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张洪振 何凌云 张中祥:政策能否实现环境公平和环境改善?来自中国新安江横向生态补偿项目的证据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张洪振博士、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何凌云教授与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卓越教授张中祥合作的文章“政策能否实现环境公平和环境改善?基于中国新安江横向生态补偿项目的证据”(Can policy achieve environmental fairness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Evidence from the Xin’an River project in China)被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接受并在线发表。
环境不平等,特别是国家内部区域间的环境不平等,不仅会影响污染治理的整体效果,还会导致落后地区陷入“环境贫困”陷阱,加剧区域间的收入和健康不平等。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区域间环境不平等且趋势不断加剧,特别是落后地区承担的环境治理成本更大。为了实现环境治理的公平和效率,基于“谁污染、谁治理”和“受益者付费”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TECM)在中国各流域全面推广。TECM的环境和生态效应已被广泛认识(景守武和张捷,2018),但其对区域环境公平的影响却被忽视。那么,TECM能否实现环境治理和环境公平的双重红利?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DID)策略实证考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区域内环境不平等的差异化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种族、收入、工作性质等因素外,环境政策也可能造成环境不平等。具体而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后,较为落后的上游地区相对贫困加剧,环境保护者和环境受益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扩大。并且,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增加上游居民短期福利损失补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多元化补偿方案,是抑制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平等效应的关键。
除了其政策含义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以下方面。首先,本文丰富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相关文献。现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关注其环境治理效果,忽视了其经济和社会效应,特别是对环境公平的影响。基于环境公平视角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影响区域环境公平提供了首个实证证据。其次,政策工具同样是造成环境不平等的重要力量。现有的环境不平等研究大多主要基于污染的视角,探索不同性别、群体和职业之间环境污染的差异影响(Jiajia等,2019;Mohai和Saha,2007),鲜有探讨政府环境政策造成的区域间环境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种族、收入、工作性质等外,环境政策也是地区间环境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持续改善,环境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致力于实现“环境改善”和“环境公平”双重红利的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张洪振博士是本人中国农业大学指导的博士生,现在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担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微观应用计量学等。和本人在Natural Hazards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权威期刊合作发表多篇论文。
文章全文参见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polmod.2023.11.00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