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小议高考独木桥和多车道

已有 434 次阅读 2024-6-7 09:13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小议高考独木桥和多车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67日发布(第34796号)

今天是全国统一高考日,1954年我在上海复兴中学毕业时参加高考至今已经整整七十年了,有些细节和情景还历历在目。

*高考前几个月全国军工学院来选拔,我被通知参加体检,结果因疑为色盲落选,班上张冠生、丘季清同学,体检通过,后被录取,成了学院的高材生。

*高考前两个月上海虹口区团区委通知陈敦行和我准备提前分配到团区委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又接上级通知不让高中毕业生留在区里工作,要求报考大学,这样距离参加统一高考的时间越来越紧了。

*最后一学期的中后段,各科教师为我们总复习,辅导高考,那时没有什么辅导材料,全凭任课老师课上指导。

*班上同学间组织的互助小组可见课后的集体复习起了很大作用,互相鼓舞报考自己习惯的志愿,

*考前需要填报志愿,可以文理兼报。我填第一志愿理科 北京地质学院,第二志愿 文科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这一来,我每一门考试课程都不可偏废。

*考前因牙周炎发作而不得不在陈琪芸同学父亲(著名牙科医生)处治疗了两天。

*高考那几天母亲为我专门做了很可口的饭菜。

*三天半高考,地点就在复兴中学,不记得社会上和媒体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和宣传,也许当时传媒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而且当时一心高考,根本不看报,当时根本没电视。

*招生录取发榜是通过在上海新闻报登报的方式公布并最先获得消息的,录取榜是按照全国各大区发布名单的,我从北京地区发现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

 

1990-1996年间,我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的历史命题组工作,对于高考命题深知一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部对于统一高考的极端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度,这里暂且不表。

 

说来也巧,今年还是我们的小外孙在美国高中毕业并被佐治亚理工大学录取的年份,两人相隔70个年头。

美国的大学录取方式和我国不同主要在于一次全国统考、一锤定音,还是平时综合滚动测试,或曰独木桥还是多车道。两者优劣见人见智。对于他,无需如此紧张地把高考命运取决于一锤子买卖上,而是重在平时和综合。所谓综合说的是课程考试成绩的权重固然重要但是不占绝对比重。就是说综合能力的权重很重要。他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多次发信给报考的学校,数量不限,而学校录取有三次机会,一次基本上是常青藤学校,一次是自己期盼的重点学校,还有最后一次的通知录取学校。三次时间时长相隔两个多月,与此同时,学生完成再续未最后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无需担心一锤未定,可以多锤上榜。

 

两天来京城预报和大风和雷阵雨,只是北京之大东方不亮西方亮,我所在的天通苑地区,点水未见。然而今天造成7点半后小雨光顾天通苑地区,这里没有考区。几天来京城的闷热天气总算有所缓解,有利于应考。

 

祝愿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和家长们心想事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37203.html

上一篇:中国知网,躺着都能年利过亿
下一篇:1980年11月1-10日日记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