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富士山火山和黄石公园火山喷发是日美特大地震的前兆

已有 1033 次阅读 2024-2-28 16: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富士山火山和黄石公园火山喷发是日美特大地震的前兆

                                                                        杨学祥

问题的提出

作者:张炜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4-15 16:5:25

预测报告称三十年内美国南加州极可能发生大地震

 

美国地震专家4月14日发表的一份地震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三十年内,南加州地区“极有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

 

这份令人担忧的地震预测报告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南加州大学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联合发布。报告声称,三十年内南加州发生类似1994年洛杉矶北岭里氏6.7级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97%,北加州发生类似地震的可能性也高达93%;而同一时期,南加州发生7.5级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北加州有15%的可能性。

 

1994年1月,洛杉矶地区的北岭发生里氏6.7级地震,造成72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50亿美元,这是洛杉矶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地震专家运用了许多新颖的科学手段和科学理论来分析预测未来加州地震的趋势。他们收集分析了加州主要断层断裂的史前地震资料、稳定性断层的位置及其变动情况,卫星全球定位系统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地壳运动数据。地震科学家还采用了“古地震学”等前沿科研手段,通过向地球内部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史前地震形态。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主任托马斯·乔丹告诉洛杉矶时报记者,这些研究数据在不断改善,收集数据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这份报告的负责人纳德·菲尔德说,南加州发生里氏七点五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高于北加州。圣·安德利亚斯断层是加州地震的最大肇因,它南起加利福尼亚湾,向北经过洛杉矶,直贯旧金山半岛,并向北延伸。科学家称该断层发生大地震的周期大概是一百五十年,1906年,该断层北部的旧金山发生里氏八点三级大地震,而从1680年以来,南加州还没有发生类似大地震。科学家据此认为,南加州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更大。

 

一位研究人员说,自从1930年以来,加州的地震活跃程度只有历史平均水平的八成,旧金山和洛杉矶地区的地震活跃程度只有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原因令人费解。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0841516242670205388.html

大震将至?准确率高达86%,日地震专家用独特方法预测!

2022-03-01 23:48:43 来源: 探索日记  

在很多自然灾害中,超强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是比较常见的。它们几乎每个世纪都会发生,并给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因此,地震也成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是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经常会引发大大小小的地震。仅在不到100年里,日本就曾发生过3次强烈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就造成了15万人死亡;而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大地震,又造成6434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而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再次发生9.0级特大地震,本次造成的遇难人数约为15884,下落不明的也有2633人,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

然而,就在昨天,日本专家又公布了一次大地震预测,再度引起广泛关注。据中新网1月31日电讯,日本政府于1月31日正式公布了本次预测,在本次预测中,日本专家称未来30-50年内、在日本南海海槽将要发生9.0级以上的超级大地震,这次大地震将会引发13米高的海啸,并将造成大约23万人罹难。尽管这是未来30-50年的大灾难,但是日本政府要求所在地区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务必在3年内做出恰当的预案,以期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为什么日本人会对日本专家的大地震预测如此重视呢?长期以来,地震频发的现实,促使日本专家在地震研究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预测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据日本地震专家总结,他们国家对地震的预测,准确率甚至能高达86%,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难以企及的。

那么,日本地震专家预测地震的独特方法是什么呢?他们主要的依据是“断层沟”的变化。长期以来,由于日本大大小小的地震,造成了日本大陆部分地区下滑超过了50米,从而出现一些明显的“断层沟”。而最近,日本东北大学和关西大学等地震研究机构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表明日本南海海槽的“断层沟”正在出现明显的变化,依据其变化趋势,日本地震专家做出了本次大地震的预测。

在此,我们只能预祝日本好运,希望这样的大地震届时最好不要发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1DN32110512Q5FP.html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活跃期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7级或8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震级差一级,所释放的能量差30倍,即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8级地震释放能量的30倍)。2006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1  8.5级以上强震集中在拉马德雷(PDO)冷位相时期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地震次数

64

11

117

00

66

注:括号()内为国外数据,[]内数据为最新数字。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18)次。在1889-1924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4)次,在1925-1945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PDO“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2016年是8.5级以上特大地震的活跃期。

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8.5级以上强震已由2006年的2次增加到6次,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以8.5级地震为标准,很好地区分了地震活跃期和间歇期,并对地震活动的增强有预测作用,实用价值很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5975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60298.html 

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12

66

0

2

2000-2030

低温期?

