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678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6789

博文

父亲的电话 精选

已有 3743 次阅读 2024-6-1 07:17 |个人分类:回首觅踪|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父亲的电话

周 健

上个月,又回四川老家看望父亲。

这里是四川盆地中部的一座小城内江,号称甜城。数十年前因盛产甘蔗,制糖业发达而得名。清澈的沱江河水穿城而过,河的两岸都是各式各样的房屋和高楼,城中的街道弯弯曲曲伸向远处,穿流不息的车辆和在绿色行道树下那些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摩肩接踵的人群点缀出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当置身在这些流动的人群中,你的四周会不时传来那高亢而明亮、清脆而平直的四川话语声,这声音自然会引发一个个栖身川外的四川人那难忘的乡情。

今天,刚从老家(甜城西北方向外三十多公里的一个小镇)来到这里,需要在此住宿一晚,明早七点半搭乘火车回广东的家。二十年前,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十多年。傍晚时分来到了熟悉的江边花园广场游览,花园还是过去的样子,只是花草更新,没变的是那一片又一片绿草的颜色。四周显著的变化就是楼房增多、城区扩大。看过江边的落日余辉,回到住宿的地方。为了明天的长途旅行便早早休息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亮不久,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里传来了父亲的声音:“儿啊,你应该起床了,早点准备好去车站,别耽误了乘车啊!”我忙回答道:“好的好的,我知道了。”这一次是一个九十一岁的父亲打给他六十六岁儿子的电话。经过一天的火车旅行,傍晚回到广东的家里。忙拿起手机拨响了父亲的电话,父亲开心的说道:“好,好!知道你到家了,我们就放心了!”在我因为工作调动离开甜城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每次回四川老家看望父母之后,返回广东的时候都会收到父亲提醒早起的电话。父亲那执着深沉的关怀,伴随着我每一次离开和每一步远行。父亲那种牵挂,让我永远铭记在心。只是不时在心里感叹:“父母的养育之恩,难以为报啊!”

父亲名叫周维思,出生于1933年,那时家里很穷,有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好在,我爷爷还是千方百计将父亲送进了学校读书。勉勉强强读到了小学毕业,然后就开始为养家糊口奔波了。新中国成立几年之后,当地的乡政府领导认为父亲受过教育,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就将父亲招入了乡里的信用社工作,其间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成了信用社的主任,后来又成为了乡党委委员。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父亲又被调入了当地县政府下属的燃建公司工作,其任务就是管理和销售煤炭,那个时代的煤炭可是紧缺的燃料,商业和民用都离不开煤炭。煤炭也曾经是凭票供应的商品。父亲在这家公司矜矜业业,努力工作,成绩不错。一年之后,就成了全县十个燃建公司分站的站长之一。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转眼十多年又过去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年满五十五岁的父亲从县燃建公司退休。父亲在三十多年的工作期间,作为一位平凡的工人,尽管没有取得什么辉煌的功绩,却也本着诚实,正直,公私分明,积极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做出了一个普通工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应有贡献。燃建公司几乎是年年授予父亲“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同时,由于我母亲身患慢性疾病,燃建公司领导还因为父亲的出色工作,每年都为母亲发放一笔医疗补助。(我的母亲虽然罹患慢性疾病,还是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之下,坚强的走完了她87岁的人生旅程,在两年多之前离开了我们。对于我这个远在外地的不孝儿子,母亲临终之前未得相见一面,甚是心痛)。父亲退休以后,就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看看手机,还在70多岁的时候学会了用电脑手写输入打字,享受着宁静的退休生活。

父亲对我的教育,说教的不多,身体力行的示范和引导却是不期而遇。从父亲这样一位普通工人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诚实,善良,正直,公私分明,积极上进,努力工作的这些品质,让我铭刻在心,并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积极践行。我也仿效着父亲的气质,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从一个中专文凭到同等学力研究生结业证书,从一个医学生到国内某医学院的兼职教授,从一个实习医生到主任医师,从一个普通职员到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高级主任。回首往事,发现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20岁参加工作的我,转瞬就到了快要退修的年龄。在临近退休的日子里,我开始鼓捣SCI论文。在发表的第一篇SCI论文的致谢中,我满怀感恩之情的写下了父母亲的名字。

昨天傍晚,我到家门口对面的城市公园散步,在一条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我又一次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父亲那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

                                                                                                       二0二四年六月一日

Contact:zhoujian.china@aliyun.co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8178-1436448.html

上一篇:也说大学“青椒”考评
收藏 IP: 119.134.240.*| 热度|

14 宁利中 郑永军 郭战胜 崔锦华 周忠浩 孙颉 晏成和 徐芳 汪育才 雷宏江 王德华 陆仲绩 张学文 guest626035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