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美国高校图书馆部门主任亲历的专业化馆长治馆故事

已有 720 次阅读 2024-6-15 14:59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美国高校图书馆部门主任亲历的专业化馆长治馆故事 

                                                 麦子 讲述;图谋 整理 

图谋按:2024年6月15日,圕人堂成员阿拉丁,分享了一张截图,有人说“现在高校图书馆是多少人想去的地方,没有工作压力,没有严格的考核,不用发论文,不用抢课题,工资照常发,绩效平均值。闲时看看书,烦了走动一下锻炼身体,太好了!”阿拉丁问“是这样吗?”这种“刻板印象”已经过时了。昨天见到一个“刻板印象”的表述:“优秀图书馆一定不是可以随便塞人进来的地方。比如,某些高校为了吸引人才,承诺给被引进者的配偶解决就业问题,就常常将被引进者的配偶塞到图书馆的岗位上。”图谋觉得,在当前亦属于刻板印象的范畴。当前的高校图书馆,如果可以将引进人才的配偶安排到图书馆岗位,其实还是很受欢迎的。至少是在总体上,在今天,引进人才的配偶受教育情况及工作能力(潜力)是挺不错的。当前诟病较多的“随便塞人”,是指“塞”非专业出身的馆领导。按照猫论,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图书馆馆长的非专业化”更深层的问题可能是“随便塞人”,假如不属于这种情形,同样无可厚非。其中一个原因是,图书馆这一行,专业化、职业化的根基不稳。培育专业化的馆长土壤,营养不良。专业化的馆长没有专业化的馆员队伍(或者说队伍不齐、不稳),亦于事无补。流水的馆长,流水的兵(当前的境况“临时雇佣”占比越来越大)……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奈何?麦子老师参与了讨论(见故事第一段)。麦子的分享,我联想起郭鸿昌馆长在其微信公众号的连载。我想给郭馆长的连载起个标题——专业化馆长的酸甜苦辣。郭馆长应该可以说是“正宗的“专业化馆长。郭馆长的长篇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详实的“事例”或“实例”。一直以来,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职业化是学习与模仿的“标杆”。从分享信息得到的印象,感觉要迷失方向了。麦子老师分享的故事,我拟个标题:美国高校图书馆部门主任亲历的专业化馆长治馆故事。麦子老师的讲述,可以视作“真人图书”分享会。主讲人:麦子。主持人:图谋。参与者:数十位群成员。分享会结束后,图谋特此予以整理编发。

    我大概过了15年这样的日子,后来好日子到头了,有十几年迫不得已分别做两个部门的主任。我生性懒散,不是做官的人,但后来发现不做不行,因为有些人不做官是不知道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我们的馆长在60岁不到时,和学校里合不来,忽然退休。于是来了一个68岁的女馆长,这让图书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来了以后大概一周,我有一天在另外一个馆看书,说我们部(就5个人)要开紧急会议,兼第一副馆的部主任在会上说,由于他和新馆长在第一次会议上就馆藏建设上有不同意见,他当场提出辞职。我会后和他私下说,其实反正你也做不了一两年了,忍一下就算了,他说,作为部下,我是不能不服从,但我没法按她的意思做,只能辞职。于是,他在当年7月1日就退休了,当时我们学校财政困难,于是每人扣薪3%,但学校在个人退休账户里(不同的资金池)放了5%的钱。后来我遇到他,提起这事,他还是耿耿于怀,说这让我更恨她。当然,他也不是缺钱的人,他当时买了200股苹果股票,后来又加了300股,每股花了20元。这是我自己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暂且不表。(注:苹果今天是221元一股。他是500股,从他买了以后劈了5 次:2,2,2,7,4,我算了一下今天是24.7个M。)

    他离开后,department里就只有4个人,两男两女,当时我年轻一些,其他几位都是50多岁了,两个女的都想做主任的位置,但其中一个因为是撮合新馆长的位置(她们以前认识),所以有了先手,拿到这个位置。败下阵来的那个不久就退休了,那是2003年的事情。一个人不做官,往往是很难看出这个人的真实面目的,但一旦做了官,而且做了你的顶头上司,那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此女是很进步的progressive,也就是很左的,由于她的学科背景,她很追捧卡斯特罗,切,到查韦斯,当然对中国人民有很深的感情。她上台以后,自己极其努力,每天大会小会,而且每个会议有大量的会议记录行动指南,她喜欢打印所有的文件,不光在办公室里买了两个大的档案柜,在家里也买了一个,每天把我们累个半死,但到头来,事件积了一大堆(这类人在美国大学文科里是一大堆,教授不上课,搞GM,看看最近的问题,这点是我最恨的地方)。反正,我们是整天开会,然后就是会议记录,无数的委员会、任务组,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成。

