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列车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xz1963 快乐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为健康加油,为快乐加油,我为你加油!

博文

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及其在陕西的发展建议

已有 389 次阅读 2024-6-13 19:40 |个人分类:科研报告|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及其在陕西的发展建议

蒋新正1,王锐2,李红娟2宋晓波3,原双进2,王小纪1,雷玲1

(1、陕西 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西安;

2、陕西省林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西安;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摘:果材兼用林是近年来核桃产业发展中一种新的栽培模式,最初源于美国加州黑核桃的栽培,其在获得果实收益的同时还可生产高品质木材,实现经济收益的可持续性。开展核桃果材兼用一体化经营,关键在于砧木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核桃砧木品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陕西发展核桃果材兼用林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核桃;果材兼用;栽培模式:建议

   核桃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香玲”“辽宁1号”“中林1号”等早实核桃良种的选育成功,以及核桃无性繁育技术的突破,加之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作用,我国核桃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核桃栽植总面积745.49万公顷,总产量540万吨,均居世界第一[1]。但就单位面积产量而言,美国核桃平均每公顷产量已超过4000kg,而我国核桃平均每公顷产量不足750 ,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美国核桃单位面积产量之所以高,这与美国在重视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技术的同时,特别重视砧木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有关[2-3]。我国在20世纪虽然重组了核桃良种选育,80年代末也选育出了一批早实核桃良种,但除新疆以外的大多数地区,核桃只能种植在土层瘠薄、干旱少雨的浅山丘陵地区。而且由于早实核桃结果量大,且采用本砧嫁接,加之栽培模式滞后,导致核桃根系发育较差,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树势衰弱,经济寿命变短。且我国核桃种植仅重视坚果生产,忽视材用开发,生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我们必须借鉴美国核桃栽培的成功经验,在重视生长势旺、抗性优良的核桃砧木选育和应用工作基础上,开展核桃果材兼用一体化经营,在收获果实的同时获得高标准木材,最终实现核桃果材的双丰收,提高核桃产业的综合效益。

dd0f043ee085ad81698d1425eab5df9.jpg

王小纪(左)、蒋新正(中)等在大田进行试验

1 国内外核桃砧木品种研究及应用情况

1.1 美国核桃砧木品种研究及应用情况

   美国是世界核桃生产大国和强国,其99%的栽培面积主要集中在加州[4]。18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开始核桃种植,栽培历史虽然较短,但发展速度快,他们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管理、果实采收加工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4-5]。目前,美国加州核桃栽培面积约14万公顷,年产量65万吨,其中仅“强特勒”一个品种的产量约36万吨。

   美国加州在重视核桃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的同时,尤为重视核桃砧木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其核桃良种和砧木品种选育几乎是同期开展的。加州核桃早期嫁接用的砧木品种为“北加州黑核桃”,它具有生长势强、适生性广的特点,是当时最好的核桃砧木品种。1878年,著名育种家Luther Burhank将“北加州黑核桃”(又名函兹核桃)与普通核桃进行杂交,选育出一个新的核桃品种,1893年定名为“奇异核桃”[6]。由于“奇异核桃”具有生长势旺、树干直立、叶片大、表皮光滑、嫁接亲和性好等特点,现已成为美国加州最受欢迎、使用最广泛的核桃砧木品种。但奇异核桃和黑核桃类似,对核桃黑线病和樱桃卷叶病高度敏感[7]。为了进一步选育抗线虫、疫霉病和根瘤病较强的品种,美国育种者从1996年开始在“奇异核桃”中开展优良砧木的筛选工作。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培育出抗性较强的核桃砧木品种“VX211”“RX1”和“Vlach”。其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核桃砧木品种“VX211”,为北加州黑核桃和普通核桃的杂交种,它生长势很强,对线虫也具有很强的抗性。“RX1”砧木为德克萨斯黑核桃和普通核桃的杂交种[8],幼苗时相对长的矮小,但嫁接后长势很强,抗疫霉病强。“Vlach”砧木为奇异核桃的优良株系,生长势旺、抗性强,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还没有进行大面积推广。