 活跃期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我们在2006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8.5级以上强震已由2006年的2次增加到6次。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预计2023-2025年全球进入新的特大地震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3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极值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发生2次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发生1次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未发生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未发生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发生3次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最大值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955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50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6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23267

相关证据美国海底发现巨大断层与日本大地震构造一样:日美灾难的构造证据

已有 4783 次阅读 2017-9-28 09:4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旱震理论, 特大地震爆发期, 日美灾难, 海底断裂

美国海底发现巨大断层与日本大地震构造一样:日美灾难的构造证据

                                                        杨学祥

 

关键提示:我在20131223指出,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近日,在阿拉斯加海底进行探测工作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底断层,这个断层很可能会在未来引起一次重大海啸,那将与2011年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海啸非常相似,会造成约2万人死亡。

 

相关报道

美国惊现巨大海底断层:与日本大地震几乎一样

2017-09-27 21:40:36

近日,在阿拉斯加海底进行探测工作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底断层,他们认为,这个断层很可能会在未来引起一次重大海啸。如果这次海啸真的发生,那将与2011年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海啸非常相似,会造成约2万人死亡,拥有相当于3座核反应堆融化的巨大力量。这会对阿拉斯加的沿海社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

http://junshi.xilu.com/xrjd/20170927/1000010001009462.html

 

美国海底发现巨大断层,科学家:与日本大地震构造一样,无法预防!

2017-08-22 08:24 

 

科学的眼光观世界 富有的思维察明理

 

各位读者朋友们晚上好!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地球板块运动与诸如日本特大地震的形成原因,引起很多读者的讨论。今天我们把目光转向地球对面的美国,科学家意外发现在美国周围的海底出现一道神秘的海沟,惊动了整个科学界…

在阿拉斯加海域,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Anne Bécel教授搭乘着Marcus G. Langseth号科考船进行例行勘探,在他们利用随身携带着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对海底进行测绘时,意外地发现了一道从未发现过的海底断层。科学家们进行分析后,竟发现这道断层与6年前引发日本大地震与海啸的海沟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个地点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的夹缝间,由于太平洋板块逐渐下沉,斜插入邻近的北美板块,形成了多道不同长度、深度的断裂带,叫做Shumagin海沟。当年造成阿拉斯加9.2级大地震的原因也是一样的,都处在阿拉斯加-阿留申俯冲地震带。这项研究被发表在著名刊物Nature Geoscience》上。

为了使海底表面的特征可视化,科学家利用气枪产生的声波对海床进行扫描,就像CT一样逐片对海域测绘。让研究人员感到不安的是,两大板块交界处极为粗糙,一旦发生滑动便会产生冲击力加成。此外,断层地带的数目过于庞大,震级稍大一点都可能造成断层间大幅度错位,迅速抬升海床高度。

如果说上面两点依旧难以产生危机感,那Bécel教授的这个发现足以撼动整个科学界。此地海底岩石密度极高,且表面大多是锥形构造。当发生断层移动时,这种特殊的构造可以高效地推动海水的流动,再加上深海的高压,流速更快水势更强,轻而易举便可引发巨大的海啸。这与6年前日本大海啸的成因完全相同!

