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谭晓东教授-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已有 247 次阅读 2024-6-22 09:1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谭晓东教授-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2024531日(世界范围线上+线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欢迎我们的岛派设计大师、海南艺术泰斗谭晓东教授,作为我们世界第二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的艺术领域共同牵头人发表致辞。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感谢段玉聪教授(Yucong Duan)的邀请,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很高端的国际化世界第二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因为人工智能、人工意识它是一个科学的,然后我是搞这个设计艺术的,所以我是把这个科学和艺术结合,对我的话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我在负责海南大学的设计学科。另外我也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师,在参与很多设计的项目,特别是记得去年年底,我们举办了世界设计联合大会,当时还专门邀请了段玉聪教授去,特别是从科技的角度去讲。当时在世界设计联合大会的时候,提出了生态设计发展,但是还是没有关注这个人工智能。因为我们艺术设计还是比较内聚,今天来这里又有了新的思考,特别是我们最近面临着全球的发展数字经济,从设计的艺术的话,它是讲生态、低碳、环保,设计是刚需,承担着未来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另外绘画开始解决人的意识形态、精神,上升到一个精神的层面,特别是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设计的技术工作被取代了。我们面临了大量的失业,大量的失业是人工技术取代重复的劳动,所以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当代也过了这个建设的高峰期的,所以现在很多设计都要转型,要去干什么?是自己创作吗,还是盈利这一块?所以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我们最近在行业和我们的课堂,也引进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一些事情。要让在前沿的领域专家,去给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去讲课,未来AI要为我们所用,而不能为人工智能取代,另外人工智能的话,它给艺术创作又开展了广阔的视野。

 

人工智能,因为当代中国我们有庞大的艺术设计人工智能利用的数据有上千年的文化,这是非常好的元素。人工智能它们自己可以学习,比如宋代的东西,宋代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人文的最高境界。而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它去学习宋代的数据,拿到一些设计理念规划,然后它可以去生成。但是它又不是艺术家的,这个也产生到法律上和各方面的一些纠纷(挑战)。未来我们艺术家的地位是成为被垄断的?被机器取代的?还是要走到一个新的,我们拒绝科技去搞手绘的?

 

首先我作为设计师,我也作为这个设计艺术的带头人。我们下面的这些年轻的博士,老师,学生,未来怎么走,是被计算机取代,还是去找一个人类新的艺术的一个高地,我想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但我希望特别是海南,它是一个艺术岛,建设国际设计岛,现在还有很多来自国际的艺术家说海南应该建设一个艺术岛。我们能不能把世界上很多的艺术家,请他们来海南搞创作,一年来2万位就够了。海南他是适合做创作,做艺术,做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这些探讨。这样的话我们也能用我们的力量去助力自贸港的建设。把科技、法律、人工智能各学科,特别是今天我觉得是一个跨学科的,我学习了很多,我做了很多思考。所以今天我特别感谢段玉聪教授,让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一扇门,我们正在迷茫,在混沌中我感觉有了新的希望,希望下一步向各位院士大家学习,让科技和艺术结合,为人类的未来做更多向善生态的事情,谢谢大家。

 

主持人(段玉聪教授)

 

感谢谭教授,作为受邀嘉宾,将跨学科推向了艺术领域。艺术领域的专家能够参加我们的会议,让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科技氛围的会议融入了艺术内容。作为全体委员的代表,我们再次欢迎艺术领域专家学者的到来,特别是谭晓东教授。我们热烈地拥抱你们。

 

科学在一路高歌,人类在不断的期待更强的理性。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人类的生命是用理性对动物性的克服来定义的,用理性对动物性的克服的程度来度量的。那么似乎在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科学技术包括AI与AC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在宣誓科学新征服的领域,也似乎在不断的以主观客观化的模式挑战艺术属地范围。但是我比较好奇,你们艺术领域如果说真的有这种危机感的话,从何而来?事实上当前的艺术领域好像更加的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乃至我们未来的人工意识技术化的发展,似乎是迎来了新时代新机遇,质与量齐升,百尺竿头百花齐放,开的更加繁荣了。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技术化为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一直以来,艺术和科学都在不断交织寻求突破,例如英国著名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的《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中的辆蒸汽火车行驶在梅登黑德桥上,双方都希望能够达到终点,并互不相让的追求人类认知的极限。相互之间,科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方法来解释艺术,从而宣告艺术的科学化终结(注:段玉聪教授《艺术的终结》)。用所有的科学形式来解释情感、理解认知、理解人类自身,已经真在形成一种新的审美:科学的艺术,消除探知未来的所有不确定性,透彻理解我们未来的空间。

希望我们的人工意识大会深入拥抱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同时也拥抱一份挑战,期望一份对话、一份交流、一份冲击。我们世界人工意识大会期待所有先进的领域进来,从而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真正具有创造力和生产力。欢迎所有的各种各样的观点进来,各种各样的角度进来,希望能看到的不是一片表面和谐,恰恰希望看到更多的冲撞与真正的融合。

谭教授您能以人工意识、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具体一个载体,您能不能给我们宣布一下这个人工意识大会的艺术分会的召开地点或者时间大致阶段。当然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需要跟您结合的,就是请再讲两句,就是我们今年有了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里边目前的第五个赛道就是艺术表达赛道。姜教授(姜斌祥教授)对此也非常的感兴趣,两位能不能简单宣布一个?

 

(谭晓东教授回应)

 

因为我们去年已经举办了世界联合会设计大会,其实已经有很多好的基础了。另外我们也在做一个叫做“市城市国际课题”,当时有中央美院、清华美学院,然后还包括欧洲的一些学院,可能以前更关注的是我们自己这个专业圈的,因为我们艺术圈还是比较内卷的。今天来到这里打开了一扇窗,让艺术和科学碰撞,我想会产生新的火花。这个时代需要去搅动,因为我们的下一代是希望,那我们能不能做承上启下的,那未来人类怎么走?艺术怎么走?科学事业怎么发展?我想通过艺术和科技的共创,可以产生新的逻辑。

 

主持人(段玉聪教授)

 

会不会产生新的生命形式,定义新的人类价值,帮助人类更借助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现状是什么,为未来定义一个更美好的进化目标、审美目标?

 

(谭晓东教授回应)

 

以前的很多科幻小说,包括艺术家,然后其他就是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他们那个时代的机器现在已经呈现。那我们是不是要做当代的这种事,承上启下的,就让艺术和科学的碰撞,引领人类的发展,未来我们的方向,这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一个宣言。

 

主持人(段玉聪教授)

 

感谢谭教授的精彩致辞,您为世界第二届人工意识大会做出了艺术贡献,期待您在艺术领域继续引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39232.html

上一篇:刘伟教授-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下一篇:李颖博-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收藏 IP: 140.240.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1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