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Rshanghai

博文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述评》2024年6月刊总览 精选

已有 587 次阅读 2024-7-16 10:16 |个人分类:AMR Account|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述评》2024年6月刊总览

6月28日,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4年6月刊上线。本期包含1篇Viewpoint文章和9篇Account文章。

640.jpg

本期正封面文章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深圳大学骆静利院士团队,介绍了关于CO2电解中阴极材料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使用不同的工程策略进行低温CO2RR电催化剂设计,总结了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CO2的常用阴极材料,提出了CO2电解在阴极材料设计和反应系统方面的当前挑战和未来前景,以期实现更为有利的应用。

副封面文章之一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翟天佑教授和刘开朗教授团队,介绍了二维无机分子晶体这一类具有全新结构的二维材料。从该类材料的发现和概念的提出到其基本性质研究以及器件应用,总结了该领域的发展过程,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做了分析和展望。

副封面文章之二来自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Bobby G. Sumpter研究员团队,介绍了最近为开发和应用易于处理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所做的努力,用以研究材料对施加在真实空间中的电子束为例的外部电势的响应。作者讨论了早期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束流诱导反应的机理以及提高效率和选择性的潜在途径的意义,还总结了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建模能力现状,并就理论和实验发展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副封面文章之三来自兰州大学严纯华院士-席聘贤教授团队,通过原子界面、簇界面和异质结构三类稀土界面结构材料(RE-ISM)阐述稀土界面结构在不同电催化小分子转化中的应用和优势。通过使用跨时空维度的高分辨率实时分析方法,可以了解稀土界面相互作用机制与内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为高性能RE-ISM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作者期待RE-ISM的发展将为无机能量小分子转化材料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见解,进一步推动高性能电催化材料的快速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明宇教授团队总结了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在开发自旋分辨光电器件过程中研究的材料对称性破缺方法,特别是Berry曲率相关的传统材料对称工程和和针对自旋光检测的超材料对称工程。作者认为有必要重视等离子体超材料和贝里曲率工程在广泛的光-物质相互作用现象中的交集,相关研究具有令人期待的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郑元义教授团队“医用普鲁士蓝”研发小组就蔡晓军研究员带领的小组在纳米级普鲁士蓝作为光热转换剂和药物载体、以及生物活性药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美国华盛顿大学Brandi M. Cossairt教授团队探讨了其为阐明II–VI和III–V半导体神奇尺寸团簇(MSCs)的结构和反应性所做的努力。团队对MSCs合成、结构、转化和反应性的探索为获得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半导体团簇提供了路线图,为实现前所未有的原子级控制的定制纳米材料铺平道路,可能会对纳米技术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光子学、电子和催化等领域。

清华大学许华平教授团队总结了研究小组如何利用硒的耗散特性和光的信息密度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实现选择性能量输入和耗散。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有序结构规划策略,如界面法、无约束法或模块法。此外,团队还从化学设计的角度出发,说明硒及其衍生的动态共价键如何加快能量耗散的速度,增加耗散区与非耗散区之间的耗散率差异,并进一步将结构编程所需的时间缩短到几秒钟之内。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Takayoshi Sasaki研究员和Nobuyuki Sakai研究员合作团队探索了基于各种溶液过程,包括静电自组装、Langmuir–Blodgett (LB)法和旋涂法,将分散在胶体悬浮液中的纳米片排列成基板上整齐平铺的单层膜。随着新型层状化合物和剥离方法的发展,纳米片库不断扩大。通过本文所述的分子组装方法将具有各种性质的纳米片集成在一起,具有实现对下一代电子、光学和储能应用至关重要的高级功能的巨大潜力。

南京大学夏兴华教授团队以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为基础,介绍了纳米孔材料的制备与功能化修饰方法,阐述了纳米限域离子传输理论和纳米孔传感策略,综述了纳米孔传感器在生化传感领域的重要进展,并在最后讨论了纳米孔传感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AMR编辑部

2024年7月16

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401.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429.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453.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516.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535.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556.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620.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644.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707.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725.png屏幕截图 2024-07-16 095743.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42455.html

上一篇:北京化工大学王振刚教授团队:多分子组分组装策略构筑模拟酶材料
收藏 IP: 117.185.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