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互动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学网互动

博文

论文致谢征集 | 王腾翔:我不仅多读了书,也多行了一些路

已有 1770 次阅读 2024-7-26 21:3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 王腾翔,硕士论文

王腾翔的导师周浙昆为王腾翔写的推荐语:

小王同学和他硕士论文的致谢

小王同学叫王腾翔,是我的硕士研究生,他学位论文的致谢是我要来的。我审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时候,都不看致谢。因为我认为致谢是同学的自留地,既然是自留地,也就用不着我去过问。而且大部分同学把论文提交给我审查的时候,致谢都还没有写,但大家通常会在在最后的版本中放入致谢。

当我看到小王同学已经印出来的论文,居然没有致谢。虽说致谢是块自留地,但是按惯例这块地还是要种的。思虑一会,我还是决定提醒一下他。让他仔细检查一遍论文,看看是否漏了什么部分。我说:“小王,你再仔细检查一下,论文是否还有什么遗漏没有”?他真的认真了论文,然后告诉我:“周老师,论文我坚持完了,没有什么遗漏”。我不得不直接问他,为什么他的论文没有致谢?小王说,他的致谢早就写好了,他以为致谢不用放在论文中。随即将致谢发给了我,看落款,他在提交论文前就已经写好了致谢。

小王这份1000多字的致谢情真意切,文笔极好,记录了他来版纳园的原因,在这里的收获和感受,一一感谢要感谢人,最后表示真正的感谢是要在做出更大成绩来的时候。

在小王的身上,我看到了些许我年轻时候的影子:听老师的话,努力刻苦,爱读书,生人面前不善言辞却有几分冷幽默,受不得委屈偶尔还会掉眼泪。大概是这原因,我对他是有几分偏爱的。我安排的工作,小王总是认真及时地完成;3年硕士期间,他跟随研究组做了大量的野外工作,大部分野外工作是在青藏高原。每次在青藏高原的考察,小王都是克服了高原反应而坚持下来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芒康采集化石,他突然放下地质锤去包化石。当时我还有点奇怪,回到驻地才知道,那天他高反严重,头疼欲裂,实在是敲不动化石了。但每次出发去高原的时候,小王都是不声不响地加入了考察的队伍。后来我看他的情况好了很多,问他:“小王,适应高原啦?头不疼啦?”他回答说,头一直都在疼,但忍忍就过去了。小王工作努力,英语很好,口语纯正,据说日语也很好,他的口头报告总是得到不少老师的好评。在攻读硕士论文3年间,他发表了3篇SCI论文。小王硕士毕业后,留在研究组工作了一年多,然后,申请到了美国宾西法利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目前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我期待着小王同学在古生物学领域取得更大成绩。

致谢

光阴似箭,我在葫芦岛的逍遥时光竟也要到头了。遥想大三升入大四的暑假,我第一次踏入版纳园,那时的我沉醉于这里的鸟语花香,向往岛上人与人之间真诚纯朴的情感,从此相信了世外桃源的存在。等到真正属于这里时,却也难免不时被生活和科研上的柴米油盐所困扰,但总归不会忘了自己正是最好的年华,身处最好的地方。终于临近离开的时候到来了,那些琐事自然一点也想不起来,脑海中浮现的只有美好的回忆,以及我对这片土地和正在建设它的人们深深的祝福。

我的研究生生涯最主要的收获就是我不仅多读了书,也多行了一些路,看到了一些祖国的大好河山,极目远眺之余也把视线转向身边,多认识了一些植物。野外工作时的攀山越岭能带给我兴奋,周末时在园里慢悠悠地闲逛也令我怡然自得,世界上能享受自然之美的人似乎不太多,很幸运,我的身边全是这样的人。

感谢我的导师周浙昆老师。周老师是我在古植物学道路上的领路人,夏令营时,是他生动有趣又引人入胜的演讲把我带到了古生态组,使我有幸能一窥化石所蕴含的小小奥秘。周老师在我论文的设计和修改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待学生总是倾囊相授且循循善诱,每每用爽朗又响亮的嗓音给与我鼓励,让我在面对未知时仍能满怀信心,勇往直前。周老师豁达乐观的性格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始终影响着我。祝愿我的恩师永远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感谢我们古生态组的组长苏涛老师。苏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充沛的活力和豪迈的性格使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钦佩,是我学习的榜样。苏老师在野外总是走在前头,用他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目标的坚定信念感染着我,也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使我努力向更细致缜密的科学思维靠拢,我受益良多。

感谢周家军的每一位良师益友,感谢古生态组的李树峰老师、黄健师兄、刘佳师兄、宋艾师姐、刘萍师姐、Cédric、张晶老师、唐赫师兄、邓炜煜东师兄、吴梦晓师姐、张馨文同学、Thida、徐小婷师妹、陈琳琳师妹、前秘书张付娟老师、客座教授Bob,感谢已经毕业的梁水清师姐、徐聪丽师姐、赵凡师姐,感谢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组的星耀武老师、韩廷申师兄、罗素玲师姐、王彦师姐、游旨价师兄、王琼老师、丁文娜师姐、张秋月师姐、郑全晶同学、母其勇同学、彭钏师妹、胡正艳师妹,感谢昆明植物所的黄永江老师、胡瑾瑾师姐、贾林波师兄,感谢标本馆王力老师,感谢普洱学院的实习生艾礼梦、瞿发蕊、胡凤。感谢大家在这短暂的相聚时光里给予了我很多帮助、陪伴和欢乐,我们周家军同门亲如一家的感情尤其让我倍感幸运,我将珍藏这段美好的回忆。

感谢我的室友董冰、莫雨轩、Mat,我们常在宿舍搭伙,讨论各自在研究中遇到的趣事,很高兴能有这些优秀的伙伴同行。感谢园部的同学们待我友好,感谢分部的同学们曾给予我关心和帮助,和各位同学的相处也曾带给我许多快乐。感谢分部宿舍的张艳超老师和鄢阿姨提供的便利和照顾。感谢中心实验室唐霆老师、曹力老师、王志英老师给予我实验的帮助。感谢研究生部周双云老师、杨俊林老师和杨迎润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感谢美国古植物学家Steven R. Manchester、德国古植物学家Lutz Kunzmann对我研究上的帮助和鼓励。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机构对研究组的资助。还有千万的感谢,恕难一一写下,希望未来我能打拼出一些成绩,来回馈我的后生和身边的人。

感谢我的父母自始至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做我想做的事。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唯有坚定信念,哪怕风雨兼程。

王腾翔

2020年3月于家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7106-1443965.html

上一篇:论文致谢征集 | 极夜:博士三年是顺利的,是幸运,也是努力
收藏 IP: 183.197.222.*| 热度|

10 郑永军 史晓雷 孙颉 池德龙 刘秀梅 晏成和 姚远程 姚小鸥 刘跃 guest309119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