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暗物质与宇宙04-真空物质特性问题

已有 44 次阅读 2024-7-15 06:51 |个人分类:暗物质与宇宙模型-第二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暗物质粒子由正反粒子构成,暗物质与正反粒子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解开现代物理与现代天文的唯一正确路径。真空物质特性问题

1930年,狄拉克提出的狄拉克海的真空模型。他认为完美真空实际上是由无限多个具有负能的电子填充而成的。如果让高能伽马射线射入真空中,有可能从中打出一个电子来,在真空中留下一个空穴,这个空穴就是正电子,果然,两年后安德森就发现了正电子。

真空涨落理论是随着兰姆位移和反常磁矩的发现而被确认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之间的碰撞可用交换虚光子来实现,虚光子可以产生正负电子对。真空可以看作是充满虚光子和电子对的海洋。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真空内部并不平静,而是在短时间内可涌现巨大的能量。因此,真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衍生出大量粒子,然后瞬间消失。

另外,规范场理论下的真空对称性自发破缺赋予希格斯粒子质量,为质量的起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禁闭理论指出,真空是夸克物质的凝聚相。再后来,人们还从量子信息视角发现了真空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这涉及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等问题。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各向同性的辐射,称之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正好相当于2.725K的黑体辐射,因此真空温度被认为是2.725K

空间就是空间,物质就是物质,空间不会有物质的任何特性。只能说,真空不空,所谓的空间特性都是隐身的场物质特性,而现代物理却将空间与物质完全混淆。空间不能具有任何物质特性,现代物理只能人为地将空间进行各种弯曲,这样才是空间具有各种物质特性。然而,物质与空间没有任何作用机理,也没有任何可以实际操作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空间的各种扭曲已经变成了无法实际验证的神话故事。

总之,现代物理完全混淆了物质与空间,往往将物质与空间等同,这使其陷入无法自拔的陷阱。现代物理认为真空具有动力学特性、基本粒子特性、能量特性以及温度特征等。必须明确物质与空间的区别,弄清空间是否能具有各种物质特性。经典场论一直在研究场物质,但量子场论却一直研究所谓的真空。经典场论虽然没有找到场物质的真身,但依然赋予场物质以灵魂,场物质仍然是物质。现代物理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全混淆了物质与空间概念。看不到隐身的场物质,就把空间进行各种扭曲来赋予其各种物质特性。但根本没有阐述物质与空间的任何相互作用机理,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空间能够扭曲,还不能解释怎样才能使空间进行不同的扭曲,更无法给出空间弯曲的程度或范围。现代物理不再是研究物的理论,而成为研究空的理论。现代物理不再是理,而成为了理。物质特性都是物质所具有的,空间不会具有任何物质特性。空间可以容纳物质,为物质事件提供场所。场物质可以隐身,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观测场物质,因此不能否认场物质的存在。隐身的场物质也是离散的,以粒子形式存在,场物质粒子就是场态粒子。真空中散布着隐身的场态粒子,这些场态粒子具有隐身特性,因此人们观测所谓真空时,将这些隐身场物质的特性赋予了真空。如果没有场态粒子,真空不会有能量或温度,也不会有粒子特性,更不会有动力学特性。空间是连续的,物质是离散的,任何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由于场态粒子具有高度离散性,将离散的场态粒子特性赋予连续的空间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现无穷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毫无根据地截断了空间,这样更误导人们认为空间是离散的。现代物理就这样走进了连环陷阱而无法自拔。要想统一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必须严格区分空间与物质,弄明白真空为什么具有各种物质特性,也要弄清楚这些物质为什么能够隐身,还要弄明白这些物质的构成及其结构,更要弄明白这些物质怎样与可见物质相互作用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eaZDcVqogeKw4T-LKxyRg?pwd=b8f5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超精简版PPT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p5A-LzBygGHRKEq31GpCw?pwd=73dq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5458-1442260.html

上一篇:暗物质与宇宙03-量子力学问题
下一篇:暗物质与宇宙05-相对论问题
收藏 IP: 207.61.1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