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c 原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教授,著有《创造思维》等书。

博文

[转载]海大新闻,一种新型的校庆模式

已有 392 次阅读 2024-6-9 21:5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建校115周年】交通强国科技创新学术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

作者: 来源:科技处 编辑:王雨薇 摄影:王伟 添加时间:2024-06-09 10:02 阅读次数:56

 

2024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五周年。为深入贯彻交通运输部党组关于“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以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部署,共享交通运输领域学术专家真知灼见,促进交通强国试点高校经验交流、协同创新,进一步准确把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6月8日,“交通强国科技创新学术会议”在我校新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召开。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合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亚安院士、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院士,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代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院士、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教授、东南大学常务副书记刘攀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翟天瑞教授、集美大学副校长黄新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洪伟教授,会议支持单位中国航海学会李世新副理事长,以及我校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校长单红军主持。

党委书记许民强代表学校,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位嘉宾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作为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担当,敢于作为。此次交通强国科技创新学术会议的召开正逢其时,学校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探索交通强国建设的新路径、新举措。

围绕会议主题,来自11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的代表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各自在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校长单红军以《主动担当 善作善成 争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科技先锋》为题,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在试点任务落实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思考。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以《创新引领 追求卓越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同济力量》为题,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的先进经验。

373C0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围绕《陆海统筹 设施与装备并重 奋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在推进试点任务做深做实方面的主要思路与实践。

3ECB7

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作《胸怀使命 肩负担当 长安大学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分享长安大学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所取得的实践经验。

384CB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围绕《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强国试点工作汇报》,与参会嘉宾分享西南交通大学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出的思路与探索。

35B06

东南大学副书记刘攀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转型发展》为题,分享了东南大学在开展交通强国建设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

43142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分享了武汉理工大学在探索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的经验与体会,并作题为《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中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取得成效》演讲。

263A9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翟天瑞以《以城市数字交通为特色的交通强国建设》为题,详细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在落实试点任务过程中取得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成效。

2AEDB

集美大学副校长黄新华作《工海融合 创特色科研 育交通人才》主题演讲,结合办学特色及科研优势,分享了集美大学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过程中作出的主要贡献。

3943B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作《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北航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交通强国试点高校,如何推进具体工作落实的创新思路。

北京交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洪伟围绕《充分发挥行业特色,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北京交大力量》作演讲,分享了北京交通大学探索科技创新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先进经验。

随后,在院士建言环节,李华军院士、刘合院士、胡亚安院士、笪良龙院士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工程实践经验,围绕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试点高校准确把握交通强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宝贵建议。

8日下午,围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主题,李华军院士、刘合院士、胡亚安院士、笪良龙院士、陈忠伟院士为大会作主旨报告。

李华军院士围绕《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探索与实践》专题,详细介绍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

刘合院士的报告题目为《油气行业AI大模型发展的展望》,围绕数据、算力、算法三大核心要素,探讨未来AI大模型在油气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笪良龙院士从技术路线创新与水下声学滑翔机平台关键技术发展角度,作《水下无人预警技术发展趋势及实践》主题报告,详细论述了未来水下无人预警发展途径。

胡亚安院士以《高坝通航水力学创新与挑战》为题,从高坝通航水力学技术难题、试验模拟、高水头船闸安全高效输水、大型升船机安全稳定控制、大型通航建筑物通过能力提升、大型省水船闸高效输水等六个方面系统性阐释了高坝通航水力学创新技术。

陈忠伟院士作《能源革命下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从能源及材料技术发展角度,详细介绍了全链条贯通式研发思路,为实现我国新能源+AI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会议同期,举办了试点高校建设成效图片展。

学校中层干部、二三级教授、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机关科级干部以及来自全校各教学单位的400余名师生代表参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222-1437496.html

上一篇:求教----这样的照片是如何生成的?
下一篇:[转载]一位海大老学长的故事与新闻
收藏 IP: 49.5.158.*| 热度|

4 郑永军 刘炜 高宏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