    她最大的问题是,因为从来没有做过官,所以,就很像做自己想象的那种官的样子,当然,而她上面的这些学习对象可能对她也有影响。平时这些辛苦的事情也就是算了,但在图书馆里,上下级一般都有默契,到了每两年的职称评定,互相拍拍肩,指出问题,但也就让你过了。和大家想的歧视什么的不同,少数裔歧视是很赚便宜的,我们有一位拉丁裔的,编目,但每年都是只编50本书,自己写文章(这对评职称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基本是消耗图书馆的资源),但每次还是过关。我自己什么都要说,但对每次评这个东西比较在意,因为和前面的主任关系不错,而且他也比较欣赏的比较传统的馆藏建设的成果,所以,每次评的都不错。在他离开前,因为我搞到了那套四库全书结果给我加了三级(一般两年加一级)。她来了以后,我不光只加了一级,而且评语极差,而且我看到评审委员会的意见,他们也认为我受到不公待遇,所以为了此事,我还写反诉的信到学校里,反正弄的筋疲力尽。这事给我一个教训:不做官有时真的不行,否则有大苦头吃。

    但是,她的野心不止于此,她是想在有人罩她的时候做副馆,和馆员和馆长的位置不同,副馆的位置其实是馆长内阁(我们就叫cabinet)的成员,他们是馆长的心腹,在一些情况下,馆长可以让一个看中部门的头,并且升他/她上来,入内阁。当然,一般而言,这个位置还是外招的,但很多馆长更愿意在上个馆长走了以后招自己的班底。新馆长我的老上司走了后不久,新馆长的确帮了一把,不光升了主任,而且很快就让她做了临时副馆,确确实实让她春风得意一把。但这个68岁的馆长还是留了一手,她公开招聘了这个位置,结果尽管我这同事也申请面试了,她还是没拿到这个位置。大家可以想象她的失落,后来也这正式的新副馆的关系一直很僵。因为这类的事情我们馆是发生了2次,所以,我觉得如果你大半不会要这个人,最好事先通过间接透露一下,让TA不要申请,否则有后患。

    我们这位副馆之后不光累死了我、我们大家,把自己也累垮了,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后来查出是得了中后期的乳腺癌,而且情绪波动更厉害,和新副馆的关系终于在一次会议上很戏剧化地崩了,主任居然小声骂了新副馆(省略一词),这简直是炸雷事件。馆长立刻让她停职一个月,此后就把她的位置都拔了,打回馆员系列(其实就是少了一个每月450美元的津贴)。同时,馆长和新副馆的关系也处得不好,后来乘着经济不景气,把她开除了。因为副馆是馆长内阁的管理人员,是不受工会保护的,所以,馆长是有权很容易地解聘的,如果是馆员,就麻烦得多。这就出来一个问题,这主任的位置谁来做?

    我其实和这个馆长的关系还可以,而且我在馆里的人缘一直很好,所以,就通过一个副馆来问我愿不愿意。鉴于前车之鉴,我觉得我没有什么选择,只好答应,但说这450美元的津贴实在太少,需要加倍,结果给我900美元,因为这时不能属于工会,为了保险起见,我同时说好,如果她不满意,她只能把我打回馆员系列。这个位置实在不是很好做,因为下面有4个直接汇报和近20个间接汇报(都是其他部门,但有学科馆员职责的一线馆员),每年需要写10份以上的职称评定意见,每2周开一次学科馆员会议。这样,我就不可能每天吃2个小时的午饭,4点下班走人。但起码没有人来刁难我,而且新馆长尽管很多事,事必躬亲(这是馆长的大忌,因为到了后来,其他的副馆都躺平),但我终于把她摆平,关系一直不错,于是做了好几年,到了2014年,新来了一个馆长,随后招了一个从哈佛来的馆员做副馆,而且立刻把我打回馆员系列。后来的几年,几乎是重演了前面那个女主任的一切,而且更糟。所以,看来,这官还真的不做不行。

    我以前兼任一个部的主任,有两个办公室,那个部我每周去3个半天办公,下面都是管理员,我做平时的事情,但负责预算编制,大约每年30万美元样子。我是“洪常青”的位置,真难啊,因为TA整天为了其他人吃饭时间长,上班时候打电话,懒惰,整天到我这里诉苦,而且每次一进来(我们馆员都是单独房间),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苦,有时还拉我的手,这实在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如果有麻烦,我说都说不清。另外还有人向我借钱,说如果没钱,这个月没钱付房租,会被赶出去。反正,让我觉得除了没有计划生育,其他都有。

    另外,美国部主任和馆员的签字权限是很大的,我在做上面这个艰难的职位的时候,每年的预算大概是400万美元,如果同意和一个数据商买一个产品,5万美元也就签字了,财务如果有问题会直接问我。另外,采访很多很复杂的事情(国内馆员多半是做不了的),但因为他们是管理员,级别不够,即使买10块钱的东西都不可以。一定要馆员签字同意的。我写很多东西,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没法直说,所以只好大家自己理解了。

    互动问答:

图漾:问个问题,第一个副馆辞职是啥概念?看那个意思好像就离开了,那他接下来去哪工作了?他能不能作为普通馆员继续工作,也就是只辞去领导职务?

