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baoxi

博文

重兴教文 人才辈出——闽都文化特色之二

已有 847 次阅读 2024-2-8 23:21 |个人分类:评论性文章|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重兴教文 人才辈出——闽都文化特色之二

卓宝熙

 

福州自古重教兴文,人才辈出。在南朝元嘉年间(424—453),阮弥之就开始在福州兴办教育;到了中唐开始大兴文教,遍设乡学;晚唐号称“文儒之乡”。五代闽王王审知倡办四门学,文风丕振。  宋代广设庠序,福州的义斋、书堂、家塾等民办教育极普遍,读书蔚然成风,“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就是当时的写照。由于教育发达,科第连绵,闽学蔚起,举业鼎盛,有“海滨邹鲁”之称。北宋大中祥符到元祐年间(1012—1092),陈襄等人提倡儒学,奠定了“闽学”基础。到南宋初期,朱熹及其学生黄榦在福州创办紫阳、濂江、高峰等十多所书院,宣扬理学,集“闽学”之大成,影响了中国近千年思想文化进程。  明清以降,文风更盛,最有代表性的是明洪武年间的“闽中十才子”,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清康熙至同治年间,更是书院林立,诵声盈耳,有鳌峰、正谊、风池、致用四大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呈现出朱紫盈门、俊采星驰的盛况。  从宋代至清代,福州出进士4048人。  由于文风兴盛,造就了福州地区一些颇有名气的藏书家,藏书达十万卷以上者,大有人在。虽然藏书家的兴起与文风兴盛有着天然联系,但和福州的刻书业发达、书院林立不无关系。福州自五代迄清初,历经700余年的刻书业,一直兴盛,直到清朝后期,福州南后街仍是刻书坊和古旧书铺一条街。刻书业和书院,为催生藏书家创造了条件。  谈到福州的人才,必然会想到三坊七巷,这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在不足半平方公里的街区内,竟然涌现出100多位雄才英杰和文人墨客。这在古今中外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三坊七巷会出现这么多名人?除其他的原因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三坊七巷”优雅纯正的境界,幽静古朴,温婉恬淡,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巨贾富豪都乐意在此定居。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熏陶下,外来的达官贵人、巨贾富豪也好,当地的文人墨客也好,因不受动乱的干扰,大家相安为好,平添了浓浓的书香韵味。因此才有闲情逸致,可以饱读经书,吟诗泼墨,也可投笔从戎,实现自己的抱负。  历史上,三坊七巷出进士150人,举人300人,状元2人,榜眼2人。毗连的大宅内,钟鸣鼎食之家,户户相连;父子孙几世蝉联,比比皆是。陈承裘家六子科甲,其长子陈宝琛是清代末帝溥仪的老师,世代科甲的还有宋代林元奇家一门九进士,明代陈一元家一门七进士,清代叶观国家七子科甲,郭阶三家五子登科……  根据著名地方文史专家黄启权先生主编的《三坊七巷志》中人物传略统计,历史上著名人物达260余人(不包括在世的),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甚至影响全局作用的就有:林则徐、沈葆桢、林旭、林觉民、严复、林纾、陈宝琛、陈衍、郑孝胥、刘冠雄、罗丰禄、陈箓、高鲁、冰心、邓拓……  福州的知识分子勤奋好学,多是硕儒、专家和学者,屡屡创造出重大影响或第一者有:  北宋元祐年间张元幹著《芦川归来集》等,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北宋政和年间知州黄裳遵诏开刻《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官版雕印的首部道教总集;  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编纂大型类书《古今图书汇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全书共一亿六千万字。该书出版后,为世界各国大图书馆竞相收存;  清道光年间,李桂玉创作《榴花梦》,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弹词小说。  林则徐抗英禁烟,是坚决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震惊世界,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译林鼻祖林纾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第一部翻译小说;黄家略获法国皇家文库第一个“中文翻译家”称号;  近代中国著名女文人薛绍徽,擅长诗、词、骈文,并善绘画、精音律,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  建筑大师林同炎,被誉为“预应力先生”,是第一位亚裔美国工程院院士;数学巨星陈景润1966年发表的“陈氏定理”,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此外,尚有大量业绩卓著,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如杏林始祖董奉、围棋宗师吴清源、楹联先驱梁章钜、佛教领袖圆瑛;同光诗人陈衍、化工巨子侯德榜、科普铁人高士其、文化巨匠郑振铎、天文大家张钰哲、党内才子邓拓、仁心妙手吴孟超……还有不少心系民众的廉吏清官,如末代帝师陈宝琛、国府主席林森、海军耆宿萨镇冰、海军宿将陈绍宽以及尊奉“民为邦本,亲民之官,当知民之利病”的状元知府王仁堪,注重民生,重视教育,刚正不阿的杭州知府林启……  特别要谈谈近现代福州三大才女——冰心、庐隐、林徽因。三才女均来自三坊七巷,如果说小小的三坊七巷街区,出了众多的硕儒学者和豪杰名臣,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那么,三个才女的同时出现,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冰心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与爱同行的世纪老人,在她长达80年的创作生涯中,以她的生花妙笔,以她超乎寻常的精力成了文坛的长青树,写下了《小橘灯》、《繁星》、《寄小读者》等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文学名篇,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庐隐,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不幸早逝;林徽因是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现代著名诗人、作家,被称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才女”  闽都业绩称著的人才大有人在,就以当前而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就有70余人,仅次于上海,居省会城市之首……

 福州晚报2015年09月12日期 第A18版:闽海神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7140-1421156.html

上一篇:以海为怀 谊播万番——闽都文化特色之一
下一篇:文化厚重 异彩纷呈——闽都文化特色之三
收藏 IP: 117.129.68.*| 热度|

2 张晓良 郑永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