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内容

已有 611 次阅读 2024-2-5 10:09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当人类的文化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中华文明的光华之中。从此,中国医学的历史就开始了。

那么,中国医学史包括哪些研究范围呢?第一是通史研究,如中国医学通史,包括医学科学各个领域自古到今系统而全面的阐述研究;第二是医学专科史,如解剖学史、生理学史、内科学史、外科学史、妇科学史、预防医学史、免疫史、卫生保健史、医学教育史、学术思想史、医学管理制度史等;第三为疾病史,其内容更为丰富。如呼吸系疾病史、消化系疾病史、天花史、麻疹史、痢疾史、疟疾史心脏病史等等;第四是名医传记之研究;第五是古典医学文献的历史研究;第六是医学学术交流史研究;第七是少数民族医学史研究;第八是医学断代史研究,即取医学发展的某一时代,作横向研究;第九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包括医学史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学科,如医学考古,特别史前有关文物的发掘研究,为提供接近历史真实有了可能性;第十是医学史的理论研究,这对医史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医药的起源,医学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医学史的分期,中外医学史比较研究,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医学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哲学以及各种文化、科学技术等诸种因素的关系等。

中国医学史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人类同疾病及影响健康的一切不利因素进行不间断斗争的经验总结和循序提高的过程,是不断扩展和深入探索的过程。医学科学包括两个最重要的内容,一是医学知识的生产,二是医学知识的应用和传承。

由于时代的原因,即使是古代圣贤也带有其文化的局限性,他们生产的医学知识不免错谬,甚至荒诞。恩格斯曾经说过:“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的谬误历史”。中国医学史的理论研究,正是要揭示中国医学如何面向实际、排除谬误,走在发展和进步的康庄大道上。归纳起来,其目的和意义约有以下若干方面。

(1)通过研究揭示中国医学科学的特征,总结历史经验和探索其发展规律,为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道路、途径和方法,提供政策性借鉴。

(2)研究中国医学发展与历代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哲学思想、宗教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分析研究揭示其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从而汲取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制定和正确评价医药卫生工作的方针,提供理论基础。

(3)通过对历代医学家科研方法的研究,分析其成功的或失败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总结其经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用以选择科研方向、制定科研规划。

(4)对历代作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研究其成长道路、治学态度、学术思想等,为当代的医学人才培养,出人才、出成果提供帮助。

(5)通过对中国医学科学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诊疗技术的创造发明史的研讨,讨论其历史作用和在国内、外的影响,振奋民族创造精神。

(6)国内、外医学交流,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对国外曾有过巨大影响,国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也曾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主过巨大的作用。其经验总结是中国医学史研究不可忽视的内容。

(7)中国医学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不但是医学本身各学科的高度综合,而且是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高度综合。中国医史学研究对发展中国医学,实现中国传统医学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

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的中国医学,同样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疾病防治、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力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中国医学的发展与地理、气候环境,以及社会的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医学成为人类共同文明的组成部分。

医学史料之收集包括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直接史料,或可称为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就医学人物之研究,其档案材料、自传、书信、著作手稿、论著、笔记、遗物、墓志铭等。直接史料还有一个重要来源,这就是考古发掘之所得。一般而论,由地下发掘或由石室、古建中所获者,均有较高的直接史料价值。间接史料,或称为第二手史料。就医史人物研究而言,非本人撰写的有关传记、回忆录,或经重编的著作、文艺作品、美术雕刻、评述、论文等,或属第三次转引、编录者,故其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便有所降低。不过,也不尽然。

如何收集好史料,存在着方法和技巧问题。如果对所选课题的基本情况已有初步了解。便从直接史料之收集入手,再及于间接史料;相反,亦可由近及远,即由间接之二手、三手资料入手、理出线索,再循序收集更有价值的直接史料。

史才,中治史的才能,如研究能力,史实真伪曲直的鉴别、分析能力、组织、综合能力、语言的表达及写作能力等等。《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序》说:“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欲其详。”对于写出的医史文章和书籍应当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将科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须要有史才。

本文在《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绪论》(李经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01)基础上加工修改,在此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20632.html

上一篇:[转载]数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下一篇:《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原始人类及其卫生活动”文摘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2 郑永军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