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前言

已有 1315 次阅读 2024-4-1 19:4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中西医结合医学微博 2022-06-21

《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即将出版,这是中西融合观系列丛书的第五本。下边是前言。

众所周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是一本书,失传后几经周折,在宋代得到了校订和发行,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宋代校订本。除重复的药方外,两本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这两本书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或者温病)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占了两部。时至今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清肺排毒汤组方: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都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新冠病毒抗疫过程中全程干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彰显出中医经典的光辉,为中西医理论相互沟通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这时候出版《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正当其时。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临床诊疗专书。据统计,截至2002年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而运用现代西医系统的、逐条逐句的进行解读者,只有2003年出版的《伤寒论现代解读》这本书。这本书出版之后,本想写《金匮要略现代解读》,我把《金匮要略》通读一遍之后发现,必须首先解读脏象、经络这个世界性难题,如同老虎吃天。

经过反复通读,发现气血津液与西医的内环境具有比较大的重叠。这个“发现”来源于《伤寒论现代解读》中水电解质紊乱失盐失水与气血津液的关系,《金匮要略》中的水湿痰饮乃气血津液“化失其正”而致(《景岳全书•痰饮》)。于是撰写、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续---气血津液与内环境的融合》,之后再出版了《融合观》解决了哲学层次、基础理论层次、临床层次的中西医融合,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破解了《金匮要略》现代解读的各个壁垒,才有了《金匮要略现代解读》。

现在出版的《伤寒杂病论现代解读》是《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与《伤寒论现代解读》第二版的合订本,二书的关系密切,现在放到一本书里,便于相互联系、互参。这本书是中西医融合观系列丛书的第五本。

中西医沟通是个世界难题,我没有走“科学实验”研究的路,也没有走脱离临床实践运用训诂、考证的方法从资料到资料的研究的方法,而把中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一个证一个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一条一条,进行中西医对照、研究。

我只是把最基础、最典型的证,中医理论中重要节点上的证,运用西医概念、理论作出最浅显的解释、沟通。中医的病机与西医的病理学机制、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其方剂的机理与西医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几乎没有涉及,特别是复杂的方剂没有办法与西医的药理研究结果相沟通。证态体系能不能为上面2个问题的解决提示途径与思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中医走向世界,第一步是把中医经典著作,用现代汉语、现代中医术语准确地表述出来;第二步是把这种表述准确地转换为中国的西医术语;第三步,翻译为西医术语及西方语言。每一步都要求准确,而不可能达到全同。

要完成这三步,必须首先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概念与理论构架的融合),2007年出版了《中西医融合观》,提出了完整的“证态体系”,实现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当把中医经典准确地翻译为现代西方语言的时候,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已经完成了,二者同步进行、相互交错进行。

有一个传话游戏,第一个同学把纸条上的话传给第二个同学,一个一个传下去。其结果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捧腹大笑。传话过程中,你差一点,我差一点,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之所以要溯本求源,“守正”,就是因为在传承(传话)过程中,某一个阶段或者某一个人出现了偏差,最终闹出笑话,例如:脑主神明、气一元论、心主血液循环、络病等等最终会被淘汰。

陕西中医药大学出版的七本中医经典名著的全释全注,把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以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准确地展现在现代世人面前,完成了第一步。中西医融合观做的工作是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伤寒杂病论》准确地转换为中国的西医术语。

中西医沟通太难了,让西方医学家与张仲景对话,跨越时空,我做翻译,只能说个大意,取其近似值,够临床用就行了。抛砖引玉,以待后来贤者。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如同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理数,这个无理数太重要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其近似值,这个无理数变成了有理数,就能够实现周长与直径的相互换算(通约),达到实用的目的。

本书分为3部分:导论,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伤寒论现代解读第二版。本书对于《金匮要略》第23篇、24篇、25篇,不进行解读。

《金匮要略现代解读》与《伤寒论现代解读》关系密切,现在放到一本书里,便于相互联系、互参。诸如:《伤寒论》中的欲作谷疸、湿热黄疸、欲做奔豚、营卫不和、太阳蓄血证、太阳病、厥阴病,与《金匮要略》中的谷疸、黄疸病、奔豚气、痉湿病中的营卫、带下瘀血证、痉湿暍病中的太阳病、消渴病中的厥阴病,他们之间的关联、异同,放在一起,前后对照,才能够更加完整的、全面的、正确的理解这些概念的实质。差之分毫谬之千里,把这些中医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理顺之后,才能够准确传承,现代解读才能够不出偏差。

读书之妙,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言传是自己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即胸(心)中了了,笔下难明。把《伤寒论》、《金匮要略》与西医放在一起研究,许多争论不休、难解之谜,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不仅心中明了,而且能够用文字表述清楚。

个人能力有限,对于中医经典的认识不准确之处、沟通出偏差等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感谢陕西科技出版社以及编辑孙雨来的辛勤付出,使得本书顺利出版。

李同宪 2022.2.2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27816.html

上一篇:《融合观——中西医融合观之三》简介
下一篇:《中西医融合观》简介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