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13褰裳·總87

已有 939 次阅读 2023-11-6 14:50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小國欲傍大國力,

強權自得坐享成。

若愛提衣溱洧淺,

更涉再趟直狂行*

*和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韻: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無遺力】不遺餘力。【躬行】實踐。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愛國詩人。有言“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留存《劍南詩篇》、《渭南文集》和史書《南唐書》等。

目次:一、原詩  二、褰裳·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兩章,每章五句。

·子惠思我,褰(qiān)裳涉溱(zhēn)。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jū)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jū)

二、褰裳·小序

《序》:“《褰裳》,思見正也。狂童恣行,國人思大國之正己也。”

 陸音義:褰,起連反,本或作‘騫’,非。《說文》云‘褰,袴也。恣,資利反。行,下孟反,注下同。更音庚。” 康典第1098頁:“qiān又搴(音千)也。《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康典第1091頁:“() kù…《急就篇》注:脛衣也。《释名》:袴,跨两股各跨别也。”

箋:“狂童恣行,謂突與忽争國,更出更入而無大國正之。” 孔疏:箋狂童……正之,“忽是莊公世子,於禮宜立,非詩人所當疾,故知狂童恣行謂突也。忽以桓十一年繼世而立,其年九月經書‘突歸於鄭,鄭忽出奔衛’,是突入而忽出也。桓十五年經書‘鄭伯突出奔蔡,鄭世子忽復歸於鄭’,是忽入而突出也,故云‘與忽更出更入’。於時諸侯信其争競而無大國之正者,故思之也。此箋言‘更出更入而無大國正之’,則是忽復立之時,思大國也。忽之復立,突己出奔,仍思大國正己者,突以桓十五年奔蔡,其年九月,鄭伯突入於櫟。櫟是鄭之大都,突入據之,與忽争國。忽以微弱,不能誅逐去突,諸侯又無助忽者,故國人思大國之正己也。”

孔疏:“作《褰裳》詩者,言思見正也。所以思見正者,見者,自彼加己之辭,以國内有狂悖幼童之人,恣極惡行,身是庶子,而與正適争國,禍亂不已,無可奈何。是故鄭國之人思得大國之正己,欲大國以兵征鄭,正其争者之是非,欲令去突而定忽也。經二章皆上四句思大國正己,下句言狂童恣行。《序》以由狂童恣行,故思大國正己。經先述思大國之言,乃陳所思之意,故復言狂童之狂,所以經序倒也。”【*一國權爭,有人藉助外國力量推翻國內他者或固己權,放在今日一定做賣國賊處理。春秋時,天子封諸國,諸國雖國,卻若一個大家分成的諸小家,同宗同血脈同文,一國幹涉他國內政,如同兄弟之間吵架或互尋幫手,更入更出若家常便飯,相較異族異血脈的國家之間的競爭,就似乎缺少了“賣不賣”主權的問題。近現代的由西方傳來的主權(sovereignty)概念,是不同於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國家概念的。參閲()·博丹(Jean Bodin 1530年-1596年)的《主權論》(《國家六論》(1576);北大2008)()霍佈斯(1588-1679)《利維坦》(1651)商務印書館北京1985

朱熹《詩序辯說·褰裳》:“此《序》之失,蓋本於子大叔、韓宣子之言,而不察其斷章取義之意耳。”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子惠思我,褰(qiān)裳涉溱(zhēn)。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jū)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毛傳:“惠,愛也。” 孔疏:傳惠爱……水名,“惠,愛,《釋詀》文。”朱傳同。

康典第336頁:“惠,《說文》:仁也。《書·皋陶謨》:安民則惠。蔡沈注:惠,仁之愛也。又恩也。……又《爾雅·釋言》:順也。”

(zhēn)】毛傳:溱,水名也。” 陸音義:“溱,側巾反。” 孔疏:“溱、洧,鄭國之水,自鄭而適他國,當涉之也。”朱傳:“溱音臻。鄭水名。” 康典第588頁:“溱音征,水名。水出桂陽臨武,入匯。又水名,在河南,春秋時屬鄭。”

箋:“子者,斥大國之正卿,子若愛而思我,我國有突簒國之事,而可征而正之,我則掲衣渡溱水往告難也。” 陸音義:“簒,初患反。揭,欺例反,又起列反。難,乃旦反。”

孔疏:箋子者……告难,“《序》言思大國之正己,則意欲告者,將告大國之正卿,謂卿之長者,執一國之政,出師征伐事必由之,故知‘子者,斥大國之正卿’也。《宛丘》(*《陳風》)云‘子之湯兮’,《山有樞》(*《唐風》)云‘子有衣裳’,子皆斥君,何知此子不斥大國之君者?鄰國之君,爵位尊重,鄭人所告,不宜徑告於君。國之政教,正卿所主,且云‘子惠思我’,平等相告之辭,故知子者必是大國正卿。乂下云‘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則他人與此子者,正可有親疏之異,而尊卑同也。謂他國者,為人為士,非斥國君,則知‘子者’亦非國君矣。他人他士是他國之卿,明知子者亦大國之卿也。若然,《論語》及《左傳》說陳恒弑其君,孔子告於哀公,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公曰:告夫三子’,彼述孔子之意,以為君使之告臣非禮也,此所以不告其君而告臣者,彼孔子是國内之人,勸君行義,不可則止。哀公不能自專其事,反令孔子告臣,故孔子以為不可。此則鄭國之人欲告他國,不敢徑告其君,故當告其大臣,使之致逹於君,與彼不同。溱、洧大水,未必褰裳可渡,示以告難之疾意耳。”

