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9魏風4陟岵·總110

已有 373 次阅读 2024-6-14 16:53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國徵發怨塵埃,

小國行役民愁回。

父母兄情岵屺上,

千叮萬囑平安來。*

*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其二》韻: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新豐】今陝西臨潼縣新豐鎮。【漁陽】今河北薊縣,當時為安祿山叛軍駐扎之地。【霓裳】唐玄宗時宮廷的一種舞曲。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是德宗、憲宗時宰相杜佑的孫子。時稱“小杜”,有《樊川文集》傳世。

目次:一、原詩  二、陟岵·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带*號者爲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六句。

·(zhì)(hù),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zhān)哉,猶來!無止!

·陟彼(qǐ)兮,瞻望母(mǐ)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zhān)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huāng)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jǐ)。上慎旃(zhān)哉,猶來!無死!

二、陟岵·小序

  《序》:“《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父母兄弟離散,而作是詩也。”鄭箋:“‘役乎大國’者,為大國所徵發。”陸音義:“岵音戶。此傳及解‘屺’共《爾雅》不同。王肅依《爾雅》。數音朔。‘侵削’本或作‘國小而迫’,數見侵削’者,誤。”

孔疏:“首章望父,二章望母,卒章望兄。敘言其思念之由,經陳思念之事。經無弟,而序言之者,經以父母與兄,已所尊敬,故思其戒。其實弟亦離散,故序言之以恊句。今定本云‘國迫而數侵削’,義亦通也。”

孔疏:箋役乎……徵發,“箋以文承‘數見侵削’,嫌為從役以拒大國,故辨之云為大國所徵發也。知者,以言‘役乎大國’,則為大國所役,猶《司寇》(*《周禮》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之“秋官司寇”,賈公彥疏:“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云‘役諸司空’,則為司空所役,明是大國徵發之。”

*注釋司空《周禮》缺失“司空”一職。《周禮註疏·冬官》陸德明音義:“鄭云:此篇司空之官也。司空篇亡,漢興,購千金,不得。此前世識其事者,記録以備大數爾’”。 《周禮·冬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鄭玄注:“百工,司空事官之屬。於天地四時之職,亦處其一也。司空掌營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廟、造宫室車服器械,監百工者,唐虞已上曰共工。”

  朱熹《詩序辯說·陟岵》無評說。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陟(zhì)彼岵(hù)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zhān)哉,猶來!無止!

(zhì)彼岵(hù),瞻望父兮

(zhì)】康典第1340頁:“zhì《廣韻》竹力切,音稙。《説文》登也。”

(hù)】毛傳:“山無草木曰岵。” 孔疏:傳“山無草木曰岵”,“《釋山》云:‘多草木岵,無草木屺,’傳言‘無草木曰岵’,下云‘有草木曰屺’,與《爾雅》正反,當是傳寫誤也。”

朱傳同毛傳:“岵音戶。山無草木曰岵。”

康典第249頁“《廣韻》侯古切《說文》山有艸木也。《詩·魏風》陟彼岵兮。又《爾雅·釋山》多草木岵無草木峐。《疏》峐,當作屺。按《毛傳》無草木曰岵,有草木曰屺。與此異者,當是傳寫之譌。王肅、許愼俱从《爾雅》。” *但《爾雅》出自郭璞毛傳畢竟出自戰國末或西漢初,於《詩經》更近。從毛更合理。

鄭箋:“孝子行役,思其父之戒,乃登彼岵山以遙瞻望其父所在之處。”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鄭箋:“予,我。夙,早。夜,莫也。無已,無解倦。” 陸音義:“處,昌慮反。莫音暮。解音介。”

上愼旃 (zhān)哉,猶來無止

《四庫全書·毛詩注疏卷九考證》:《陟岵章》“夙夜無已,上愼旃哉”,無’,《魯詩》作‘毋’;‘上’,《魯詩》作‘尚’。”

】朱傳:“上,猶尚也。”

(zhān),猶】毛傳:“旃,之。猶,可也。父尚義。”

