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YY

博文

[转载]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11.4分)农药氰烯菌酯在植物中的分布及其生物转化

已有 201 次阅读 2024-5-27 14:4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由于全球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药性等各方面原因越来越多的农药使用使用到了生产中,多数的农药残留在环境中,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深入了解农药在作物中的吸收、迁移、代谢过程,有利于评估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风险和制定补救措施

image.png 

 

1.题目Phloem Redistribution of Pesticide Phenamacril in Plants Followed by Extensive Biotransformation.

2.杂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IF11.4分(2023

4.链接Runan Li, Jinhe Chang, Xinglu Pan, Fengshou Dong, Guirong Wang, Zhiyuan Li, Yongquan Zheng, and Yuanbo Li(2023).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21/acs.estlett.3c00862

5.理化指标:Norminkod提供:

1)植物糖基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ATP结合转运蛋白酶(ABC),过氧化物酶(POD)和羧酸酯酶(CarE)。

2)qPCR检测。

 

6.主要内容

image.png 

 

氰烯菌酯96小时裂根暴露试验中的浓度分布

image.png 

 

氰烯菌酯水稻和小麦不同组织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

image.png 

 

氰烯菌酯水培小麦/水稻系统中的转化途径

 

image.png 

作者系统评估了农药氰烯菌酯在水培/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吸收和生物转化机制。在吸收动力学实验的144小时内,氰烯菌酯优先在小麦(或水稻)中易位因子高达3.5(或6.9)的芽中积累。除了木质部向上移位外,氰烯菌酯还可以通过韧皮部运输从芽重新分配到根(0.4%),然后通过植物裂根排泄释放到根际周围溶液(1.7%)中。然后,在水培小麦(或水培水稻)系统中,暴露28天后76.4%(或70.4%)的氰烯菌酯转化为14(或12)种代谢产物,其中9种是基于非靶标分析首次鉴定的。所提出的代谢途径包括羟基化、水解、异构化、脱氢、脱氨基、脱水、脱羧、还原和偶联反应,这些反应由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的基因过表达调节。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理论计算,代谢物M-157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更强,对大鼠和水生生物的毒性更强。这项研究佰莫韧皮部运输和植物排泄可能导致循环化学污染,转化产物可能具有较高的毒性,因此应在估计农药在作物和环境中的污染时予以考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89971-1435814.html

上一篇:[转载]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地枫皮耐旱机制研究
下一篇:总抗氧化能力(DPPH法)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NM-W-0111 微量法100T/48S)
收藏 IP: 221.235.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