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2024年参与函评后的感想 精选

已有 5360 次阅读 2024-6-9 09: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曾两度在科学网博客里谈论过“科学基金申请书的写作”

(1)我的基金申请书写作的失败和成功经验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952272.html

(2016-01-24)

(2)再谈基金申请书写作的要领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094909.html

(2018-01-15)

一、要点重温

1.1. 基金申请书涉及“科学四股”中的“两股”

    科学“四股”:(1)为啥要做(Why did you do this)?(2)如何去做(How did you do it)?(3)您获得的结果是什么(What are the results)?(4)您的解译是什么(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其中的(1)“为啥要做”和(2)“如何去做”正是基金申请书中要您花足够的口舌去辩论的“两股”,基金申请书完全等同于一场公开的口头辩论:您得“完整地”、“煽情地”、“逻辑地”去赢辩论。“如何去做”部分呢,我评审过的绝大部分本子都写得不错。

    

    但是,“为啥要做”部分呢,我觉得“不太满意”的本子仍然不少。“不太满意”的原因可大致归纳为两条:(1)“研究意义”不够激情,(2)“文献述评”逻辑不清。“研究意义”部分讲述的是:问题的来由,它的科学和实践重要性,以及“您的申请书所设计的研究”的优势所在。强调一下:“文献述评”部分最忌讳:毫无逻辑的文献罗列。提醒一下:文献述评的功能有两个:(i)显示您对相关学科的进展是十分了解的,(ii)由文献述评导引出您的申请书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即:什么问题是前人还没有解决而您准备去解决的问题?)。

 

1.2. 基金申请书写作也必须严格遵守语言逻辑的三C原则

    语言的“三C”原则:(1)complete(完整),(2)concise(简明扼要),(3)coherent(连贯的、合乎逻辑的)。与撰写科学论文一样,项目申请书撰写也必须遵守语言三C原则。仍然需要强调的是,coherent(连贯的、合乎逻辑的)最为重要,它意味着句子中“指代关系”是清晰的,逻辑是平稳的。

 

1.3. 基金申请书“获准”的三原则

    我在NSF(美国基金委)和NSFC(中国基金委)的经历都“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一个基金申请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子。第一,申请书的质量:其质量不仅取决于申请书对科学问题的把控,也取决于申请书全文的表述清晰度和雄辩性。第二,项目负责人和团队的质量:项目负责人的很好学术简历以及他/她在之前的NSFC项目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的互补性和对项目的适宜性也都是重要的。第三,可操作性:这里不仅仅(不仅仅)指的是:您的研究条件等的可操作性,也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和给定的经费条件下,您是否能完成您承诺的任务(over-promise 和 under-promise 都不可取)。

 

二、2024年参与函评后的感想

2.1. 我不喜欢“文风”不好的申请书

    今年我仍然“被送审”了一些来自“基金申请书写作新手”或一些来自“学术氛围淡薄机构的申请者“的申请书。这些申请书:多是硬套出来的,根本不是用心写出来的。这类申请书的最大特点是:在研究意义里先“铺天盖地地”来一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类似写学习心得”那样的“引子或帽子”。例如,申请书的内容与全球变暖完全无关,但为了增加“研究意义”的重要性,申请书却花了大量篇幅去引用“全球变暖”的官方语言。还如,申请书的内容与‘深时地球’(Deep-time Earth:指老于250万年前的事儿)完全无关,但为了赶时髦,硬是扯上‘深时地球’。还如,申请书的内容与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新闻所涉及的内容毫无关系,但申请书却是喋喋不休地与相关的时政扯上了关系。还有,我很不喜欢那些用圣人/伟人/哲人语录或名人语录作为“研究意义”的申请书。

2.2. 我不喜欢“逻辑”不清的申请书

    再次,基金申请书完全等同于一场公开的口头辩论:您得“完整地”、“煽情地”、“逻辑地”去赢得辩论。好的申请书:会将你(审阅人)轻松地带入他/她(申请者)的思路,让你轻松地理解他/她的本意。不好的申请书:让你(审阅人)很费劲。有的本子得读好几遍,才能大概地领会申请者的本意(这类申请书的基本框架逻辑还是不错的)。有一些申请书,完全没救的。

2.3. 我可能会对两类申请书产生“偏见”

    如果申请者(特别是面上项目的申请者)没有“在审稿比较严格的杂志上发表”的较好记录,我可能会“歧视”;如果申请者所在单位的研究硬件难能支持申请者的研究,我也可能会“歧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00905-1437432.html

上一篇:再推:学界应该竭力地建造平等与平和氛围
下一篇:大学的 内卷 与 竞争
收藏 IP: 61.163.21.*| 热度|

16 杨正瓴 宁利中 郑永军 诸平 刘进平 崔锦华 潘竟虎 武夷山 李学友 徐绍辉 柏延文 周忠浩 姚伟 孙颉 汪运山 王庆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