段时多发的大磁暴引起的强烈地磁场扰动有关。虽然因地壳内实测资料的缺乏,目前还难以定量地描述地震的触发过程及触发作用滞后的时间长度,但8级左右的特大地震孕育到晚期时,震源处已处于非线性的不稳定状态,任何微小外因的触发作用都可能被放大,从而可能对大地震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韩延本表示,因为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详细的地质构造资料,课题组得到的初步结论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大地震的分析,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工作,加以验证和补充。但不管怎样,太阳活动对地震的影响“确实存在”。目前,太阳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对大地震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取得更好的认识,对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也将极为有益。          (记者刘英楠)2004-01-14 http://www.news.zju.edu.cn/2004/0114/c781a79962/page.htm 科学家: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 2013-04-22 11:35:20  出处:快科技 作者:小路 编辑:小路    地球 本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再次发生7.0级强震,并伴随重大人员伤亡。而回顾历史上的地震监测数据不难发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从未逃离过来自地震灾害的威胁。现在,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地球发生强烈地震灾害或许与太阳活动存在着一定关系。 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存有微妙关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杰弗里·莱夫博士和来自西北研究协会的科学家杰里米·托马斯博士都表示,太阳的活动是否与地震存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就个人观点而言,他们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他们列举观测数据称,1960年在智利发生了一场9.5级地震, 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和地球磁场活动高于平均水平,但是随后于1964年发生的阿拉斯加地震则没有出现异常的太阳活动。因此,太阳活动的强烈与否并非决定地球发生地震灾害的必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究竟存有何种关系,目前还尚无法最终确定。 科学家找到太阳活动诱发地震证据 不过,也有另外一些科学家较为肯定的表态称,太阳活动产生的射电辐射流等因素可诱发地球内部的能量变化,可能引起局部的微震,当地球内部能量和其他条件都具备时,就会引发大地震。而且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以及宇宙射线都会直接或间接诱导地球磁场的变化,激发某些地层活动的机制。 目前,在对来自英、美地质调查局、NASA以及NOAA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有关太阳活动诱发地球地震的证据。有观点认为,截至目前的数据资料显示,有些大地震发生的非常突然,设置在地面的地震监测仪在灾害爆发前都未收集到任何“前兆”信息,而这部分地震很可能就是由太阳活动所引发的。 研究人员表示,太阳活动所带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可引起地磁偶极子受到干扰,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并改变地球热力循环平衡,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电磁作用可以导致地球岩石圈出现分子级的变化,比如分子键断裂等,这些微观领域发生变化产生的最直观反应就是形成地震。 太阳活动最易引起发地球东西断层地震 从世界范围内看,太阳活动的高峰段附近多次出现大地震,尤其是以东西向断层触发的地震为主,比如1939年土耳其8级地震,苏门答腊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即2004年节礼日发生的苏门答腊大地震达到里氏9.3级,是有史以来记录的第三大地震,1931年新疆发生的8级强震、1951年西藏大地震等都被认为与太阳活动高峰存在联系。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时期,磁暴可导致地磁场出现扰动,有研究称我国四川地区与太阳活动周期存在10至12年左右的联系,并处于太阳活动高峰期的后段,结论认为四川地区发生的大于7级地震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至于本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地区的7级地震,除了受到龙门山断层东西向运动的干扰之外,这段时期也正值2012年多次太阳活动事件的末期,这一线索也符合太阳活动导致东西向断层位移变化的推论。 同时,也有研究对太阳黑子活动、磁极反转与大地震的发生事件进行了统计,即在宇宙射线增强年后都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大地震,7级以上规模地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实际上,有关太阳黑子与地震之间联系的理论在19世纪末由鲁道夫·沃尔夫提出,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黑子,黑子、耀斑等事件通过涡电流机制触发地球自转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改变原来的状态,降低岩石的静摩擦极限,为大地震创造适宜的条件。 研究人员指出,太阳活动引发大地震较为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大地震,该事件正值第23太阳活动高峰年,由于太阳活动产生了频繁的强磁暴现象,在东西向断层上形成涡电流,加热效应降低了岩层的耐剪度,并形成大地震。 为何有些地震未发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 直到现在,仍然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这部分人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探索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即太阳活动确实与地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因果关系,理由是很多大地震发生都并非在太阳活跃期内。 对于有些时候大地震事件并没有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的问题,研究人员解释认为,太阳的电磁活动是个长时间作用的过程,而且涡电流对岩层的作用机制与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有关,这就会出现大地震并没有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出现的现象,触发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根据统计,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发生的大地震主要出现在北北东走向的断层上,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而东西向的地震发生时期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对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及本次雅安地震,应该注意到其断层发生了东西向的运动。