1.2 我国核桃砧木品种选育工作

   我国核桃砧木育种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采用核桃属内亲缘关系最远的种开始杂交[9],利用黑核桃进行种间杂交培育核桃专用砧木的研究工作是由中国林科院核桃创新团队开展的。1984年奚声珂研究员在原林业部种苗总站的支持下,从美国引进了黑核桃树种5个、品种10个,分别在河南和北京建立了黑核桃引种试验点[10]。1996年林业部将黑核桃列入首批948项目,系统引进了美国东部黑核桃123个种源家系、30余个无性系和10个专用品种,分别在北京、河南、山西、江西等地建立了种源、品种试验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科技部列项,中国林科院核桃创新团队在裴东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核桃杂交育种研究,并进行区域化试验,分别在吉林、新疆、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湖北、贵州和云南等地建立引种点、试验园20余个。目前已经选育出“中宁奇”“中宁异”“中宁强”“中宁盛”等种间杂交种[11],并且突破了其扦插无性繁殖技术,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09203.4),为其在核桃栽培新模式中的应用和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0e47cdc456a0dfe636eb79e8ebb6726.jpg

李红娟等在进行现场查定

2 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发展前景与意义

   早实核桃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核桃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核桃产区大部分处于丘陵坡塬地区,立地条件较差,加之管理水平较低,且采用本砧嫁接,核桃根系发育水平不好,营养生长无法满足生殖生长需要,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导致早实核桃丰产性难以持续发挥,核桃产量也难以得到提高。近几年,我国核桃坚果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大幅降低,一些种植户已经到了毁园砍树的境地,这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稳定核桃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如何利用好杂种核桃良种砧木,改变核桃栽培模式,从而实现核桃产业的提质增效,值得核桃科技工作者仔细研究。核桃经济林以培育优质、高产核桃坚果为目的,一般定干高度低,木材利用率极低;用材林则是以培育速生、丰产和优质木材为目的,而其果实基本没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二者均不能达到果材兼收的效果。当前发展核桃经济林和珍贵用材林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将经济林和用材林二者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果材兼用林是今后林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推广和实施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既是一项核桃科技创新关键技术,也是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一场革命。

2.1 普通核桃嫁接在良种砧木上可大幅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据中国林科院宋晓波等[12]在河南省洛宁县试验,用杂种核桃“中宁奇”嫁接“辽宁1号”,对比核桃本砧嫁接“辽宁1号”,10a生核桃树前者比后者树干直径高出20.9%,新梢生长量高出24.2%,产量高出31.4%。经9名品鉴人员对坚果风味的感官评价,坚果的风味综合评价得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据河北农业大学李惠等[13]研究,“中宁异”和核桃本砧嫁接的“绿岭”品种,两年生树单株产量前者是后者的3.68倍,出仁率前者比后者高出10.9%,脂肪含量前者比后者高出10.3%。对其生长及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554、0.32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2.2 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可显著提高核桃综合效益

   李莉等研究证明[14-15],用杂种核桃做砧木,在树高、干径、冠幅、新梢长度、新梢着生小叶数及分枝力等树体特征上显著高于核桃本砧,进一步证明了杂种核桃具有亲和力强、生长旺、抗性强的特点,具有壮树、防早衰的作用,进而增强树体生长势,实现核桃持续丰产。宋晓波等[12]研究,在浅山丘陵地实施果材兼用型核桃栽培模式,按照30年为周期进行采伐或间伐,此时核桃木材材性可达到最佳。果材兼用模式下用“中宁奇”做砧木,可获得干高2.0m、胸径大于30cm、树干光滑、无疤节的一级标准木材。“中宁奇”砧木可获得年均经济效益4.03万元·hm-2,年综合经济效益可达11.72万元·hm-2,是传统栽培模式下综合经济效益的1.98倍。同时,利用杂种核桃做砧木,实施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由于嫁接部位的提高,不仅能增加核桃园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还能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便利,大大降低劳动成本。

2.3 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可极大提高用材林质量

   核桃属植物是世界公认的最佳硬阔类用材树种,其木材结构紧密,力学强度较高,木材色泽漂亮,主要用于高档家具和胶合板材[16]。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对核桃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核桃木材供给又严重不足,致使其原木价格远高于其他硬阔树种。因此,推广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对于调整和优化用材林树种结构、建设高标准国家储备林、缓解我国高档木材短缺都具有重要意义。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已把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作为发展重点。美国早已把黑核桃、魁核桃作为主要用材型树种进行大面积栽植。而我国目前主要把核桃作为果用林大面积发展,由于早期定干较低,其木材利用价值不高。中国林科院选育的杂种核桃,由于是种间杂交后代,营养生长超过其双亲北加州黑核桃和普通北方核桃,而且树干通直、分枝角度小,具有较速生、抗性强、材质优、根系发达和耐瘠薄能力强等特点,是综合性状十分良好的用材林核桃品种。据中国林科院李莉等[17]研究,23a生的“中宁奇”胸径为36.68cm、树高12.4m,木材生长量为0.485m3。其胸径是其父本的1.31倍,是核桃楸的3.28倍,是水曲柳、黄菠萝、山杨、落叶松、白桦等北方用材树种的2.63~6.32倍。其树高与水曲柳、落叶松相近,是小黑杨的0.72倍。其材积是同龄黑杨、水曲柳等的1.75~17.33倍。所以,杂种核桃生长势强健,材积生长潜力较大,可作为速生硬阔类用材造林树种。

