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窦尔翔教授-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已有 318 次阅读 2024-6-19 18:2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窦尔翔教授-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2024531日(世界范围线上+线下)

 

主持人(段玉聪教授)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欢迎来自北京大学的窦尔翔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邀请。

 

窦尔翔教授致辞: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感谢段玉聪(Yucong Duan)教授的邀请,在世界人工意识筹备会召开之际,我想谈谈一些感想。我认为首先的话我们要弄清楚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它遵循了一个道的规律。道就是道路,要达到一个目标的道路,它有两个原理,一个的原理是科学的原理,一个是系统学原理,有阴有阳谓之科,负阴抱阳谓之道。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个使命实际上就是传递自然基因,再一个就是传递社会基因。日常驱动人类社会的一个内驱力,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流、喜乐、幸福。那么可是人类社会所面对的资源只是稀缺的,所以我们的任务是要在不损害自己和对方的前提下去解释稀缺问题。

 

这里边就有一个最佳决策的理想解问题。这个理想解的过程,其实正是我们段玉聪教授所研究的DIKWP,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说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了互联网,到了区块链,再到了AI算法,会发现人类社会经济的运行越来越趋于三元化(TIF域理论)。就是由过去的政府对市场在中间加了一个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不同产业平台嵌套而成的。不同的产业平台有它自己的目标,这就是段玉聪教授所说的DIKWP那个Purpose(意图)的源处。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增强,你会发现人越来越加速由皮囊之人,到心理之人,到认知之人。认知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意识,也可以说成是灵魂这个层次。

 

人越来越像后边这个权重并发,整个人类社会的政府平台和市场要素之间,以及平台决策金融和实体要素之间,越来越趋向于形成产业生命化的一个生命体。那么最近人工智能已经由AI越来越向AC(人工意识)进发。我们如何才能保证DIKWP实现最高理想点(以人为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佳理想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谁都不希望人工意识的出现会造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互损互相侵害,也不希望造成人们对于这个人工智能的失控。当然更不希望说有一些人通过控制人工智能,人工意识来控制(人类世界)。

 

因为新形成人类社会神畜大分流的这样一个悲壮的一个趋势,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出现了,即便是在人工意识阶段,人最伟大的人我们要以人为本的发展AC,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再一次去理解人工智能、人工意识这个(发展)行为的对齐(智慧价值对齐与意图对齐)的这样一个要求,所以我们在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召开之际,我衷心的希望我们各位同仁,各位勇士,全球各地的智者团结起来,能够寻找一种能够为人类所用,又安全张减有序的这样一个人工意识发展的一个模式。我个人的猜想,依托这个模式,没准我们把能够通过(主动)控制(治理)人工意识AC,给它安装在政府平台和市场化的平台中。然后的用这个平台再去孵化千万业、千家万户,去所发展的各自不同特征的AIAC那么不断的去孵化,不断的去筛选AIAC让那些能够道德对齐的AC最后变成平台中间的皇冠上的明珠。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系的窦尔翔,幸会大家。

 

谢谢大家!

 

主持人(段玉聪教授)

 

感谢窦尔翔教授,以其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金融经济领域经验,创新地提出了人工智能数字化时代的敢为人先的精神,直面我们将面临的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意识这样一个AGI前景。他的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为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产业和技术结合的社会层面经济驱动解决方案。窦教授也是我们著名的TIF理论——塔福域模型的创立者。在这个AI大发展的技术时代中,有人说:每个算法都带有偏见。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将面临的技术无疑既有技术就有善恶。我们希望在确保一个美好未来的同时,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窦教授提出的塔福域模型和萃富的创新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再次感谢窦教授的宝贵指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38878.html

上一篇:蔡恒进教授-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下一篇:季卫东教授-为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及首届DIKWP杯世界人工意识设计大赛发布会致辞 (含段玉聪教授主持交流环节)
收藏 IP: 140.240.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