孔疏:傳旃之……尚義,云‘旃之’者,此旃與《采苓》‘舍旃舍旃’(*《唐風》總125)皆為足句,故訓為‘之’。‘猶,’,《釋言》文。‘父尚義’者,解孝子所以稱父戒已之意,由父之於子尚義,故戒之。二章傳曰‘母尚恩’。卒章傳曰‘兄尚親’,皆於章末言之,俱明見戒之意,以其恩義親故也。文十八年《左傳》曰:‘舜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恩即慈也,親則友也。”

鄭箋:“上者,謂在軍事作部列時。”陸音義:“旃,之然反。”

孔疏:箋上者……列時,“上言‘行役’,是在道之辭也。此變言上,又云可來乃來,明在軍上為部分行列時也。《曲禮》(*《禮記》)曰:‘左右有局,各司其局。’注云:‘局,部分也’,謂軍中各有所部為行列之分,與此一也。”

章解:

孔疏:陟彼……無止,“孝子在役之時,以親戚離散而思念之。言已登彼岵山之上兮,瞻望我父所在之處兮。我本欲行之時,而父教戒我曰:‘嗟汝我子也。汝從軍行役在道之時,當早起夜寢,無得已止。’又言:‘若至軍中,在部列之上,當愼之哉。可來乃來,無止軍事而來。若止軍事,當有刑誅。’故深戒之。”

朱傳:“孝子行役不忘其親,故登山以望其父之所在。因想像其父念已之言,曰:嗟乎!我之子行役,夙夜勤勞不得止息,又祝之曰:庶幾(*所幸)慎之哉,猶可以來歸。無止於彼,而不來也。蓋生則必歸,死則止而不來矣,或曰:止,獲也,言無為人所獲也。”

第二章:陟彼屺(qǐ)兮,瞻望(mǐ)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屺(qǐ)兮,瞻望(mǐ)

(qǐ)】毛傳:“山有草木曰屺”;朱傳同。 陸音義:“屺音起”;朱傳同。 *見上康典“岵”,屺作“山無草木”。

鄭箋:“此又思母之戒,而登屺山而望之也。”

(mǐ)】朱傳:“母,叶滿彼反。”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一:“音米。凡父母之‘母’,詩皆音米。本證:《周南·葛覃》害澣害否,歸寧父母;《魏風·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顧炎武《詩本音》卷三:“母,滿以反”。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

【季】毛傳:“季,少子也”;朱傳同。朱傳:“尤憐愛少子者,婦人之情也。”

無寐】毛傳:“無寐,無耆(*同嗜)寐也。” 陸音義:“耆,常志反。” 朱傳:“無寐,亦言其勞之甚也。”

上愼旃哉,猶來無棄

】朱傳:“棄,謂死而棄其尸也。”

毛傳:“母尚恩也”。

第三章:陟彼岡兮,瞻望(huāng)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jǐ)。上慎旃(zhān)哉,猶來!無死!  

陟彼岡兮,瞻望(huāng)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朱傳:“山脊曰岡。

兄(huāng)】朱傳:“兄,叶虚王反”。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一:“兄音荒。本證《鶉之奔奔》(*《鄘風》)鶉之奔奔,鵲之疆疆。人之無良,我以為兄。《陟岵》陟彼岡兮,瞻望兄兮。”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兄,虚王反”。

康典第50頁:《集韻》《韻會》許放切。《正韻》許放切。並音貺(*kuàng).……又虛王切。音荒。《詩·魏風》:陟彼岡兮,瞻望兄兮。《通雅》:謂兄為況,本於荒音。”

(jǐ)】毛傳:“偕,俱也。”朱傳:“偕,叶舉里反。必偕,言與其儕(*chái同輩)同作同止,不得自如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偕音几。《說文》:从人,皆聲皆,古讀几。”

康典第35頁:“又叶舉里切,音几。《詩·魏風》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叶下死。死音洗。《註》必偕,言與其儕,同作止,不得自如也。”

上愼旃哉,猶來!無死!】毛傳:“兄尚親也。”

【死】朱傳:“死,叶想止反”。

四、譯詩

登上荒嶺惦父思,父嘮子役勤行止,在軍謹慎才可回!

登上青山記母思,母叨少兒役勿怠,在軍謹慎不棄回!

登上山崗憶兄急,兄囑弟莫夙夜弛,在軍謹慎方避死!

202468日星期六,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38213.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9魏風3園有桃·總109
收藏 IP: 121.60.8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