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大学本科教育重在“基础厚实”而非“专业精深” 精选

已有 11078 次阅读 2023-10-30 08: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本科教育重在“基础厚实”而非“专业精深”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看到学校一副振聋发聩的标语:“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从标语内容揣测,这条标语似乎属于学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前后8个字属于德育层面(思政教育内容),中间8个字属于大学生的求知范畴。8个知识范畴的字似乎全面阐述了一个大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习知识的基本内容。这个标语表明,对于大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似乎既要基础厚实,也要专业精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实,据我了解,这似乎并不完全符合当下中国大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一些大学真正重视的不是“基础厚实”,而是“专业精深”。即使是“基础厚实”中的基础也主要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某些基础课程知识,例如数理化课程,这与普世价值现代大学的基础知识内涵相差甚远。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主要实施“专业技能”的教育理念,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大学需要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负责”,这也是我国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家庭)面对的实际需求。他们往往希望大学生毕业后立即找到称心如意专业对口的“养家糊口”工作,而且希望一个职业干终身,过上稳定的“波澜不惊”的工作生活。况且,中国的企业招聘人员并不具备识别大学生潜在职业创新能力,他们往往侧重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知识。这样的大学与企业“密切配合”,造就了我国大学教育侧重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无奈现实。这样的“专业技能教育”混淆了大学本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让费国家宝贵大学教育资源。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大学应该重点为通识(基础)教育。因为,只有让大学生全面深入地接受通识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理念、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人才《我国通识教育任重道远,2019年9月7日科学网,中国科学报9月23日转载》。

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全面照搬前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拆分了许多民国时期著名综合性大学,先后成立了遍及全国的行业大学。例如一般省级大学都有师范、医学(包括中医)、农业、工学等大学。其中最著名的行业大学当属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上涉及航空、医学、地质、钢铁、矿业、石油、林业和农业机械的“首都八大学院”。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有的行业大学逐渐回归源头大学,例如首都八大学院的北京医学院回归北京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农业大学,杭州大学回归浙江大学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业大学向学生主要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独立精神与科学创新意识,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缺乏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主要原因。

经常参加我们地球物理专业毕业学生返校聚会,在他们的座谈会上看到老学生们一一介绍毕业后职业的选择与变化,颇有感慨。我们地球物理专业学生职业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生职业由早年主要在地质矿产行业,逐渐转移到除了地矿行业,还有其它各行各业的就业现实。记得有一年参加毕业40年老学生聚会,在聚会晚宴上,我与曾任学院党总支书记一桌,书记与这些老学生属于同一届不同专业同学,她大学专业学习的数理基础课程较少,而我的这些老学生基础课程很多。当年我们上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生的数学与物理课程与清华大学工科专业相当。例如我们必修的数学课程有:高等数学、数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以及电工电子课程等。所以,地球物理勘探是学校所有专业中学习任务最繁重的学科。显然,我们专业学生拥有较多的基础课程知识物有所值,看到如今毕业多年后学生的就业状况不难发现,厚实的基础课程知识学习为同学们毕业后职业多元化选择提供了坚实基础《学生多元职业结构是大学教师的荣耀,2019年10月8日科学网》。

尽管当年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依然主要来自基础课程知识,但是相比那些侧重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依然具有大的优势。例如那位毕业于地质勘探专业的总支书记对我说:“刘老师,你可能不知道,我的大学同学退休后(包括提前内退)只能在家种菜。”(可能指住宅周边自家的菜地)这是由于他们当年大学学习主要以地质勘探找矿技能知识为主。我们地球物理专业学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所知道的涉及非地矿行业的职业有电子工程及通信网络、仪器仪表、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律师、中学教师、报刊杂志编辑、金融和作家等。基础课程知识为学生们提供了强有力的职业选择机会。正如我在《四个老学生的故事,2014年7月2日科学网》中说:“这四位旅居海外的老学生经过几十年历练,尽管目前没有一位从事大学本科(包括研究生)阶段的地球物理职业,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谁能说清楚他们一路选择过来的对与错,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是‘硬道理’。当然,我在向他们的学弟学妹们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时,总会调侃说:当年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生拥有厚实的数学、物理、电工电子与地学基础知识对于他们认识世界,成就现在的事业一定具有积极意义。例如那位在澳洲从事‘风光摄影和出版’的专业人士熊宗厚,他拥有雄厚的数理和地学基础可以为他的风光摄影提供丰富的形象思维与鉴赏能力。在美国苹果公司从事电子商务的王毛仔和计算机软件行业的李为华更需要扎实的数理知识作为职业技术基础。我相信即使是作家杨善林的职业所需要的丰富想象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一定与他长期坚持不懈的基础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经历相关。

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蕾文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大学教育最大的失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大学不教知识和技能,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些世界著名教育家和科学家的大学教育箴言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2023年10月30日完成提交科学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407702.html

上一篇:聊聊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着装话题
下一篇:见证一位“软着陆”退休教师的幸福生活
收藏 IP: 59.173.135.*| 热度|

28 褚海亮 郭战胜 张俊鹏 王涛 冯大诚 吴斌 王从彦 崔锦华 黄永义 聂广 赵凤光 许培扬 周向军 胡大伟 郑永军 郑强 费进波 左宋林 周忠浩 夏向阳 汪凯 孙志鸿 万仁甫 李红莉 段含明 guest62906136 guest83802918 guest6595551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