目前在地球上,科学家们只发现了这两处此类的海底构造,它的危险性可想而知!很显然,Shumagin海沟就处在黄金地震带上,但不幸的是科学家们并没有什么好的预防措施,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地震发生,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随着太平洋板块不断地推进,现在这个地震带高度活跃,总有一天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地震,并带来不亚于日本的大海啸…

http://www.sohu.com/a/166363103_99903327

相关预测

相同的预测: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30年内或发生大地震

已有 3840 次阅读 2015-4-29 06:03  

相同的预测: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30年内或发生大地震

               杨学祥

 

韩媒: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30年内或发生大地震(组图)

2015-04-27 13:52:48 来源参考消息网(北京)

  参考消息网427报道

  韩媒称,美国西部和日本也笼罩在地震的恐怖之中。尼泊尔地震之前,连续有报告称“美国和日本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因为美国西部和日本位于被称为“火山带”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区。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427援引《洛杉矶时报》报道称,30年内加利福尼亚一带会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南加利福尼亚(USC)大学的詹姆斯教授研究小组在美国地震学会的年会上发表报告称,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地震带有可能发生7.7-8.1级的大地震。

  研究人员以揭示地下石油的分布和流向的数据为基础,对古代加利福尼亚海岸线和现代海岸线进行了比较。发现大地震以400-2400年为周期发生,最后一次大地震发生在800年前。

  考虑到这一地区最近频繁发生小规模地震,研究小组得出结论称,未来30年内这一地震带发生的地震会波及周围地震带而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

  日本《每日新闻》24日报道称,隶属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在对关东地方和甲信地方的能动断层进行2年的调查后发现,找到24个有发生6.8以上地震危险的能动断层。关东地方有东京都、茨城县、栃木县、群马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甲信地方有山梨县和长野县。包括人口3000万名的大城市东京在内,这都是日本人口密集的地区。

地震委员会称,未来30年内上述断层中的任何一个以上的地方发生6.8以上地震的概率为50-60%。《每日新闻》报道称“(在现有研究中)日本首都圈在30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70%,不要执著于数字,应该加强警戒”。

http://news.163.com/15/0427/14/AO7D9LBU00014AEE.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999.html 

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已有 3538 次阅读 2013-12-23 10:19 

               日美面临重大自然灾难:国际社会应该调整安全观

                                杨学祥

 

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和日本重新武装的冒险主要来自对未来本土面临重大自然灾害的恐惧,日本列岛的沉没和黄石火山的喷发使日美面临生死的考验,海外寻求生存的欲望导致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

 

1.下一次特大地震在哪里:日本还是美国?

 

我在200861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214智利8.8级地震;

2011311日本9级地震;

2012411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30电当地时间830日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2.日本列岛的沉没

 

我在2005年和2010年分别指出,警惕下一场自然灾难: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点评强调指出:日本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强震威胁,其应对措施不仅仅在于防灾技术,而且在于友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与亚洲近邻的关系。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300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1907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20015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2001年的4月份再度发生了123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150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危险时刻正在迫近。200514,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埃尔伯特博士严肃指出: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由于受到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将遭受灭顶之灾。埃尔伯特博士建议日本政府应该尽快成立“灭顶预警专家小组”,并且在05年尽快启动“大灾难应急预案”,更不要对日本民众实行欺瞒政策――日本人民有权利知道自己的未来命运。埃尔伯特博士还建议日本政府向周遍的友好国家――中国、韩国、美国寻求帮助,在大灾难一旦降临的时候,能够将日本的众多的平民百姓迁移到中国等国的领土上,作为“自然灾害难民”,以避免日本的‘整个民族的毁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4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884.html

2011311日本9级特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相关研究表明,海岛特大地震有连续发生的记录,日本面临特大地震连续袭击的自然灾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370.html

日本右翼在灾难面前的歇斯底里,在于他们不相信世界和亚洲人民的善良与真诚,这种真诚的付出在印尼地震海啸中得到完美的体现[11]。美国飓风灾难再次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国际援助不应该仅仅是灾害后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灾害前的预测研究与交流,公众防灾意识的提高,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对此,新闻媒体负有更大的责任。

