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jun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junwei

博文

如何高效完成普通高校硕士阶段的学术积累—顺利攻读985博士 精选

已有 2643 次阅读 2024-6-25 22:06 |个人分类:应如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如何高效完成普通高校硕士阶段的学术积累—顺利攻读985博士

周鹏

闲庭信坐,岁月如歌。回首读研之路,思绪千回百转,仿佛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与升华。转眼间三年读研时光已逝,这段旅程不仅是学术上的追求,更是自我成长的历练。在这三年中,从第一次与老师见面时的青涩,到最后一次毕业时与老师握手时的从容,这段旅程充满了无数的回忆和感悟。我经历了无数个刻骨铭心的时刻,每一个瞬间都见证了我的蜕变和成长。

一、初入学术殿堂

初入学术门,雨洗春风懵懂处。三年前,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踏入了研究生的学术殿堂。初入学术之路,我也曾对自己和未来十分迷茫,不论是对自己境遇的不满,还是对环境的不适应,都让我感到困惑和无助。而正是老师亦师亦友的指导和陪伴让我有机会踏入学术之门,看到学术的多姿多彩。当我在人生迷茫时,老师告诉我在学术中可以找到方向;当我在纠结研究方法时,老师告诉我研究方法只是工具,让我能够思考并欣赏到学术的内核和精气神;当我在学术的理论和实践上摇摆时,老师告诉我学术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是学术的具象。是老师一次次的指导、鼓励和肯定让我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学术之路。此时此刻,我也逐渐明白了学术的真谛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思维的拓展和人格的完善。学术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学术。通过不断地学术训练,我慢慢地拨开了心中的迷雾,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和可能性。蓦然回首,我深深地感受到,迷茫只是成长路上的一种过程,有一良师益友,只要坚持前行,就一定能够走向光明的未来。

二、渐入佳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学术之路上,我是幸运的,有一位良师带我渐入佳境。回想当初,我的人生中第一篇学术论文是多么青涩,经历了些许挫折,以至于现如今也未能入室。然而,有师言在耳,一直往前跑,永不停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老师的深意,但幸运的是,我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果但却是学术探索的过程,当然我们需要研究结果获得激励,但并不能囿于一时的结果。于是,我听从老师的建议,一直奔跑,从知识孪生三部曲,到计算知识管理、再到数据动员、中国式现代化知识管理等,我逐渐有了自己的节奏,有了播种总会有收获。从最开始被录用第一篇论文时的欣喜若狂,到现如今的心如止水,虽然我还是会时不时看一下投稿系统,但我已经学会了一直奔跑,永不停歇。

三、“登堂入室”

当老师托付重任,让我担任团队副导师时,我感到如登堂入室般庄重而激动。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我深知,登堂入室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引领团队成员走出自己的学术之路。在这段旅途中,我经常思考什么是团队,团队中的成员该怎么做,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也经常思考是否能有一套复制逻辑,能将老师予我的体验和感悟都复制给团队成员,或许能让团队成员少走一些弯路。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我很多地方做的也不好,我渐渐发现团队其实需要一个氛围和一种精神文化,去传承和走出每个团队成员自己的学术之路。这个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很多肯定和鼓励,但是我自己知道很多地方没有做好,但这也是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我辅导的师弟、师妹拿到论文返修和录用通知的时候,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怕辜负老师的信任,也怕自己做的不好。但回头看过,千帆竟过,我的内心和学术思考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感谢老师,感谢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信任和配合。

四、无限可能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今的我,即将开始新的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涯。硕士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使我学会了无惧任何困难,永攀学术高峰。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锻炼了我的研究能力,为未来的博士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未来,我满怀期待与信心。老师常说,未来有无限可能,大有可为。这句话深深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不断前行。踏上博士之路,我将继续深入探索我所热爱的学术领域,以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态度走好每一步。我深知,博士研究是一段更加艰辛的旅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终将不负众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012-1439714.html

上一篇:如何进行工作科研无缝衔接、融入科研团队及开展高效的科研
下一篇:硕士期间如何高效完成学术论文、资政报告、团队管理及学术积淀
收藏 IP: 218.69.53.*| 热度|

6 杨正瓴 郑永军 汪运山 guest01220238 chaoligroup Stratio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