麦子:他当年60岁,在加大,就是我在这里工作,完全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有意思,比我退休回家好,但只要我稍微不满,我就不伺候了,所以一点委屈都是不愿意受的。

图谋:您作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资深馆员,您对专业化馆长有何意见或建议?

麦子:我一向的观点是:馆长的专业化在小馆是必须的,因为没几个人,不可能养一个不做实事的馆长,但到了经费过1000万美元的中大型馆,馆长的图书馆专业化就没这么重要,但有还是好的。问题是:太多的人,尤其是以图书馆为职业的人,眼界不够高,到了这个位置,还是不放手,总觉得自己的做法好,习惯对日常事务指指点点,这就是大忌,到了后来,就像我们的情况:从上到下累死,但人都不想做了,只想躺平,反正你什么都是你对,那你就分10个身子自己做吧。

    图书馆的事情,其实基本都差不多,两种做法,没有什么对错,但做到一个管理的位置一定要放手,让手下觉得这个事是他自己做的,而且得到这个成果。另外,馆长千万不能和手下争功。我自己向来是一切具体的事情如果做成了,都是具体做的人的成绩,而且我会记一笔,在年终的评语中体现,这样能让这个人拿credit能多拿钱。因为反正不是我的钱发工资。另外,任何我部里的成绩其实到后来,都是我的,我何必和手下人争呢?对了,后来我做了主任,原来的主任做了我的手下,但我不计前嫌,后来一直对她不错,她和后来新来的副馆关系更僵。尽管我给她写了不错的评语,而且给她加了级,但到了这个媳妇熬成婆的副馆,居然否定了我的评语,并让这个馆员做PIP,每月向我汇报进展。后来还是我写了很好的报告,让副馆没机会开除她,后来她还是顺利地混到这个副馆离开,退了休。

图漾:“我一向的观点是:……那你就分10个身子自己做吧。”,这话说的不错。不过前提是把专业的事情给副馆长和馆员去做。现状是我们的馆员没有决定权,连买10块钱的东西也要馆长签字,上千万的经费交给不专业的馆长行不行?

麦子:你说的不错,完全不同的场合。我的这个办法,完全不行。美国其实是等级极其森严,什么级别的pay grade有多少的权力。美国的馆员和管理员之间在工资和日常工作的差别巨大,而且管理员时常提醒这个差别:这事我们需要问馆员。当然,我因为只在一个地方工作,其他小的馆也没去过。

碧海潮生:在纷繁复杂的人事中,能像你这样不为所扰,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主要精力放在认为该做的值得做的事上,真的不容易,点赞。

麦子:我工作的时候倒也没觉得,而且这一辈子也没做什么,也不想做什么。如果不追求什么,老老实实地做事,不亏待什么人,其实还是很容易就过了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饭碗,只要饭碗还在,什么都好说。

微风清扬:专业化馆长,什么才叫专业化?

麦子:比较简单的说法大概是:对图书馆的运作有起码的常识。

图漾:我经常打交道的一个技术出身的校信息中心主任,现在还是动不动就自己亲自维护网络,一方面的确是业务精熟,另一方面我总感觉不对劲。我想业务干部大多有这种“技痒”的毛病,也就是麦子老师说的“眼界不够高,到了这个位置还不放手”。

徽子:下面人不给力,难道要继续错下去,没什么不对劲的。

图漾:并不是简单的谁不给力的问题。领导事必躬亲肯定是觉得下边人不给力,可那不就成麦子说的那样了吗:“从上到下累死,但人都不想做了,只想躺平”。退一步说,即使就是下边人不给力,那对劲吗?下边人不给力领导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让下边人给力起来,而不是自己去干下边人的事。

麦子:是,如果下面人不做,馆长自己做,其实这个馆长就是不专业,因为你这个位置,雇你来是让其他人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让你做这些人的事。否则,这图书馆会完蛋的。我们馆的馆长赚30万美元加35%左右的福利,管理员大概5万美元,馆员12万美元到15万美元,如果让馆长处理琐碎的事情,成本太高。我以前每次从中国买书来,因为管理员不懂中文,所以我往往就自己拆了而且核对单子,但有次有个副馆来和我说,我这个不合适,因为你的薪水我们不是让你来做这个的,你如果要看这些书,应该让管理员给你准备好,放在架子上让你看,他们可以用ISBN来核对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8307.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527期 20240614)
下一篇:美国高校图书馆部门主任亲历的专业化馆长治馆故事(续)
收藏 IP: 106.111.122.*| 热度|

6 宁利中 许培扬 刘进平 郑永军 尤明庆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