穷兵黩武不是逃避灾难的有效途径,与友邻和睦相处才是应对灾难的最好方法。对此,日本政府及其近邻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3.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的威胁

 

2004年年1226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30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2005830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1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9·11”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石地区在过去曾发生过许多次的地震和火山爆发,规模巨大的火山爆发发生过三次。据传闻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表明,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爆发所喷发出来的物质覆盖了约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惊人的1500米,从而形成了黄石公园坐落的现在这片海拔超过2000米的熔岩高原。科学家预测,这座位于黄石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喷发间隔约为60万年,而一个也许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不幸的消息是,上面所提到的最近这次爆发可能就发生在约64万年之前,换言之,这座超级火山目前或许已经进入了喷发活跃期。

http://news.youth.cn/jsxw/201311/t20131113_4195477.htm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岩浆库比之前科学家预想得更大,对黄石国家公园地震活动性勘测结果显示,岩浆库的体积是之前的2.5倍。

  岩浆库长88.5公里,宽48.2公里,深14.5公里,这个超级地下火山任何一次喷发都将对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美国犹他州大学鲍勃-史密斯(Bob Smith)教授说:“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勘测黄石公园地震活动性,并认为地下的岩浆库大于预期,但这项最新发现令人十分震惊。”64万年前,当这个地下超级火山喷发时,灰尘云覆盖了整个北美洲,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如果这场火山喷发出现在现代,将对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

犹他州大学詹姆斯-法雷尔(James Farrell)博士说:“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所有物质都喷射至大气层,最终它们将环绕地球并影响气候。”科学家估计64万年前黄石火山喷发规模相当于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2000倍,黄石国家公园地下形成一个大型岩浆库,覆盖了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部分地区,这个岩浆库是通过活火山产生地震活动性记录发现的。测量穿过地面的地震波,科学家能够绘制出岩浆路径,地震波缓慢地穿过炽热和部分熔化物质,便于我们进一步勘测地下状况。

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同时发现岩浆库最远抵达黄石公园东北部,远超出之前预期。人们无法确定这个活跃火山何时再次喷发,史密斯教授称,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黄石公园是非常危险的地点。但是专家预测黄石火山每70万年喷发一次,“不久”或将再次喷发,这一预测基于该火山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喷发时间,分别是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

4.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南北纬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 年至 1924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20世纪以来,全球大于8.5级以上地震在190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4次,在1925-1946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7次,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没有发生,在2000-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历史记录显示,1906131在哥伦比亚发生Ms 8.6级强震,引起的海啸造成500-1500死亡。1960522在智利发生Ms 8.9级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1061死亡。20041226在印度尼西亚发生Ms 8.7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近300000死亡。这三次全球著名的地震海啸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新评论认为,突如其来的灾难发人深思,但灾难的严重程度,似乎还提醒人们应有更深层的思考:人类最重要的敌人仍是自然威胁。因此,国际社会无疑应该调整安全观,认清真正的威胁来自何方。此次飓风事件,目前已有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美洲国家组织在内的2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援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因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视为“威胁”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宣布提供160万美元的援助。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再次明确显露出来。事实上,在诸如恐怖威胁、飓风袭击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战争的防御体系,都不过是徒有虚名的“马奇诺防线”。对此,我们无疑应有清醒认识。

下一次特大地震无论发生在日本还是美国,都将是严重自然灾难的开始,我们处于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采取最有效的对策。

重大自然灾难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http://tech.hexun.com/2013-12-14/160591599.html

       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及月亮赤纬角极值对应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1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0799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57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96036.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8-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201-208. 2016-中国防灾减灾之路。主编:高建国。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01。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08-5-10 11:08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6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1917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765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529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388.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423402.html

上一篇:2024年2月28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下一篇:2024年2月28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收藏 IP: 125.32.107.*| 热度|

6 尤明庆 宁利中 杨正瓴 杨新铁 杜占池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