2.4 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可提升国土绿化生态价值

   核桃果材兼用林的砧木品种为杂种核桃,其树干高大通直,无节疤,皮色光滑漂亮,树形优美;杂种核桃枝条较密,叶片较大,具有良好的滞尘能力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杂种核桃根系发达,主根和毛系根都较丰富,固土能力强,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所以,果材兼用栽培模式核桃是城市园林绿化、农村“四旁”绿化和荒山荒坡绿化的优良树种,可丰富国土绿化的树种结构,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a5c93fc6cae525047780d3d7a7b743f.jpg

李红娟等在进行现场查定

3 陕西发展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的建议

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良性快速发展

   林业部门是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应把发展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作为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核桃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事项予以重视和推进,在项目规划、科普宣传、资金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先行布局,形成政府对项目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科技部门应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在研发、示范、推广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3.2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为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整合全省林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的核桃专家队伍,形成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相关科研技术团队,建设省级研发中心,在杂种核桃良种繁育、核桃低产园改造、栽培模式、管理技术、木材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推动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在陕西良性发展,促进全省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强化试点示范,为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大面积发展先行示范

   由全省核桃产业基地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核桃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实施,在商洛市洛南县、西安市蓝田县、延安市黄龙县、宝鸡市凤县及安康、汉中有关县(区)建立核桃果材兼用型栽培模式示范点,先行试点示范,为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0f54ceacc6a7b8498f3b1aba50493cd.jpg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编纂.中国林业和草原年鉴-2021[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

[2]裴东,吴燕民,奚声柯.美国黑核桃的栽培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95-100.

[3]王小纪.一本书明白核桃安全高效与规模化生产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5-16.

[4]王锐,王根宪,封斌奎,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核桃栽植与加工考察报告[J].陕西林业科技,2019.47(1):109-112.

[5]陈善波,金银春,熊量,等.美国加州核桃产业化发展与借鉴[J].四川林业科技,2017,38(5):109-114.

[6]王国平.G·H· McGranahan.美国核桃历史与现状[J].山西果树,2015(03):48-50.

[7]高兴泉.核桃砧木的类型与繁育技术综述[J].北方果树,2019(5):1-4.

[8]韩玉虎,武彦霞,田歌,等.美国加州核桃品种及砧木选育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9):1207-1210.

[9]马庆国,乐佳兴,宋晓波,等,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核桃[J].果树学报,2019,36(10):1360-1368.

[10] 裴东,鲁新政.中国核桃种质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1]赵宝军,张俊佩,刘枫,等.我国核桃属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及展望[J].中国果树,2022(12):74-77.

[12] 宋晓波,张俊佩,徐慧敏,等,浅山丘陵地果材兼用型核桃栽培模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38(6):60-66.

[13] 李惠,梁曼曼,赵爽,等.不同砧木对“绿岭”核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6):113-118.

[14] 李莉.核桃属种间杂交品种生长及繁育特性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15] 李莉,周贝贝,徐慧敏,等.不同砧木品种对核桃树体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7.30(3):472-478.

[16] 段新芳,裴东,徐虎智,等.美国黑核桃与核桃、核桃楸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1):28-32,45.

[17] 李莉,徐慧敏,赵荣军,等,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与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生长特性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16,29(6):847-853.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群)-农业领域(2021ZDLNY04-10),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核桃果材兼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示范”(SLTG[2021]13号)。

本文原载《陕西林业科技》2024年第52卷第1期第98-101页,

作者:蒋新正,王锐,李红娟,宋晓波,原双进,王小纪,雷玲

第一作者简介:蒋新正(1963-),汉族,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林业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8ab06e965bf8c07653d5f2455ae497e.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79-1438088.html

上一篇:“核桃王”的精彩人生——记中国老科协奖获得者、商洛市老科教协会副会长、核桃专家王根宪
下一篇:核桃砧木品种与果材兼用林栽培管理技术
收藏 IP: 222.90.158.*| 热度|

2 杨卫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