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读杨玉圣诉知网侵权的故事(五)

已有 496 次阅读 2024-6-13 16:46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杨玉圣诉知网侵权的故事(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06月13日发布,第34826

在现职教研人员中举起维权旗帜起诉知网侵权的,杨玉圣教授乃佼佼者,十分难能可贵,富有真实性、故事性和启发性,昨晨,拜读他传来所写几篇《我与中国知网的诉讼故事》,经同意在我的博客上发布,与网友们分享。以下为杨文(五)主要内容。

读了杨文,又一次证实了知网所谓有合法授权协议的虚假和侵权了,法院一审、二审判知网败诉大得人心,维护了司法公正和严肃性。请问知网负责人,如果未经杨玉圣同意,你们真的从清华期刊获得了能够代表杨玉圣的合法授权,那么为何不敢在知网上收录杨玉圣文:《美利坚合众为一的典基礼——对美国历史进程的一种新解释》,《清华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呢!!!

关于杨文(四)的内容,我要卖个关子,择机发布。

 

知网的两板斧——我和中国知网的诉讼故事(之五)

 

杨玉圣

 

 

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结合黄安年教授最近和中国知网打交道的故事,对付吾等依法维权的普通教授,堂堂的中国知网,不外乎两板斧:

 

其一,“硬着陆”,即在收到作者律师函后,将全部涉案文章做下架处理。这一招,不可谓不狠。因为若作者事先没有公证全部涉案文章的话,那么,在后续诉讼中即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并承受败诉的现实风险。这是因为在民事诉讼中,按照现行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故在此,亦郑重提醒那些即将对知网提起侵权诉讼的学界师友,在发律师函或主张权利的书面文件时,务必先做好全部涉案文章的公证事宜。

 

其二,“感情牌”,即知网公共关系部或法律事务部有关人士,在收到当事人的函件/律师函后,主动、热情电话联系,甚至一再要求登门拜访。不知赵德馨老先生的情况,但我本人、黄安年教授均遭遇过这样的情况。

 

电话中,或见面时,知网方往往主打悲情牌,诸如肉麻地恭维(名人、名家、明名教授之类),让当事人飘飘然,最好是找不着北;然后,强调公司经营状况(哭穷);最后,企图拿三核桃俩枣,像打发叫花子一般,要求“和解”,当然前提是撤诉,还得签保密协议。

 

 

对于在编教授(尤其是那些看重知网所谓下载量、阅读量)的作者而言,文章一旦被下架,鉴于知网的巨无霸影响力,在数据库时代,对于作品的网络传播肯定是有巨大的负面影响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因其特殊的网络传播效果,对作者依法受保护的作品网络传播权构成严重的侵权)。当然,真正优秀的学术作品,即便被知网报复性下架,也自然会有其学术影响。

 

我之所以说中国知网是“报复性下架”,这是因为一旦作者对知网提起侵权诉讼,那么,除了涉案文章被下架外,作者新发表的未涉案文章,亦被知网拒收。我这么讲,有直接证据:拙文《美利坚合众为一的典基礼——对美国历史进程的一种新解释》,《清华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发表后,即不能收录于知网。这样一篇与诉讼无关的论文,不能收入知网,难道不是知网进行报复吗?

 

论文发表后不能被知网收入的另一个消极后果,那就是为怠工、懒政的学校科研处提供了一个借口,即不认可该文。这岂非咄咄怪事?完全依赖于知网推送,否则,即视若罔闻,那么,科研处处长、副处长是不是都应该下岗?科研处养十几个人,有必要吗?

 

2024613 午夜

于齐国 芳草地 耕读斋

附:

 DSCN7942.JPG

DSCN7943.JPG杨玉圣文:《美利坚合众为一的典基礼——对美国历史进程的一种新解释》,《清华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照片27张拍自该文

1

 DSCN7914.JPG

2

 DSCN7915.JPG

3

 DSCN7916.JPG

4DSCN7917.JPG

5

 DSCN7918.JPG

6

 DSCN7919.JPG

7

 DSCN7920.JPG

8

 DSCN7921.JPG

9

 DSCN7922.JPG10

 DSCN7923.JPG

11

 DSCN7924.JPG

12

 DSCN7925.JPG

13

 DSCN7926.JPG

14

 DSCN7927.JPG

15

 DSCN7928.JPG

16

 DSCN7929.JPG

17

 DSCN7930.JPG

18

 DSCN7931.JPG

19

 DSCN7932.JPG

20

 DSCN7933.JPG

21

 DSCN7934.JPG

22

 DSCN7935.JPG

23

 DSCN7936.JPG

24

 DSCN7937.JPG

25

 DSCN7938.JPG

26

 DSCN7939.JPG

27

DSCN7940.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38068.html

上一篇:读杨玉圣诉知网侵权的故事(三)
下一篇:1981年3月1-10日日记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