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yujun

博文

人文当然高于科学

已有 476 次阅读 2024-7-12 13: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文当然高于科学

《瞭望东方周刊》:能否谈谈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关系?您的态度是怎样的?

江晓原:在我现在的观念里,人文当然是高于科学的。科学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有点危险的工具,它当然要依靠人文来规范。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最重要的。有人采访我,问我推荐学龄前儿童看什么科学书籍,我说他们此时不需要看科学书籍,这个时候应该看的是能提升人文素养的东西。学习科学有什么可急的?从小学开始不就有科学教育吗?人文肯定应该高于科学,工具怎么能比人重要?你自己的修养最重要嘛!科学只是用来做事的,人文是用来做人的,做人比做事重要。路甬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时,就曾在很多次演讲中提到,要用法律、伦理规范科学。

《瞭望东方周刊》:您觉得科学和人文之间现在产生了矛盾,根源究竟是什么?

江晓原:如果我们认识到科学只是工具,本来是不会产生什么矛盾的。冲突的产生是由于科学企图凌驾于人文之上。科学被赋予了不恰当的地位,这就使得某些人觉得科学是至高无上的。正是这样的科学主义观念导致了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冲突。

《瞭望东方周刊》:要调和这种矛盾有什么可能的路径吗?

江晓原:可能的路径就是重新给科学定位——科学就是一个有危险性的工具,有了这个定位,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有“公众理解科学”的提法,这和传统的科普有什么区别?

江晓原:“公众理解科学”是西方流行的提法。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不是公众单向被灌输科学知识,和传统科普是不同的。现今公众在学校教育阶段早就完成了基本的科学教育,他们也不需要全面了解各种科学,比如你就不需要了解你的手机是怎么造出来的。所以科学和公众之间已经隔得很远了,因此单向向公众灌输科学知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公众理解科学”则包含了公众关注科学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现实联系。比如要上马化工项目,会影响人们居住的环境,人们就会去抗议。这就是“公众理解科学”中的一部分。当然,这里面也仍然包含了传统科普,只是它已经退化为“公众理解科学”的一部分了。“公众理解科学”中包含了传统科普的内容,也包含了以前所没有的内容。比如现在我们会谈核电的危害性,这就是以前传统科普里没有的。

《瞭望东方周刊》:所以,“公众理解科学”和您之前说的对科学的重新定位是有联系的,并且它有助于解决科学和人文之间的矛盾?

江晓原:对,是有帮助的。

上述内容摘编自:

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爱因斯坦在其《论教育》里提出:“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学校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这是错误的认识。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的人才,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才能让人将“对社会的贡献”视为“人生第一要义”,如此才符合“立德树人”!对社会的价值、意义和贡献,才是独立思考、独立行为能力及科学的广阔施展空间。这或许也说明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66651-1442034.html

上一篇:101计划的内涵式建设需要融通科学教育的五维框架!
收藏 IP: 219.142.99.*| 热度|

2 郑永军 汪运山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