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李鼎:从“脉”到“经”和“络”的分化

已有 241 次阅读 2024-6-24 11:5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针灸问鼎 2020-06-30 12:03

学习针灸,我们必须了解“脉”、“经”和“络”等基本概念,很多人对这些基本概念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李老溯本求源,从训诂学角度对相关内容考证和分析如下:

“脉”字的本义

“脉”(脈)字的本义是指血管,《说文解字》解释作“血理分衺(邪,斜)行体者”。血理,意指血管外观时有纹路、纹理,横斜分布于躯体(段玉裁注将“理”字连下读,说“理分犹分理”,以“理分”成词,不合原意),有似水流的分支别派。

“脈”字形的右半边同“派”,它既是表声,又是表义;左半边从“肉”(“月”旁)或“血”(衇),表明这是流通血液的,是肉体的一部分。 后来以写成“肉”旁的脈字为正。“脈”字形的右半边是“永”字的反文,现写作“永”旁的“脉”,意思也通。

“脈”与“温”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十一脉》中,“脈”字多写成“温”字。这个字可说是原来“血”旁、“肉”旁两字的混合体:“水”(水旁)是“脈”字形右半边的变异,“目”是“肉”字的变异,“皿”是“血”字的变异(省文)。

可知早期的“脉”字就是指血管,故又称“血脉”。《素问》说的“脉者血之府”,也是同一意义。从字形、字音还可知道,此字与水流有一定的联系。

李老所绘“脉”字演变图

知其然:“经”与“络”

《内经》区分“脉”为“经脉”“络脉”,《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对“脉”作进一步的分化。“经”原意指直线(纵丝),“络”指网络,用以界定大小不同的“脉”,意义是明显的。

《内经》说的“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这里给经脉所下的定义,却增添了过去所没有的内容。它由单纯的“行血”扩展为“行血气”。这一概念的产生,与针灸、按摩、气功等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这些治病和养生方法探究了人体中的“血气”运行现象,从而对“脉”的认识大为丰富。

“脉”既分为“经”和“络”,进一步又可按其部位分为“阴经”“阳经”“阴络”“阳络”,按其大小分为“大经”“大络”“小络”“孙络”,按血气的盛衰分为“盛经”“虚经”“盛络”“虚络”,以及充血的称为“血络”、表浅的称为“浮络”等。这些名称在《素问·调经论》中有较集中的论述。《素问·调经论》的“经”就是指以经脉为主的各种经络。

知其所以然:为何“经”为脉之主干?

“经”和“络”都是从“糸”旁的形声字。“糸”旁的字原用于纺织物,现移用于“脉”是出于类比。表声的半边字其实也兼表义。“经”字的半边是“坙”,《说文解字》解释说:“水脉也,从 巛(川)在一下;一,地也。壬省声。”意思是指地下水脉。可知用“经”来称说“脉”的主干,在字源上也有联系。

知其所以然:为何“络”为脉之小支?

“络”字的右半边“各”,也是既表声又表义。《说文解字》:“各,异辞也。”意思是分歧各异,故用“络”来称说“脉”的小支。

《灵枢》说的“所行为经”与“络脉异所别”,这话对于我们理解“经”和“络”的字义也是很有启发的。

参考文献

[1]李鼎著 胡玲 汪润生 阎丽萍 协编. 针灸学释难(重修本)[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9510.html

上一篇:[转载]西汉人体漆雕经脉研究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326):六月的风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1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