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cyzm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cyzm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博文

聊聊中美英三国的私立大学

已有 413 次阅读 2024-6-19 11:40 |个人分类:学术圈|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今天聊聊中美英三国的私立大学,应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

先说美国吧,事实最简单。我们一般说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基本都在美国,而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基本都是私立的。

一般常说美国大学前五(top 5)是哈耶普斯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和麻省理工),清一色的私立大学。稍逊一筹的私立大学两只手恐怕也数不过来。在国内风头很劲的杜克、康奈尔、加州理工、哥伦比亚、卡耐基梅隆、洛克菲勒也都是美国私立高校。

相比之下,美国的公立高校要弱势很多,一般公认的最顶尖的美国公立大学可能要算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就勉强算美国前十。再往下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IUC,奥斯汀、密西根安娜堡等等可能要挪到前20了。

整体而言,在美国,私立高校全面压制公立高校,这基本没有什么争议。私校很多时候被用做高品质(和贵)的代名词。

***

然后说英国,比较简单。一般意义上的英国私立大学只有10所左右,而且都不出名。

  • Arden University

  • BPP University

  • Britis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ngland

  •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 Huron University USA in London

  • Regent's University London

  • Richmond American University London

  • University of Law

(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tegory:Private_universities_in_the_United_Kingdom),当然了,估计这个清单不全,但差距应该不大。

这个事情还是挺出乎我意料的。我们一般把英美并列,以为他们在制度上很多相似,其实并非如此。英国没什么著名的私立大学,这么说应该没有大问题。

***

最后说国内的私立高校。

严格的讲,“私立高校"这个词在国内官方体系已经不再用了,国内叫“民办”高校。用百度搜一下"私立高校",出来的清一色是“民办高校”。

一般认为,作为早期高校自主办学的旗帜,“xx大”已经掉头进入了公立体系,这里可以不表。除了这所牛校之外,另外一所风头正劲的民办大学“xx大学”的官方背景和获得体制内的支持实在过于给力,难以让人忽略(非常类似于另外一个“x大”),个人倾向于将其视作特例,放在一般意义的“民办”高校之外。

除去这两所大学,国内的民办高校,质量比较高的,我能想出来的,大概只剩不过10来所中外合作大学。其中,昆山杜克、上海纽约,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都有明显的短板,想要跨越式发展成为头部高校非常困难。真正短板不明显的,目前看来可能只有香港中文深圳。(不过,这个真算是“私立”高校吗?)

如果说十年前作为新兴力量靠着一流的工资和海外光环至少在招聘方面他们还勉强和国内二线985并肩,最近十年这些高校多数颓势明显。教员招聘的质量相比于国内985高校退步不小,其中一些可能只能勉强维持在211的水平。当然了,最近十年国内的经济发展迅猛,虽然这些高校的薪资水平相当于国内985高校而言在退步,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其实依然很有竞争力,绝对意义上,薪酬并没有出现退步。

整体而言,国内的“民办高校”更多起到的是鲇鱼和提升国内高校国际化短板的作用,在科研和教育整体上的比重不大,影响一般,评价一般。特别是头部高校,基本没有民办的。

***

挺想补充几点。

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定义其实是模糊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有四座学院完全由政府补助(实际上部分公立),宁波诺丁汉大学算诺丁汉大学的中国校区,英国人肯定把它当作公立大学,虽然我们把它当做民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非常类似,算私立大学吗,算民办大学吗?另外,美国也有所谓的charter school,受政府支持,但实际上由私人运营,可以理解为“受到政府资助的私立学校”。

另外,不要低估英国私立学校的规模。英国的公立大学实际具有相当的自主权,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美国的私立高校。牛津大学也承认自己既是公立大学也是私立大学。另外,英国私立中学非常多并且有名。哈罗和伊顿自然不必说。记忆中在哪见过,说英国私立中学的比例为7%,但一时半会找不到出处了,欢迎各位补充。

放眼世界,像英美这种私立学校体系规模比较大的其实是少数。日本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普遍没有多少私立高校。———— 这个逻辑好像也挺简单的:没有补贴的大概率干不过有政府补贴拿的。都是卖肉包子的,成本就要2块一个;私立的非营利性肉包子店必须卖2块才能维持;公立肉包子店从政府拿了1.5元的补贴,所以可以卖5毛。这种情况下,私立肉包子店没有生意全部倒闭才是正常的。

国内几所准一流私立(或者民办)学校还能活着,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海外合作高校(比如杜克、诺丁汉等)学位长期积累的信誉加持(和地方政府的经费支持)。如果是从头建起(并且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资助),在目前的环境下,几乎没有和公立系统竞争的可能。

事实上,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英国,同一个人能进的私立高校一般好于公立高校(当然也贵很多)。我博士导师在其小孩入学德州奥斯汀大学之后曾跟我感慨:“你知道他去奥斯汀给我省了多少钱吗?”。当时我完全没明白他的意思,这两天草草算了一下。大学四年,跟入读常青藤高校相比(两者的入学标准应该差不多),入读公立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估计可以给我老板一家节省20万美元左右(学费大概每年可以省4万美元,生活费每年省1万吧)。

***

高校的公之分也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所以这里只做最肤浅的介绍和讨论。

 

相关博文

1.    聊聊中美英三国的系主任

2.    中美英三国教职头衔序列比较

3.    说说中美英学校里的称谓(Mr,Dr,Prof,教授,院长,老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2469-1438819.html

上一篇:和优秀学生打交道的五个基本原则
收藏 IP: 180.208.58.*| 热度|

2 刘进平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