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24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吉隆乃村-0530 精选

已有 3099 次阅读 2024-6-6 07:33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5月30日  晴 

记  录  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秦雨瑶

队       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清涛

队       员:余润泽、蒋雯、秦雨瑶

导  师  组:程瑞、罗阿蓉、朱朝东 

我们今天计划是去乃村采集。沿着盘山道一路行驶至山顶,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乃村。

01. 通往乃村的盘山路.jpg

盘山道路

道路两侧一侧是平坦开阔的草地,在此放置黄盘,过于显眼,恐怕会遭受牛群和游客的无意破坏。而道路的另一侧的隐蔽灌丛则是更为理想的放黄盘地点。正当我们决定在此放黄盘时发现,去年并没有任何阻拦的灌丛现如今已在不远处加上了铁丝网。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开铁丝网,在锦鸡儿盛开的地方放置了黄盘。这些花朵在风中摇曳,吸引了不少黑大蜜蜂在其间飞舞。它们的身影在花间穿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02. 锦鸡儿上采蜜的黑大蜜蜂.jpg

黑大蜜蜂

放完黄盘后,我们刚进乃村停好车,吴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往土房子赶去。据吴老师所说,每年此时,他们都会在这里采集条蜂。他还告诉我,我可以先去采集甲虫,因为他一个人足以应对这项工作。然而,这番话反而点燃了我的好奇心。作为一个从未在土房子上目睹过蜂群的人,我决定跟随他一同前往。还未靠近,便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嗡嗡声。等走近时,眼前的情景让我们都为之震撼:土墙上,无数条蜂在飞舞,它们的身影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优雅的弧线。这些勤劳的生灵,用它们的口器衔来水浸湿土墙的泥巴后,再用足刨出一个个小洞,专心地筑造着蜂巢。巢口里面,无数个繁衍后代的巢室井然有序。它们是生命延续的摇篮,是自然循环的见证。它们虽然微小,却汇聚成了一幅宏伟的图景。土墙上的蜂巢,不单是昆虫的栖息地,更是一座由无数劳动者共同雕琢的艺术品,展现了蜂群的智慧和协作。这一幕,让我们见证了自然界中最为壮观的合作与创造,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些小小的生灵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05. 土房子的条蜂.jpg

条蜂筑巢1

06. 土房子的条蜂2.jpg

条蜂筑巢2

07. 繁衍后代的巢室.jpg

奇趣巢室

08. 扫网.jpg

对空网扫

在土房子扫网采集后,我便去乃村的草地上翻石头寻找步甲。相较于去年,今年的草地进行了人为的修整,随意散落的石块变少了,在此露营野餐的游客变多了,草地中还种上了青稞。铁丝网、游客和青稞,仅仅一年,人类的活动轨迹就在一点点的蚕食自然。我们除了眼睁睁地看着物种的消逝外,能做的似乎仅仅只有在它们消逝前让大家知道它们曾存在过……

09. 石头下的铜绿通缘步甲.jpg

铜绿通缘步甲

10. 访花的瘦斑芫菁.jpg

瘦斑芫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6560-1437062.html

上一篇:2024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吉隆沟昆虫多样性监测-0528
下一篇:2024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吉隆吉甫村-0531
收藏 IP: 182.204.36.*| 热度|

9 杨卫东 宁利中 崔锦华 张学文 郑永军 王从彦 段含明 何青 guest938533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