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读杨玉圣诉知网侵权的故事(三)

已有 437 次阅读 2024-6-13 12:02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2017--)|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读杨玉圣诉知网侵权的故事(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06月13日发布,第34825

在退休老人中,近年向中国知网打响诉讼第一枪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老教授赵德馨先生。在现职教研人员中举起维权旗帜起诉知网侵权的,杨玉圣教授乃佼佼者,十分难能可贵,富有真实性、故事性和启发性,昨晚今晨,拜读他传来所写几篇《我与中国知网的诉讼故事》,他坦陈“我之提起针对中国知网的侵权之诉,除受村姑秋菊的刺激外,也与赵先生敢于依法维权的壮举的激励有关。”经同意在我的博客上发布,与网友们分享。以下为杨文(三)的主要内容

 

德鑫教授打先锋

——我和中国知网的诉讼故事(之三)

 

杨玉圣

 

 

活在新时代,总得找点儿事做,或者寻点儿乐子;既然不能轰轰烈烈、“重于泰山”,那么,也总不能无影无踪、“轻于鸿毛”罢?和知网斗斗法,玩个心跳,不也是一乐吗?

 

其实,对于中国知网的垄断市场、霸道做派,许多学界中人早已忍无可忍(当然,更多的是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向中国知网打响诉讼第一枪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老教授赵德馨先生。

 

赵先生是经济史专家,因其大量文章被知网收入、下载自己的作品还需要交费,故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历经数载,赵先生完胜。

 

我之提起针对中国知网的侵权之诉,除受村姑秋菊的刺激外,也与赵先生敢于依法维权的壮举的激励有关。

 

赵先生诉知网完胜,在学术界尤其是期刊界、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清华大学学报》甚至还发表了专论长文。

 

我自我反思道:赵先生年近九旬,依法维权。我作为法科教授,为何不能亦步亦趋、再凑凯歌呢?赢不赢诉讼,无所谓。然而,如果连诉讼也不敢提,那不就是不战而败的怂逼吗?

 

“为权利而斗争!”这是耶林先生的名言。“权利是争取来的”,这是一句大白话。

 

每一个学界中人,尤其是那些数以千计的法学教授们,理应像个法律人一样,激活“睡美人条款”,让智力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

 

作为先行者,赵德馨先生已经开拓了胜利之路。我们惟一需要做的,只是也仅仅是接力、依法提起针对中国知网的诉讼。

 

2024612 2022

于青州 下坡村

 

:

中国知网,躺着都能年利过亿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24066日发布,第34794

新周刊2021-12-12 00:46

2021128日,#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报道的主人公,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退休教授赵德馨。他发现自己的160多篇文章被收录到中国知网的数据库,读者需要付费下载。还通过电脑、手机这些端口来传播,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

而老教授对此一无所知,更没收到知网的一分钱稿费。

DSCN7760.JPG

老人勤勤恳恳创造知识成果,却得不到尊重,令人寒心。/ 《长江日报》

愤怒的老教授把知网告上法庭,认为其侵犯了他的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

DSCN7761.JPG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与赵德馨教授关联的转载权纠纷,共有48篇文书。/ 中国裁判文书网 截图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知网上共收录了30多万篇有关知识产权的文章。这个数字,现在看来显得有些讽刺。

别人写文,知网躺赢

赵教授的案子,核心争议点在于中国知网是否有权未经许可转载作者的论文。

知网的运营方声称,学者在发表论文时,已与期刊签订协议,授权转载,因此,知网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然而,法院认为期刊单方面的稿约声明,仅仅是授权期刊之间的转载或摘编,不足以证明从作者处取得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及转授权。

近两年,赵教授继续与擅自收录其论文的数据库打起了官司,获赔金额高达70万元。知网表示会下架他的所有文章,以后不会再收录

DSCN7762.JPG

现在,在知网已经找不到赵教授的论文了。然而输了官司就下架,知网未免太不讲武德了!/ 《人民日报》

50场官司的坚持,对于赵教授来说,不只是为了稿费,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

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论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平台拿去谋利,其他人想看,得先向平台缴费,而作者分不到一分钱。

正如赵教授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所说:我发现有的网络很霸道,对整个知识界写文章的那些人不尊重。我是知识的创作者,而你(知网)是帮助我传播的。你拿着我创造的知识去赚钱,你至少应该依理依法。

赵教授的遭遇绝非孤例。天眼查显示,中国知网运营方陷入的司法纠纷共1534起,其中著作权所属、侵权纠纷近800起,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562起。

DSCN7763.JPG

天眼查显示,中国知网运营方陷入的司法纠纷中,数量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是著作权纠纷和传播权纠纷。/ 天眼查

2019年,中国知网曾因未经授权传播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被判处1万元赔偿。

因传播权、著作权闹上法庭,知网的解决方式显得颇为干脆——输了就赔钱、下架涉案文章。

这就不禁让人好奇:如果没有输官司,知网会主动下架其他未经合法授权的论文吗?还会继续向读者收费吗?

1210日,知网发布道歉声明,表示接受社会各界对其著作权保护与使用方式的监督。字里行间,却看不到改革的具体措施。

没有整改,没有反思,单单只是下架涉案论文,就这么草草了事!

DSCN7764.JPG

中国知网必须要改革,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赵教授回应道。 / 电影《天才捕手》

但更可悲的是,就算是依法收录论文,知网仍然能赚得盆满钵满。

知网官方公布的稿酬标准显示,一篇博士论文,知网会一次性支付作者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以及一张面值400元的中国知网数据库阅读卡

这是什么概念?博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至少3万字以上,文科专业论文甚至会超过10万字,却只有100元稿费。焦头烂额做研究,掉的头发都比知网给的稿费多。

DSCN7765.JPG

知网对学位论文支付的稿酬。它还特别鸡贼地加上一句现金稿酬可以以3倍的面值兑换成阅读卡。请问,这阅读卡要来何用?还不是要在你的网站上消费吗? / 网易数读制图

与此相对,下载一篇博士论文,平台会收取25元的费用。可下载所带来的收入,根本不会与作者分红,尽数归于知网囊中。

看明白了吧,知网,这是妥妥的躺赚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43714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38039.html

上一篇:读杨玉圣诉知网侵权的故事(二)
下一篇:读杨玉圣诉知网侵权的故事(五)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1 李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