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04: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原则

已有 176 次阅读 2024-6-12 07:24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04: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原则

1. 安全教育学方法学的特征

依据安全教育及其方法学的内涵和外延,对安全教育学方法学的属性、研究目的与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如下。

(1)安全教育方法学在学科属性具有综合、动态与多层次的特征。安全教育方法学在学科上隶属于安全教育学,同时也可以划到安全科学方法学的范畴。安全教育方法学的方法论是基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发展起来的,安全科学和教育学的方法学是其上位学科,安全教育技术方法学、安全教育管理方法学、安全教育经济方法学、安全教育学原理等是位其下位的分支学科或具体的研究领域,因此安全教育方法学在学科属性上具有综合与分层的特征。

(2)安全教育方法体系具有多元化、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特征。安全教育方法学是在科学方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方法体系理论上涉及哲学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学、社会科学方法学与逻辑方法等,其方法理论来源多元化,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安全教育方法学的方法体系具有一般方法学的属性,又具有系统科学的学科结构体系。

(3)安全教育方法学具有研究目的明确、多维与开放的特征。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与企业培养所需的各层次的安全人才,提高劳动者与民众的安全意识与技能。而安全教育方法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安全教育提供方法,因此它同样具有与安全教育相同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由于安全教育系统是开放和多维的,同理安全教育方法学也具有开放和多维的特征。

(4)安全教育方法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的特征。安全教育培训是目前社会与企业一种普遍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与素质的形式,安全教育方法学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也体现在这里。通过对安全教育方法研究,能为安全教育提供与开拓新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安全教育发展与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一方面,安全教育为社会安定奠定基础,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安全教育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减少事故损失,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价值,保障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发展、创新与完善安全教育方法,对促进安全科学与安全教育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由此可见安全教育方法学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的特征。

2. 安全教育学方法学的研究原则

开展对安全教育方法学研究,必须要紧紧把握安全教育方法学的基本原则,全面指导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综合考虑安全科学与教育学的方法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教育学及其方法学的性质与特征,总结出安全教育方法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协调性、创造性、动态性和效应性等基本原则。

(1)教育活动是一个牵涉面非常广泛、层次复杂与领域众多的系统工程,系统协调性是教育方法的重要原则,也是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包括在安全教育方法学在不同学科间的协调,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学机构、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安全教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在安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协调,安全教育资源在各社会各单元与各领域的分配协调,在安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安全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师的协调,以及在安全教育科研过程中诸要素的协调,等等。

(2)安全教育方法学的创造性原则主要指安全教育教育理念、技术与研究的创新,以及安全人才培养的创新等,安全教育方法学就是研究安全教育活动的方法,其研究的过程就是开拓创新的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基础,唯有创新才能促进传统安全教育理念与模式的突破,如在安全人才的培养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安全教育方式上善于进行安全教学方法与方式的创新,在安全教育可样上大胆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等。

(3)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与安全教育各因素的动态性决定了安全教育方法学的动态性。教育方法论强调用辩证的、相对的、动态的、相互联系的观点处理教育问题,以达到教育系统的最佳效益。要求时刻把握安全教育、安全科学、教育学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动态发展,在安全教育中注重对人的认知思维模式、心理与学习行为等个体差异与动态变化的研究,在安全教学实践中注意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安全教育方法学的动态性原则在安全教育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学员成长的动态性、安全教育环境与背景的动态性以及安全教学、管理过程的动态性等。

(4)安全教育方法学效应性原则是指取得安全教育效果最佳的目的,广义上讲为安全教育的社会效益,狭义的就是指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教学、管理与科研等方面的效果。安全教育为达到以上效应,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注重安全教育方法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7801.html

上一篇:液-叶的粘附艺术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05:安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收藏 IP: 58.20.26.*|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