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新岗山2024年度春季采样 - 阶段性工作总结 精选

已有 3783 次阅读 2024-5-4 11:35 |个人分类:昆虫多样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4.04.19-04.25

记录人:简凌峰(本科毕业生)

队    长:谢婷婷(合培博士研究生)

指    导:罗阿蓉、朱朝东

天气有雨有晴。几日来,一边阅读文献,一边向还留在台站的国爱师兄和黄玉汝师姐学习请教,二者大约各占一半。主要收获如下:

1.在采样工作的第一天,我听到师兄们谈论到振布法可能存在缺陷。于是在采样结束后查阅文献(陈炎栋,2021)得知,对活动能力强尤其是会飞的昆虫,用该方法捕获会比较困难:一方面是其可能在敲打树干、树枝时直接飞走;另一方面是即便落在网上,这类昆虫相对其他昆虫也会有更大的捕捉难度。

读完本文后,自己还认识到了本次出差在山中见到的其他一些器材的名称(这些器材用于MultiTroph),如埋罐和十字型飞阻(陈炎栋&白明,2021:Bio-101: e1010623. DOI: 10.21769/BioProtoc.1010623). 。前者是在15日于B样地见到,在文中读到后又拿着当时的照片向尤诗华请教,确定了其作用;后者则是看到德国研究人员网购了大量漏斗,之前一段时间每天都在制作。

44.jpg

45.jpg

鞘翅目昆虫主动式和被动式野外采集方法汇总

2.在野外采样工作结束后,我开始了对2014年MEE那篇关于新岗山试验设计的文章的阅读。在阅读刚刚开始,当我认识到生态学试验涉及学科之多、考虑范围之广时,着实感慨了一番,甚至有一点“被吓到”。但继续读下去,意识到该BEF试验在创新的同时,在许多方面有丰富的先例可循.就这样一直读完全文,便不再害怕或者大惊小怪了。在亲眼见过、亲身走过样地后,该文章呈现的内容其实还是相当直观的。对于自己这样的初学者,该文章也适合拿来学习一些生态学方面的词汇。总体来说,相当有意思。不过自然地,困难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对于自己这样的大半个门外汉。一些词汇,无法确定具体含义,也无从确定中文标准翻译为何;一些句子,自己读了又读,又用上了翻译软件,可怎么捋也捋不通顺;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一看便知若想继续深入了解,还需得花大功夫。写下这篇日志时,自己是读完一遍。相信在过完三遍后,到时一些问题的脉络自会变清晰。

3.几天里,间断地学习了些关于巢管蜂(尤其是物种识别方面)的知识,初步了解了相关工作内容。在今年四月份的巢管取回后,我便给师兄师姐打下手,同时自己也认一认,分分类。据师姐说,四月巢管本就少,或许是多雨的原因,今年的数量还要更少于往年同期。本次取回的巢管,师姐推测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去年11月孵化的。

46.jpg

巢管蜂识别

47.jpg

工作照

4.除去以上工作,我还会和黄玉汝师姐给站里的毛毛虫换换叶子,顺便选出已死亡和被寄生的毛毛虫。过程中,一边整理着,一遍和师姐聊天。了解到组里同学们方向似乎都不尽相同,心想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还是该尽早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出差提前了解组内工作实是关键。当然,我也明白新岗山的工作只是组内工作的一部分。

5.摇虫工作结束后,在以上工作之余,我也有幸体验了新岗山其他维度的生活。比如在晴天出门散步:近来,路边的石龙子越来越多了。还比如,和植物所的师姐一起做饭,或是在阅读文献之余,读一点别的作为调剂。如此种种,都称得上是新鲜体验。在此不再赘述。

48.jpg

新岗山日常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6560-1432590.html

上一篇:新岗山2024年度春季采样 - 雨过天晴
下一篇:2024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出发日,北京至陕西佳县
收藏 IP: 124.16.149.*| 热度|

8 周忠浩 宁利中 汪运山 崔锦华 王从彦 李建国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