表面上,这可能是由于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之后,这里地块挤压方向出现了变化从而由断层活动导致的大地震,但实际上其背后主要“推动力”可能来自太阳。 https://news.mydrivers.com/1/261/261090.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515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5068.html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已有 2430 次阅读 2021-9-22 08:2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美国气象学会预测太阳风暴下一个风暴季节将在2023-2026年左右        美国宇航局使用一种叫做亚马逊萨格马克的机器学习工具,利用内置的自动气象卫星随机砍伐森林算法训练异常检测模型。该算法为每组数据点提供一个“异常分数”。其他自动气象站工具跟踪数据中的实时异常,并跟踪它们与太阳风暴的联系。        珍妮特·科济拉(Janet Kozyra)是一名太阳物理学家,他领导着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特区的总部项目,她说:“太阳物理研究涉及到许多仪器的使用,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或地面观测站。有很多数据,时间滞后和其他因素增加了复杂性。”“使用亚马逊自动气象站,我们可以获得超级风暴中的每一个数据,并使用我们检测到的异常来改进模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分类超级风暴。”       太阳超级风暴发生在与飓风不同的时间。太阳倾向于遵循11年的活动周期,这意味着下一个风暴季节将在2023-2026年左右。到那时,在自动气象站的帮助下,新的和改进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型应该可以使用了。  http://www.zhopera.com/news/7059.html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月亮赤纬角极值可触发特大地震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我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年2月14日智利8.8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月30日电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4688.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133692.html?mobile=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9067.html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暖 温暖期 2000-2035 6(6) 0 2 2000-2030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结论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太阳活动峰值叠加,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相关报道 太阳活动可能触发特大地震 发布时间:2004-01-14来源:作者:     我国天文学家、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对我国和蒙古西部地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层上8级以上大地震,很可能具有触发作用。     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韩延本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郭增建研究员、吴瑾冰等研究人员。国家天文台韩延本说,特大地震发生规律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特别重视的,科学界一直在寻求可能影响和触发大地震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国家的学者对太阳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初步结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高山威雄等人就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引起的气象变化可能触发地震。其后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地壳内产生的感应电流、地磁异常,以及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作用影响地球自转,都可能成为触发和影响大地震的因素。这些结论虽然可能“还欠明确,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表明太阳活动对地震是有影响的。          韩延本介绍,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部发生近50年来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唯一超过8级的特大地震,引起了地震界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太阳活动第23周峰值出现后不久,尤其是在该周的次峰刚刚过后(主峰和次峰分别在2000年7月和2001年9月),引起了课题组人员的注意。          研究人员认识到,地震与许多现象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复杂性的问题。由于发生地震的断层的特征有差异,在研究如太阳活动等外部因素对地震的影响时,应结合地震断层的特征进行研究。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研究人员深入分析中国和蒙古过去四百多年间一些大地震的相关数据,从震源物理的角度就太阳活动对特大地震可能的影响和触发作用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从《中国历史强震目录》、《中国强地震目录》等资料中,分别收集到中国和蒙古国西部1900年以前和以后8级和8级以上大地震的地震参数和当时的太阳活动数据;震级不到8级但震中区的烈度很高的唐山地震也被列入研究范围。分析发现,发生在太阳活动峰段附近的8次大地震,有6次地震的断层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而其他方向断层上的15次大地震中,14次的发生时间都不接近太阳活动的峰年,距离超过3年或4年,有的接近谷年。对日本和土耳其3个8级以上地震的初步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韩延本等分析认为,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断层上大地震与强太阳活动的密切关系,可能与太阳活动峰段时多发的大磁暴引起的强烈地磁场扰动有关。虽然因地壳内实测资料的缺乏,目前还难以定量地描述地震的触发过程及触发作用滞后的时间长度,但8级左右的特大地震孕育到晚期时,震源处已处于非线性的不稳定状态,任何微小外因的触发作用都可能被放大,从而可能对大地震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          韩延本表示,因为难以得到其他国家的详细的地质构造资料,课题组得到的初步结论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大地震的分析,因此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工作,加以验证和补充。但不管怎样,太阳活动对地震的影响“确实存在”。目前,太阳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对大地震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取得更好的认识,对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也将极为有益。          (记者刘英楠)2004-01-14 http://www.news.zju.edu.cn/2004/0114/c781a79962/page.htm 科学家: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 2013-04-22 11:35:20  出处:快科技 作者:小路 编辑:小路    地球 本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再次发生7.0级强震,并伴随重大人员伤亡。而回顾历史上的地震监测数据不难发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从未逃离过来自地震灾害的威胁。现在,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地球发生强烈地震灾害或许与太阳活动存在着一定关系。 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存有微妙关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杰弗里·莱夫博士和来自西北研究协会的科学家杰里米·托马斯博士都表示,太阳的活动是否与地震存在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就个人观点而言,他们认为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他们列举观测数据称,1960年在智利发生了一场9.5级地震, 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和地球磁场活动高于平均水平,但是随后于1964年发生的阿拉斯加地震则没有出现异常的太阳活动。因此,太阳活动的强烈与否并非决定地球发生地震灾害的必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究竟存有何种关系,目前还尚无法最终确定。 科学家找到太阳活动诱发地震证据 不过,也有另外一些科学家较为肯定的表态称,太阳活动产生的射电辐射流等因素可诱发地球内部的能量变化,可能引起局部的微震,当地球内部能量和其他条件都具备时,就会引发大地震。而且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以及宇宙射线都会直接或间接诱导地球磁场的变化,激发某些地层活动的机制。 目前,在对来自英、美地质调查局、NASA以及NOAA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有关太阳活动诱发地球地震的证据。有观点认为,截至目前的数据资料显示,有些大地震发生的非常突然,设置在地面的地震监测仪在灾害爆发前都未收集到任何“前兆”信息,而这部分地震很可能就是由太阳活动所引发的。 研究人员表示,太阳活动所带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可引起地磁偶极子受到干扰,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并改变地球热力循环平衡,由太阳活动引发的电磁作用可以导致地球岩石圈出现分子级的变化,比如分子键断裂等,这些微观领域发生变化产生的最直观反应就是形成地震。 太阳活动最易引起发地球东西断层地震 从世界范围内看,太阳活动的高峰段附近多次出现大地震,尤其是以东西向断层触发的地震为主,比如1939年土耳其8级地震,苏门答腊大地震或与太阳活动有关,即2004年节礼日发生的苏门答腊大地震达到里氏9.3级,是有史以来记录的第三大地震,1931年新疆发生的8级强震、1951年西藏大地震等都被认为与太阳活动高峰存在联系。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时期,磁暴可导致地磁场出现扰动,有研究称我国四川地区与太阳活动周期存在10至12年左右的联系,并处于太阳活动高峰期的后段,结论认为四川地区发生的大于7级地震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至于本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地区的7级地震,除了受到龙门山断层东西向运动的干扰之外,这段时期也正值2012年多次太阳活动事件的末期,这一线索也符合太阳活动导致东西向断层位移变化的推论。 同时,也有研究对太阳黑子活动、磁极反转与大地震的发生事件进行了统计,即在宇宙射线增强年后都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大地震,7级以上规模地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实际上,有关太阳黑子与地震之间联系的理论在19世纪末由鲁道夫·沃尔夫提出,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太阳黑子,黑子、耀斑等事件通过涡电流机制触发地球自转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改变原来的状态,降低岩石的静摩擦极限,为大地震创造适宜的条件。 研究人员指出,太阳活动引发大地震较为典型的例子是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大地震,该事件正值第23太阳活动高峰年,由于太阳活动产生了频繁的强磁暴现象,在东西向断层上形成涡电流,加热效应降低了岩层的耐剪度,并形成大地震。 为何有些地震未发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 直到现在,仍然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太阳活动与地球地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这部分人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探索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即太阳活动确实与地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因果关系,理由是很多大地震发生都并非在太阳活跃期内。 对于有些时候大地震事件并没有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的问题,研究人员解释认为,太阳的电磁活动是个长时间作用的过程,而且涡电流对岩层的作用机制与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有关,这就会出现大地震并没有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出现的现象,触发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根据统计,不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发生的大地震主要出现在北北东走向的断层上,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而东西向的地震发生时期与太阳活动高峰年存在关联,对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及本次雅安地震,应该注意到其断层发生了东西向的运动。表面上,这可能是由于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之后,这里地块挤压方向出现了变化从而由断层活动导致的大地震,但实际上其背后主要“推动力”可能来自太阳。 https://news.mydrivers.com/1/261/261090.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515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5068.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446358.html

上一篇:2024年8月13日午报:综合因素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下一篇:日本7级地震发生后一周内发生8-9级特大地震概率增大的地壳潮汐形变理论
收藏 IP: 222.161.102.*| 热度|

6 杨正瓴 孙颉 宁利中 郑永军 张学文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5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