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liusd07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iusd07017

博文

现代学术界,已经退化到怎样做学术批评都不会了

已有 776 次阅读 2024-6-18 19:51 |个人分类:微波吸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于现行微波吸收理论及其针锋相对的反对理论,

你如果支持现行微波吸收理论,你需要至少举出一个支持现行微波吸收理论的证据,

让反方列举的所有证据都失效,或者让反方无法辩驳。

如果你反对反方的新理论,你需要找到至少一处反方无法修复的论证瑕疵、

或提出反方无法辩驳的证据说明反方论证是错的。

--------------

你需要给反方辩驳的机会,

当反方无力反驳时,才真正彰显你的强大。

你不给反方辩驳的机会,你不敢让反方反驳,

即使你的拒稿能经常得逞,

也只说明你是虚弱的。

-------------------

然而拒稿反方观点时,审稿人都做不到上述两点。

审稿人,

即列不出支持现行微波吸收理论的不可辩驳的证据,

也指不出反方无法辩解的论证瑕疵,

就急匆匆以与论文论证无关的理由拒稿,不敢给作者辩解的机会。

而现行审稿制度是,只要两个审稿人都拒稿,编辑就给拒稿决定,

编辑根本不会看审稿人的意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审稿道德。

---------------

因为编辑部审稿不透明,很难列举出相关证据。

可以查阅的只能是公开的评审意见:

https://doi.org/10.32388/5FRZHG

https://doi.org/10.32388/2FM225

这些否定稿件的审稿人,都没有对稿件的实质论证做任何评论,就给出否定稿件评语。

这些否定稿件的审稿意见,很有代表性。

对于不透明的期刊同行评审,

审稿人给出这种评语很正常。

但是这两个评语是在网上公开的。

现代学界已经退化的这样的程度:

在评语被公开在网上,审稿人竟然也敢于给出这种评语。

--------------------------

期刊同行评审的问题:

目前人们的共识是:只要发在同行评审期刊上的文章,不用以阅读文章的方式判断文章的正确性和文章的意义,

就可以直接奖励,就可以用作项目评定的依据、业绩等级评定的依据、职称评定的依据。

除非存在利益冲突,

大家认为同行评审期刊上的文章是有人把关的,

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是经过鉴定的,就是正确的,就是成果。

预印本的文章没有同行评审,即使你是金子,也不是成果、不能引用。

这是学术游戏化的典型代表。

学术游戏化表面上看是有严格的规定,实质是游戏化。

----------------------

正是学界的这种共识,

使很多作者只关心文章能不能在顶刊把文章发出去,而不在乎文章是不是正确。

很多作者宁愿发错误垃圾,只要能发表就发表。

他们不在乎文章是不是错误垃圾。所以现在错误和垃圾文章很多。

因而有代写论文的机构,因为有市场。

因为只要你能让文章发表,我就敢发表,

尽管你知道,对属你名字的文章的正确与否,写手不负任何负责。

-----------

期刊同行评审的目的是保证期刊不发表错误文章。

实际上,

靠一两个审稿人的同行评审,

很难保证不发表错误文章。

https://doi.org/10.32388/4PN4RT

“So we have little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eer review, but we have considerable evidence on its defects. In addition to being poor at detecting gross defects and almost useless for detecting fraud it is slow, expensive, profligate of academic time, highly subjective, something of a lottery, prone to bias, and easily abused.”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420798

Peer review: a flawed process at the heart of science and journals

---

对于现行微波吸收理论和其反对理论,

现在所有相关文章仍然采用错误的现行理论,没有人跟随反对理论。

因此人们自然会问:

既然你说反对理论正确,为什么没有人跟随,大家还都在使用现行理论。

大家都坚持现行理论,

难道这么多人都错了,就你聪明、就你一个人对,

说明你的反对理论不对。

这就是编辑不外审就拒稿的理由,

也是很多审稿人拒稿的理由。

---

他们的这种拒稿是不看你的文章,

不看你的论证,

因而不能从文章论证层面给出评语,

或者说他们的学术水平没有达到评论你文章论证的水平。

--------------------

这种现象也可以这样解释:

这些作者搞不明白哪个理论正确。

因为坚持现行理论能把文章发表出去,他们不管文章是不是正确。

就是错了,大家一起错,谁也不用负责人。

-----

这种解释的合理性:

当两个针锋相对的理论同时存在时,

坚持现行理论文章的作者,需要在你的文章中指出你为什么坚持现行理论而不考虑反对理论。

但是在这些坚持现行理论的文章中没有人提及反对理论。

说明坚持现行理论文章的作者搞不清楚谁对谁错。

反正不用负责,文章发表了就赢了。

---------------------

你可能说:这么多人坚持现行理论,难道他们都错了。

反过来我也可以这样讲

如果这些大量的作者都错了,说明现代科学界的学风问题很大。

-------------------

对于微波吸收,两个针锋相对的理论,只有一个是对的。

而且要搞明白谁对谁错,很简单,大学本科知识就够用。

然而,

没有人愿意坐下来评判两种理论谁对谁错,

只能等这一代人死了之后,历史才能做出裁决。

“some scientists wondered how a questionable line of research persisted for so long …

experts were just too timid to take a stand.” 

Harvard calls for retraction of dozens of studies by noted cardiologist, New York Times, http://www.staradvertiser.com/2018/10/16/news/harvard-calls-for-retraction-of-dozens-of-studies-by-noted-cardiologist/ . 16 Oct 2018

----------------------

两种理论,都白纸黑字地发表在那里,

历史必定有公正的裁决。

现在很难裁决,尽管这种裁决在学术上并不是难事。

但是世界是复杂的,如此简单的问题也得等待历史的裁决。

-----

作者为了发表自己的文章,故意不提反方观点是学术不端,

审稿人为了冲淡自己以前发表的错误文章,鼓励别人发表错误文章是更大的学术不端。

审稿人为了回避审稿学术不端的指控,继续发表错误文章声援自己一方, 不提反方观点,是学术不端。

----

学术圈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派系林立的“江湖”,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

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

———— 科技日报,2018-10-18 第01版:今日要闻,骗了全世界十余年 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

https://www.rmzxb.com.cn/c/2018-10-18/2193148.s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38718.html

上一篇:按现代的教育标准,牛顿是不称职的教师,必须下岗
下一篇:科学研究就是建立科学理论,而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收藏 IP: 39.152.24.*| 热度|

11 杨正瓴 王涛 高宏 尤明庆 郑永军 宁利中 孙颉 檀成龙 崔锦华 郑强 朱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