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chaelzhangdy

博文

谈兴趣 精选

已有 1879 次阅读 2024-6-29 09:41 |个人分类:生活读书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每到高考选专业,学生总是会被问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在读研选方向时,导师也会问考生对什么方向感兴趣。在工作生活中,每个人多少会有一些兴趣。

  但经过观察发现,兴趣本身并非是恒定不变的。兴趣会受到个人内心的动机、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内心的动机

  人在不同年龄段、时间段,其个人内心需求不一样,此时内心的需求动机,会干扰一个人的兴趣。比如你在求学阶段,对某个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然后主动研习了很多书籍、论文资料,而且头脑中还长期思考相关问题。但一旦参加工作后,个人内心需求发生了变化,包括主动变化和被动变化。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有物质保障、个人能力得到发挥、提升职称(位)等。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无法把兴趣变成工作内容,个人内心的索取超越(覆盖)了原来的兴趣,使得兴趣本身退去了热烈鲜活的色彩。

  二、外界环境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对学术、知识本身很感兴趣。但是在某个圈子内,接触一些实际情况后,会有心灰意冷之感。比如一个人,满心期待去找某某某,想跟随其深造;但交流后发现,某某某不谈学术趣味问题,更热衷于谈学术圈内的人事关系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自身本身对学术已经倦怠的,却还想招对学术抱有极大兴趣、热情的青年,这会形成一种供需的错位。

  现在阶段,兴趣之所以不能演变成工作内容,是因为职位分工明确,做任何事都有门槛。设门槛的永远不是个人,而是安装这个门的“业主”。比如,一个人对地震工程比较感兴趣,但是地震局等几乎只招应届生,那这种门槛,就会把感兴趣的社会专业人士给卡在门外。更一般的,要想做研究(倘若是一种兴趣),不进大学,也得进研究所,没有正式的名分,自己在家里书房搞研究,那就是“民科”。

  但终究来说,兴趣还是个人的,不应该被外界环境所绑架。

  在现在的环境下,我所理解的兴趣,其实和一个人的初心有点类似,都是个人生命历程中非常稀缺的资源。对于兴趣和初心,应该存鲜、珍惜。不然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终究和需要创新、发展的方向格格不入。

  一个人要保持兴趣,估计是需要在兴趣被淹没前,就要一气呵成具备抗击干扰的能力。比如,在学生时代,人的精力最丰盛,倘若有兴趣,就应该勇往直前,选择一个让自己能够保持兴趣的平台。参加工作后,多了顾忌,再去思考自己的兴趣,想捡回来,可能会很困难。

  纯粹,是兴趣最好的助力!

2024-06-2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7592-1440222.html

上一篇:读博士也需要重视基础理论
收藏 IP: 117.172.60.*| 热度|

6 张学文 晏成和 杨正瓴 崔锦华 范振英 guest2365360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