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5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n568

博文

曾国藩的团队建设之道

已有 222 次阅读 2024-6-29 16:1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曾国藩在京为官十余年,期间祖父,祖母去世,父亲六十大寿,曾国藩都因政务繁忙不能返乡。咸丰二年(1852)六月十二日,曾国藩母亲去世,曾国藩请假半年回家守孝,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臣一旦拿出“孝”来说事,皇帝也无可奈何。

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守孝五个月左右),咸丰帝发来诏书,要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抵抗太平天国,此次奔丧离京,可谓一去不复返了。

当时东南各省都在办团,后世看来,除了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湘军的派生物,开始还受湘军管辖),其它团都不成气候。

曾国藩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打仗。但是组建任何团队都需要解决招聘、激励、培训、文化建设问题,说到底是做人问题。曾国藩一向善于,敢于反思,是非常自律的人,早期的为人处世修炼为他办团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年轻时一身毛病。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某一天,曾国藩早上出门拜客,在杜兰溪家吃午饭,随即又到何子敬家贺生日,晚上又在何宅听曲,到了初更时分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当天日记又充满自责:“明知尽可不去,而心一散漫,便有世俗周旋的意思,总是立志不坚,不能斩断葛根,故一引便放逸了。”不但散漫,曾国藩年轻时还有好吹牛的毛病,讲许多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的大道理,人皆厌之。他的好朋友陈源兖只好把话说穿,点出曾国藩的三个毛病。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此三言者,皆药石也。”

回到团队建设话题。招人方面,曾国藩初期亲自面试每个前来应聘的,曾国藩喜欢以貌取人,挑眉的,眼睛转得快的,油嘴滑舌的一概不要,这类人心不诚,破坏团队合作。

薪酬是最重要,也是最敏感的。曾国藩调查了湖南农民务农一年的收入情况,决定士兵待遇是务农的三四倍,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用待遇解决兵源问题,彼时募千人,则万人应之,后来还出现湘军看不起正规军无能,正规军嫉妒湘军工资高发生斗殴情况。

三四倍待遇说来容易,从哪里找来那么多钱?从三方面着手,一、向朝廷要;二、向土豪“勒捐”;三、招一个人发挥一个人的作用,体弱者、艺低者、油滑者皆陆续淘汰。

团队建设一是勤教苦练,二是严法,三是重视思想教育。

曾国藩说治军以勤为先,未有平日不起早,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训练一日不可间断。训练之余,曾国藩常教士卒作字读书,一时间书声琅琅,兵营犹如学校。

纪律方面,禁嫖赌,戒游惰,慎言语,敬尊长,此父兄教弟子之家规也!

曾国藩的军营是晚晴的“黄埔军校”,李鸿章就是该校的优秀毕业生,后来李鸿章的光芒盖过了曾国藩还不忘左一句“我老师”,右一句“我老师”。一个人的成就自然少不了个人的天分,但能否跟对人也很关键,如果李鸿章继续在安徽游荡,不跳槽到曾国藩处,他未必能做成后面的事。李鸿章对人说:“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南针,获益匪浅。”

其实,曾国藩的团队建设方法并非一般人想不到,关键在于曾国藩以身作则,他做到他说的。这几年我越来越体会到,管理学道理就那些东西,培训方法也不是关键的,流程制度更是雕虫小技,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看到别人成功,是否愿意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440267.html

上一篇:曾国藩的育才之道
收藏 IP: 39.171.204.*| 热度|

2 尤明庆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