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89:效益原理及其在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已有 287 次阅读 2024-6-4 05:55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89:效益原理及其在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1.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是在生产、管理、科研等实践活动中,为降低劳动消耗(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等),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对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效益和效率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效益的涵义则比效率要广泛、深刻,它主要指劳动或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成效,表现为对成果及其影响的全面评价。效益不仅有数量的涵义,而且也包括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评价成果。效益包含了效率,一般说来,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但高效率并不一定就带来高效益,因为效率必须受到效益的引导,两者表现为整体与部分、目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

效益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整体效益。效益是时间、协调、效率的综合体现,它要求事物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配置得当、相互协调、形成最佳的整体功能。2)期限效益。大型工程项目或社会项目,一般都会产生两个效益,一是短期的、可以观察和计量的效益。二是长期的效益,二者必须相互结合。3)积累效益,效益通过一定的劳动成果体现出来,而任何成果都包含着一系列的实施环节和过程,越是后续的环节,越接近实现成果,蕴涵着的效益也越多。

技术组织进步是效益原理的核心,它包括:在生产领域不断完善现有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在经营管理中实现组织合理化、决策最优化等。一般认为,在效益原理中,技术进步和组织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不断完善技术、工艺和管理,以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部门、地区和国家,组织进步在效益原理中常起主导作用。组织进步有简单和复杂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指改进机器设备,采用新的工艺、方法;后者主要指提高劳动的协调能力,在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完善或采用新的组织、管理方法。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的组织进步作用便相应地降低了。

2.效益原理在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在安全领域,效益原理要求以最小的安全投入实现最大的安全产出,同时考虑安全经济效益和安全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一些具体应用方法例子如下:1)安全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安全投入主要体现在安全成本上,包括预防事故的成本、应急处理成本、事故损失成本等。因此,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实现安全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2)安全经济效益和安全社会效益的均衡提升。安全产出不仅要关注企业的安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安全社会效益。通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员工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4)加强安全投入与产出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安全投入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择最优方案,实现安全投入的最小化和安全产出的最大化。5)避免过度投入或投入不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优先选择高效、经济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定期评估安全投入的效果,及时调整安全投入策略。6)持续改进和创新。关注安全管理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鼓励员工提出安全管理改进和创新建议,定期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安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6767.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88:价值工程及其在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90:经济分析与预测方法
收藏 IP: 119.39.118.*|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