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chen

博文

开启人生的“长跑”模式 精选

已有 3231 次阅读 2024-6-26 08: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开启人生的“长跑”模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离别期!我也很荣幸参加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2024年度毕业典礼并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选定的题目为“开启人生的“长跑”模式”,算是我个人的科研体会与人生感悟,与大家分享: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非常高兴能够参与这场盛大的典礼,见证2024届毕业生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并成为你们这份珍贵记忆中的一部分。

在准备这篇临别赠言时,我试图回忆自己的大学毕业典礼,却发现“毫无印象”!仔细回想,其实,我根本没这个经历!我93年上大学,是5年制本科;但在大四时,我与十来位同学提前转入研究生阶段;所以,当其他同学参加典礼的时候,很不幸,我们正在上课!

因此,今天的仪式,应该是我离毕业典礼最近、参与程度最高的一次!当年的缺憾也在终于在毕业近30年后得到了弥补!

对于同学们而言,在山大求学的时光里,可以说,在知识、智慧、文化、能力、素养以及视野、格局、品质、人格、魅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留下了深深的“山大底色”,积蓄了“厚积薄发”的无穷力量。在大家即将离校、开启新征程之际,送给同学们一大碗浓浓的 — 在以后人生道路上可以享用的 — “心灵鸡汤”。

首先,我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健康的体魄、能力的提升事业的成功,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所以,开挂的人生,必须要开启“长跑”模式!

 

启动长跑模式,要维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只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正能量,才能维持一场历时几十年的人生长跑!

要坚持劳逸结合、有规律地作息!每天坚持运动,同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经常放声歌唱。感恩家人和朋友!特别是今晚还能坐在你旁边的亲爱同学!珍惜吧!

请大家不要经常忘我地工作!那是短途的冲刺,与长跑的理念并不吻合!

 

启动长跑模式,要找到并锻造自己的初心

在面临抉择时,就要问:是否符合初心!偏离了初心,长跑就变成了“乱”跑!初心,一开始可能会比较模糊,也许是一种懵懂的感觉,随着成长必将越来越明晰,最终成为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目标!

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魏奉思院士,为了做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的立项和建设工作,可以坚持二十甚至三十年!这一工程,最早是在1993年--也就是我刚上大学时--提出的,直到2012年方才建成。这是子午I期! 而子午II期,直到今年才完成验收。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山大有幸参与其中!

魏奉思院士常说“科学家应该有梦想,如果连梦都不敢做,那就成不了大事。”(1)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在坐的所有同学们!

 

启动长跑模式,要坚持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我们身上总会存在缺点、还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或不足,要持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塑造更好的自己!每天一点一滴,便可“滴水石穿”!这便是长跑的功效所在!

我想问同学们,你可曾想象过自己未来的样子?很多人以为未来很遥远、未来藏在谁也无法掌控的时间里,其实未来就在你现在的每一天、未来就在你当下的努力中!(2)可以说“未来已来、未来是你、未来在你”!

 

启动长跑模式,要追求极致

追求极致正是个人能力提升的捷径!回想我个人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文章初稿完成后,在长达几星期的时间内,每晚都反复阅读,只要发现一处修改,就重新审视全文。即便如此,在导师修改之后,论文依然变成“大花脸”。对导师的每处修改,我都仔细斟酌、想原因、找差距、学到位。如此,我突破了能力极限,提高了思维和写作能力,还学到了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将来工作奠定了基础。

 

 过去墨已成书、未来等你落笔望同学们都能在“身心健康、自我完善、追求极致”的人生长跑中实现初心与目标

最后,借用一句歌词:放心去飞吧,在你的身后,有个等你的家,那就是我们共同的、永远的山东大学!

(1)深圳特区报专访魏奉思院士:人生的价值应该是让大多数人活得更好 - 校区要闻 - 新闻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hitsz.edu.cn)

(2)人民日报推荐阅读丨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sohu.co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85476-1439735.html

上一篇:如何整合已开展研究工作,构建人才类项目申请之成果体系?
收藏 IP: 124.135.38.*| 热度|

9 郑永军 上官周平 汪运山 崔锦华 夏向阳 黄永义 王涛 胡泽春 guest686198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