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y6211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cy621117

博文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随笔)

已有 1327 次阅读 2024-2-28 10:1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随笔)

图片1.jpg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全传        红楼梦

四本书一起买的,其中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被我翻烂了

图片2.jpg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我最早接触四大名著是在1975年,那年我上初一(当时学校为冬时制),第二学期刚上学没有几天,学校就开始组织批水浒了。从班主任批水浒发言中知道了水浒中的人物。后来有幸从一个同学那里借到一本破旧的《水浒全传》,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那时候学校学工学农,空闲时间很多,我识字不多,好在水浒比较通俗,三天两个晚上就读完了水浒(因为同学急要),被书中的内容完全吸引住了,其中武松、鲁智深等就是我少时的英雄形象。

上了高中,高考制度恢复,忙于学习,没有时间看小说。1982年考上石油学校后,时间充足,我将《水浒全传》又看了一遍,同时读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小说。那时最喜欢看《水浒传》、其次是《三国演义》、再次是《西游记》,最后才是《红楼梦》。后来参加工作,看别的书多,四大名著十几年时间没有看过。

1998年油田单位搬到西安后,我买了岳麓出版社出版的四大名著,因为岳麓出版社有名,出版物也便宜。四大名著是同时购买的,后放在书柜,我闲了也时常翻翻看,人到中年,喜欢看的书有变化,主要是哲学、宗教、历史之类,四大名著做为消遣书看,喜爱的次序也变了,最喜《三国演义》、其次《水浒传》,再次《西游记》,《红楼梦》很少看。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电视剧我都看过。

近十几年,特别是退休后,我的思想和爱好又有变化,最喜欢看《西游记》,简直爱不释手,其次喜读《三国演义》,这两部一个是最好的励志小说,一个是宏大的历史题材小说;《水浒传》和《红楼梦》也比较喜欢,但赶不上前两者。《红楼梦》小说共看过两遍,其它三部看的多,其中《西游记》、《三国演义》书已经翻烂了,当然,这可能与我没有注意保护有关。

人们往往将《西游记》定位为消遣用的神话小说,小时候我也这样认为,但现在,我将《西游记》当做励志小说看,当做修行的指南书。

《西游记》充满了正能量,是一部励志小说。取经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到处都有妖魔鬼怪,但没有阻止得了唐僧师徒西行的步伐,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和险阻,终于到达灵山,取得真经,唐僧师徒也修成了正果。这多么像我们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奋斗,像修行路上克服种种心理魔障,最终走向成功!

再看看《水浒传》和《红楼梦》小说,以悲剧收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征方腊后所剩不多,最后宋江、卢俊义等还让高俅之辈毒死了;《红楼梦》宁国府、荣国府最后衰败,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尽了艰难,但最后取到真经,修成正果,给人希望,是正能量小说。

《西游记》中唐僧立志西天取经,是实际行动,也是一种精神追求,西天取经路上的种种磨炼造就了唐僧师徒坚韧拼搏,不怕艰难与恐怖,为理想和愿望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取经路上的炼魔修心,更加坚定了唐僧师徒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心性和觉悟,最终修成佛道。所以说《西游记》也是一部修行指南书,也是一部创业指导教材,依《西游记》中所述修行,修成正果的几率很大。

《西游记》给我们的启示:一是人身难得,二是永远不要失去信心,三是要走正道,四是任何时候修行都为时不晚,五是再大的业障都能修行,六是要经得起磨练。

    做为文学作品,文笔及结构方面四大名著都非常好,各有特色,都是一流的。《西游记》想象丰富,文笔优美,深受大家欢迎,但好像目前主流社会公认《红楼梦》为最好。

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是诗词最多的,共计714首。其它名著中,《水浒传》576首,《红楼梦》268首,《三国演义》209首。《西游记》诗词中,包括有写景、打斗、宴会、人物等,读来很美,还有很多与修行有关的诗词,细品能提高人的精神修养,是一种享受。这也是我喜欢读《西游记》的原因之一。

   2024.02.2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836712-1423342.html

上一篇:诗二首.元宵节感怀
下一篇:《西游记》中含有高科技
收藏 IP: 124.23.132.*| 热度|

21 宁利中 高宏 尤明庆 许培扬 郑永军 张晓良 刘进平 杨正瓴 崔锦华 黄河宁 杜占池 杨学祥 孙颉 何青 马昌凤 孙南屏 王启云 姚小鸥 马鸣 朱晓刚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