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对信息的新思考 精选

已有 822 次阅读 2024-7-3 06:45 |个人分类:2024|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传统上,信息被视为数据或事实的传递。然而,现在我们意识到信息不仅仅是传递的内容,还包括了背景、语境和影响信息传播和接收的因素。因此,信息不仅限于表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其背后的多维度意义和影响。信息并非简单的客观存在,而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构建和演变的。这意味着同一信息在不同的社会群体或文化环境中可能被解释和理解得完全不同,这种构建性的特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接受在社会中具有深远影响。信息不再是静态的或单向的传递过程,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变得更加动态和流动,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和演变,同时也容易受到多方干扰和解读。信息的获取、传播和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权力结构。信息的掌握和传播方式可能影响到个体和群体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因此信息的流通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保护变得日益复杂,个人隐私权与信息共享之间的平衡成为重要的伦理和法律议题。

1、信息是连接物质与意识的桥梁

信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事物状态或事件的描述,它通过符号、信号或数据的形式表达,信息在物理系统和认知系统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物理学和信息论中,信息常被认为是物质系统状态的表达,如分子的排列可以编码化学物质的信息,而电子状态可以传递计算机中的数据。意识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认知、情感和主观体验,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神经活动如何产生认知和意识。认知科学研究如何感知、处理和理解信息,这些过程与意识的生成和维持密切相关,信息处理理论试图解释意识如何从物质基础(例如神经元活动)中涌现出来。

2、信息是连接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信息可以被视作连接客观和主观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信息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或事实,而是被传达和解释的数据。信息在客观层面上可以是基于实际观察和测量的数据,而在主观层面上则可以是个人的感知、理解和解释。客观信息通常是可以验证和测量的,它们存在于独立于个体观点的现实中。主观信息则更多地涉及到个人的看法、情感和经验,这些因素影响了信息的理解和传达方式。因此,信息不仅仅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传输,还包括了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些解释和理解可以受到个体背景、价值观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仅有物质不一定有信息

在信息理论中,信息通常被定义为能够改变接收者的知识状态的事物或事件的内容,这种改变通常通过符号、数据或模式的传递实现,并涉及到信息论的概念。在信息论中,信息不同于物质,它是指对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的度量。物质可以是信息的载体,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物质都包含信息。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度量。如果某个事件或情况本来有多种可能性,而我们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关于其真实情况的确定性或减少了不确定性,那么这种减少就是信息。物质可以通过其状态、排列或组织方式来携带信息。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存储在物质(如硬盘或内存)中,但只有经过适当编码和解码的数据才是真正的信息。信息可以存在于物质中,但并不局限于物质。例如,人类思想中的概念、艺术作品中的表达,以及抽象的数学概念都可以被视为信息,尽管它们不是物质的一部分。因此,虽然物质可以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存储方式,但信息本身是更为抽象和普遍的概念,可以超越物质的限制。

4、仅有意识也不一定有信息

在信息论中,信息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度量。意识则涉及主观体验、知觉和反应能力等心理过程。尽管意识可能涉及信息处理,但它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或存储。意识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脑内多个层次和区域的互动,信息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是脑功能的一部分,但意识的产生和体验不仅仅依赖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信息可以被客观地量化和测量,而意识则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即使某个系统能够处理大量信息,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具有主观的意识体验。 哲学上对意识的理解涉及到身心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功能主义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都试图解释意识如何与信息处理联系在一起或者是否存在联系。所以,认为仅有意识不一定有信息,强调了意识作为一个独立于信息处理的复杂现象的存在。这种观点促使我们深入探讨意识的本质、其与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如何在脑部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表达。

5、在态势感知中,“态”与“势”只有在“感”、“知”中才会产生信息

态势感知是指对周围环境或情境中的状态和趋势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能力。这涉及到对局势、动态变化以及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感知和分析。在这里,“态”指的是当前的状态或局势,可以是环境、社会或其他系统的现有状态。而“势”则指潜在的趋势或发展方向,是从当前状态中可能发展出来的趋势性变化。根据信息论的观点,信息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度量。在态势感知中,信息的产生源于对环境状态和发展趋势的感知和分析。只有通过感知(感)和理解(知),才能从复杂的环境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感知是信息的前提,是对外界信号和数据的接收和处理过程。知识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因此,信息的生成确实依赖于感知和知识这两个过程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态”和“势”在态势感知中确实是重要的概念,但它们单独存在时并不构成信息。只有在感知和知识的过程中,才能从中产生有用的信息,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环境和情境。

在态势感知中,“态”与“势”需要通过“感”和“知”来产生有意义的信息,譬如,在军事博弈中,态势感知是指军事指挥官或决策者如何通过收集、分析和理解信息来评估当前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在态势感知中“态”与“势”如何通过“感”、“知”产生信息:

想象一个军事指挥官面对敌方的部署。他们利用各种情报来源,包括侦察飞机、间谍网络、卫星图像等,来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敌方部队的位置、装备、数量、动向等等。

“态”指的是当前的局势或状态。在这个例子中,军事指挥官收集到的信息构成了敌方部队的当前状态,如敌方的部署位置、行动方式等都是“态”的一部分。“势”则涉及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态或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当前的态势信息,指挥官可以推测敌方可能的下一步动作,或者他们可能的战略意图,这种推测是基于当前态势的潜力和可能性。“感”是指指挥官和情报分析人员如何感知和识别这些信息,包括他们如何收集情报、解释数据、理解敌方行动的意图和目的,感知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决策和行动。“知”指的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将感知到的信息与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结合,决策者可以形成对局势的更深刻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态”和“势”只有通过“感”和“知”的阶段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信息。指挥官和军事情报分析人员必须通过他们的感知和理解过程,将散乱的数据和观察转化为有关敌人意图和战略的关键见解。这些见解和分析将直接影响到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执行。因而,军事博弈中的态势感知不仅仅是收集数据和事实,而是一个深度的信息处理过程,涉及到感知、理解和推断。这种过程中,“态”和“势”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们如何通过感知和知识的作用,转化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综上所述,对信息的新思考不仅仅关注信息本身的内容,而是更广泛地考虑信息在社会和个体生活中的角色、影响和复杂性。这种新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智能社会中的挑战和机遇。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超越人工智能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440715.html

上一篇:人机融合的智能操作系统
收藏 IP: 124.64.127.*| 热度|

2 许培扬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3 1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