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金栋:托名汉魏·华佗《内照图》小考

已有 529 次阅读 2024-5-23 17:27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内照,又名内视、内观、返视、返观、观照、返观内照、返观内视、内证返观等。据道教史料及相关古籍文献记载,此等乃道教之说,即崇道、修道者在养生修炼、修道修养中,静坐呼吸以内丹练功,摒除杂念,收视返听,以元神(脑)返观内照形躯某一部位,即存思、存想神物,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内视到自己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筋骨百骸之形态及十四经脉(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之循行流注,甚或天地星宿山川等,并皆有神名。

内照之说,源于万古丹经王、道教典籍、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辰极受正章第二十》,说:“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虽有此说,但未见有相关的“内照形躯”之图像、或图谱传于后世。

以医学文献而言“内照”之说,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认为魏晋太医令王叔和《脉经》曾引之。如《中国医学大辞典》说:“《内照法》一卷,旧题汉·华陀之书。未必可信,然所言甚古,王叔和《脉经》中即引之,但不言出自陀耳。坊本附刻于《中藏经》之后,周学海刻《中藏经》,亦仍附焉;钱塘胡氏《百名家丛书》及《格致丛书》中,亦有是书,名《内照经》,又有《内照图》一卷,周刻无之。”

又说:“观王叔和著《脉经》,已引内照法中语,而不言其出自佗,可证也。”(《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藏经》)

然经鄙人检阅《脉经》,未见之。亦或有疏漏而未查到。

内照,亦名内视。以医学典籍而言崇道“内视”者,唐代大医、隐世真人、道医孙思邈《千金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第二》说:“既屏外缘,会须守五神,从四正。言最不得浮思妄念,心想欲事,恶邪大起。故孔子曰:‘思无邪也。’常当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也。”虽有此等说法,但亦未见孙真人之“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之图像留于后世。

据相关史料,托名汉魏·华佗之名《内照图》,始见于北宋最大的官修目录书《崇文总目》。如日本·丹波元胤《医籍考·卷十六·藏象》说:

《华氏佗玄门脉诀内照图》《崇文总目》一卷,存。

按:是书胡文焕所刻,题曰《华佗内照图》,文字讹脱,殆不可读。友人奈须玄盅(恒德)所借一本,题曰《玄门脉诀内照图》,卷末云:“绍圣二年三月日,秘阁秘书省正字臣沈铢校书”。据此,《崇文总目》所载即此书也。首篇有“欲知五脏之病,先须识脉诀”语,是所以名“脉诀”欤。卷后更有新添长葛禹讲师益之晋阳郭教授之才经验,妇人产育小儿方、运气节要,是则后人所附也。《内照图》所说理趣肤浅,其为假托,不待辨而显然矣!

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说:“元代孙涣重刊《玄门脉诀内照图》”本于《存真图》,而据丹波元胤《医籍考》,此《玄门脉诀内照图》则见于明·胡文焕所刻。无论是元·孙涣重刊,还是明·胡文焕所刻《玄门脉诀内照图》,皆在宋·杨介《存真图》之后。

所谓内照、内视、内证等所见到五脏六腑之形态及经脉循行流注等,实源于宋·杨介《存真图》。诚如李经纬、林昭庚《中国医学通史》说:“宋以后医籍中所描述的人体图形及其文字说明,基本上都取之于《存真图》。例如,宋代朱肱《内外二景图》、元代孙涣重刊《玄门脉诀内照图》、明代施沛《脏腑指掌图》、高武《针灸聚英》、杨继洲《针灸大成》、钱雷《人镜经》、王圻《三才图会》《身体图会》以及龚居中《万寿丹书》等书都引用了《存真图》的脏腑图说,足见《存真图》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记载:“《华佗内照图》,五臟六腑之形象”。

据道教史料及相关古籍文献记载,道教内视、内照后所见到的图像《内照图》,乃崇道者修炼修养之所为。实际上,实非如此!《内照图》实源于中医解剖之有脏腑形态及十二经脉(杨介《存真图》)之后的图像。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所说当从。如明代道教典籍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内照图”,明清时期医家多承袭之,演变为《内景图》。如明·张介宾《类经图翼》、李梴《医学入门》等。

要之,托名汉魏·华佗《内照图》,乃宋代杨介《存真图》之后的医者之所为,明清时期之医籍演变为《内景图》。

1  彭静山点校托名汉魏·华佗“内照法”

2  明·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内照图”

3  网络“内照图”

4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内景图”

心系七节,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以肾系十四椎下,由下而上亦七节也。旧图有精道循脊背,过肛门者,甚属非理,而且无子官命门之象,皆大失也,令改正之。

5  明·李梴《医学入门》“内景图”

6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转引《医学入门》“内景全图”

7  网络“内景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5338.html

上一篇:金栋:宋·杨介《存真图》简介
下一篇:金栋:《内景图》与《内经图》溯源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