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kaiserap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kaiseraph

博文

“时光荏苒,羁绊难忘,祈愿诸君,展翅高飞”-祝2024届课题组毕业生

已有 538 次阅读 2024-6-25 18:1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当毕业季的脚步悄然临近,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那些与博导越后老师共度的时光。越后老师在我博士毕业后说道,我们之间将有一生的羁绊。这“羁绊”二字,承载着中日文化的交融与传承,如同许多其他日语词汇一样,源自中国,在日本延伸出新的含义。在汉语中,“羁绊”原本意味着被束缚、无法脱身,但在东瀛的语境里,它却更多地被赋予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之意,指向感情和感情之间的维系。后来通过文化交流日语中的羁绊又传回中国,于是现在汉语中也使用羁绊一词来表达关系的意思。

image.png

    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中演员安藤樱接受采访,也曾深情地谈及“羁绊”。她不懂血缘的羁绊为何物,但当被问及何为羁绊时,她眼中闪烁着光芒,轻声说道:“是电影片场。”在她看来,电影不仅是她的事业,更是她与家人、与观众之间深深的羁绊。这种羁绊,如同电影的魔力一般,跨越了血缘与亲情的界限,将人们紧紧相连。

image.png

     在我们的课题组里,一向是以“实验强度大,组会频度高”著称,以至于让文艺青年的枫总在去年自己论文的毕业感谢和今年给毕业同学的寄语中都反复提到“黑夜”,“艰难险阻”“苦”等词汇。初创艰难,心底非常感谢初代跟我一起课题创业,树立研究标签的各位课题组成员,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金山协作里也有很多01(0到1)小组,这种并肩作战的经历也铸就了我们之间的羁绊。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家都忙于事务而无暇顾及情感维系,而羁绊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由此形成的连带感是安心安全的基磐,连带感让生命更丰盛。

 

image.png

    《金刚经》云,“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之大,无非人与人之间的纷繁关系。而师生情,便是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我们因缘际会,相聚于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我入职为师,你们升学为生,但我这个教师是因为有学生才能称之为教师,学生也因为有教师在讲台而称为学生,就构成了师生关系,形成羁绊的交汇头,即是“佛说师生”。但此时的师生更多的是关系的一个称号,我在指导和教育上也是很多经验不足,走了不少弯路,成了“既非师生”。然后,在相互的交流、理解和合作后,内心中羁绊交织就真正成为师生,“是名师生”。

 当毕业季的钟声敲响,我的心中始终涌动着无尽的感慨。课题组的刘泽军、冯诗怡、施念和林嘉冲四位同学,愿你们如同翱翔的雄鹰,展翅高飞在广阔的天空。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论你们走得多远,都请珍藏这份羁绊,保持那份少年的纯真与热情。来日漫漫重逢有期,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永远是你们的家。

 

image.png

 

 

致诗怡书:

临别毕业之季,为师书寄数语,以兹念之。光阴荏苒,四载光阴倏忽而过,因本科导师结吾等师生情谊。今当毕业之际,感怀良多。愿汝持心若初,矢志不渝,勿忘博学审问之本,遇事则慎思明辨,勉力笃行。世间或有冷暖,人生难免浮沉,亦须葆真抱朴,铭记所来之路。来日漫漫重逢有期,惟愿诸事亨通!

 

image.png

image.png

致施念书:

师生者,起自天涯各方,初非定数。非师生也。自入中山,本科导师之因缘际会而结师生,光阴荏苒,顾念往昔,汝于学业孜孜以求,文艺兼修;于科研深究细探,论道求真,遂是名师生,余心甚慰。今汝远渡英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愿汝持重笃学之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论天涯远近,山川异域,皆能矢志不渝,奋发向前。亦祈愿未来之路,灿烂辉煌。

 

image.png

image.png

致泽军吾生:

君为吾门硕士之首徒,今将东渡以求博士之深境,别时怅然,思绪纷飞。东瀛之地,异邦风情,却亦存华夏之古韵。愿吾生持中华之魂魄,取其精髓,弃其浮华。留学之道,路遥且阻,然汝怀壮志,定能破难前行,终至凌云。愿于东大赤门内,勤勉不懈,光阴珍重,恒守初衷,以求正果。他日功成名就,归来故里,必将所学融会贯通,以报母国之恩。愿汝步月登云,前程灿烂,不辱所学,不负韶华。此行迢迢,千山万水,惟祈君安,待重逢之日,再叙师生之谊!

image.png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78586-1439700.html

上一篇:《东京都暴雨对策基本方针》最新改订版介绍
下一篇:水生态团队Nature旗下期刊npj Clean Water文章:《跳出舒适圈:微生物策略驱动低浓度基质降解以支撑可持续
收藏 IP: 14.123.255.*| 热度|

3 郑永军 贺凯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