子不我思,豈無他人】鄭箋:“言他人者,先鄉齊、晉、宋、衛,後之荆楚。”陸音義:“鄉,香亮反,本亦作‘向’。”  

 孔疏:箋言他……荊楚,“先鄉齊、晉、宋、衛者,言子不我思,乃告他人,是先告近鄰,後告遠國。齊晉宋衛諸夏大國與鄭境接連,楚則遠在荆州,是南夷大國,故箋舉以為言,見子與他人之異耳。其實大國非獨齊、晉,他人非獨荆楚也。定本云‘先嚮齊、晉、宋、衛,後之荆楚也’,義亦通。若然,案《春秋》突以桓十五年入于鄭之櫟邑,其年冬,經書‘公會宋公、衛侯、陳侯于袲(*康典第1090頁:yí,地名,宋地,在沛國相縣西南),伐鄭’。十六年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左傳》稱謀納厲公也,則是其諸侯皆助突矣。而云告齊、晉、宋、衛者,此述鄭人告難之意耳,非言諸侯皆助忽,故言‘子不我思,豈無他人’。是謂侯國不思正己,故有遠告他人之志。若當時大國皆不助突,自然征而正之。鄭人無所可思,由宋、衛、蔡、魯助突為簒,故思大國正己耳。”

狂童之狂也且(jū)

【狂童】傳:“狂行童昏所化也。”鄭箋:“狂童之人,日為狂行,故使我言此也。”朱傳:“狂童,猶狂且狡童也”。

孔疏:傳狂行童昏所化,“此狂童斥突也。狂童謂狂頑之童稚,狂童之狂也。且言其日益為狂,故傳解其益狂之意。言突以狂行童昏,其所風化於人,人又從之,徒衆漸多,所以益為狂行作亂不已,故鄭人思欲告急也。狂行,謂簒其國,是疏狂之行。童昏,謂年在幼童,昏闇無知。鄭突時年實長,以其志似童幼,故以童名之。”

】陸音義:“且,子餘反,下同。” 朱傳“且音疽。且語辭也。”

章解:

孔疏:子惠……也且“鄭人以突簒國,無若之何,思得大國正之。乃設言以語大國正卿曰:子大國之卿若愛而思我,知我國有突簒國之事,有心欲征而正之,我則褰衣裳涉溱水往告難於子矣。若子大國之卿不於我鄭國有所思念,我豈無他國疏遠之人可告之乎?又言所以告急之意。我國有狂悖幼童之人,日日益為此狂行也。是為狂不止,故所思大國正之。”

朱傳:“淫女語其所私者曰:子惠然而思我,則將褰裳而涉溱以從子,子不我思則豈無他人之可從,而必於子哉?【*想多了,没了你就不行?喜欢我的人多了去!】‘狂童之狂也且’,亦謔之之辭。”

第二章: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

【洧(wěi)毛傳:“洧,水名也。” 陸音義:“洧,于軌反”。朱傳“洧“叶于已反。洧亦鄭水名”。康典第568頁:“洧音尾。《說文》:水出潁川陽城(*今河南登封)山,東南入穎。又水名,出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高奴縣。《水經注》:洧水東逕高奴縣,合豐林水。《前漢·地理志》謂之洧水。”

子不我思,豈無他士毛傳:“士,事也。”

【士】鄭箋:“他士,猶他人也。大國之卿,當天子之上士。” 孔疏:箋他士……上士傳言士,事也,以其堪任於事,謂之為士,故箋云他士,猶他人,正謂遠國之卿也。所以謂為士者,大國之卿,當天子之上士,故呼卿為士也。《春官·典命》(*《周禮》)云:‘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以大夫既四命,則上士當三命也。故注云:‘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又云:‘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侯伯之卿亦如之。’是大國之卿亦三命,當天子之上士也。《曲禮》(*《禮記》)曰:‘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襄二十六年《左傳》曰:‘晉韓宣子聘于周,王使請事。對曰:“晉士起將歸時事於宰旅”。是由命與王之士同,故稱士也。”

朱傳:“士,未娶者之稱。”

*“士”,從古時之“事”、“卿大夫”、“大夫與庶民之間的階層”、“未婚男子”,經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細化,已衍生出今日對某級軍人、某些技術人員的稱呼、及對人的尊稱如“男士、女士”,等等。

四、譯詩

子思我提衣涉溱,子不思我無他人?子是狂童狂也昏!

子思我提衣趟洧,子不思我無他士?子是狂童狂也癡!

20231013日星期五,2023116日星期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08650.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12狡童·總86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14丰·總88
收藏 IP: 121.60.8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