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聊聊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着装话题 精选

已有 6449 次阅读 2023-10-23 08: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聊聊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着装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大学教师课堂上身着休闲装(似乎是一件暗红色圆领衫),端着一个水果罐头杯喝水场景引发网络热议。从一些网友反响看,更多人对这位教师课堂上的那个“水果罐头杯子”感兴趣,似乎这个行为彰显了这位大学教师超凡脱俗,不拘一格的行为“风范”。我想不必过度解读老师用水果罐头杯子喝水行为,用什么杯子喝水纯属个人爱好,只要杯子干净卫生足矣。当然,这位老师重视环境保护意识值得大大褒奖,如果我们都能这样重视“废物利用”,这将极大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至于这个大学教师课堂衣着我则不以为然,为此,我想谈点大学教师课堂着装的认识。

我想除了一些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对外服务部门可能对员工着装有些专门要求,例如有的企事业部门要求员工上班期间必须统一身着职业装或正装上班。然而,对于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学术会议以及相关公共场合通常对着装不会有硬性规定。我查询了一些大学教师工作手册似乎也没有发现类似条款。例如大学教师着装也许可以纳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六:为人师表,行为世范,,,”范畴。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场所,独立风格与多元文化是一所大学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基石。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学许多场景中师生员工身着丰富多样的服饰穿梭在校园,形成了大学校园内独特风景。我至今清楚记得,1969年国庆20周年前夕,我们学校与北京广播学院师生一起在北京地质学院校园内练习国庆游行步伐,我们学校师生的着装色彩明显比较单调,而北京广播学院师生的服饰明显多样,显然这与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相关。

大学教师课堂着装固然不可能存在硬性规定,然而,我想大学教师课堂着装应该有一些“约定俗成”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属于“社会的公序良俗”范畴。例如课堂着装不一定要“西装革履”,但是应该得体,大方。尽管大学教师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是教师传授的知识,着装通常不太会对学生课堂学习产生显性影响,然而,我想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严谨着装会对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我们常说教师的“行为世范”,“内外兼修”,“外”就可能涉及着装。古人说“文质彬彬,而后君子”。这里的“文”主要是指人的装饰,“质”就是人的身份,二者相得益彰,才会彰显一个大学教师应当具备的修养。记得1986年10月份我在西安一个国际会议上偶遇澳大利亚学术同行Clark博士,我们坐在一起聆听大会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这时候我注意到Clark博士是身着得体的休闲装,然而,当下一个报告将要轮到他的时候,他便起身回房间西装革履出现在讲台上报告他的学术成果。

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海归教授忠告课题组学生,课堂上以及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及相关场合要注意着装。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切不可穿圆领衫,更不能穿背心参加会议,至少要穿带领子的T恤衫,能穿短袖衬衫(夏季正装)更好。我作为学校兼职校史研究员,在调查了解大学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时,发现北京地质学院一些创始教授对待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的严谨风范,包括课堂教学着装,例如北京地质学院的创始教授之一王鸿祯教授。王先生1947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1950年担任北京大学秘书长,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老教师告诉我,王鸿祯先生的课堂教学着装严谨,上课时皮鞋檫的锃光瓦亮,而且严格遵守课堂时间,绝不拖堂。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的构造地质学科的付老师,上课还会打领带。这些着装比较严谨的教师成就了当年北京地质学院本科课堂教学上一道亮丽风景。

我历来比较注重大学课堂及相关场合着装,我有时与青年教师聊过课堂教学着装话题。尽管着装并不意味要穿多么名牌和漂亮的服饰,但是,干净整洁的着装会给学生以良好印象。也许有人会拿个别不修边幅随意着装,甚至形象有点邋遢的学术牛人表达不必苛求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着装。但那一定属于个别情况,就像那个在大学课堂上公然声称不抽烟没有灵感的教授。况且人们欣赏个别着装随意教师也主要属于他的学问成果,一定不会是“邋遢”的着装形象。大学课堂属于学生接受知识场所之一,在我十多年的小-中-大学教育经历中,在我的印象里,我的老师们在课堂上着装都不会太随意。有几位爱打扮的男女老师一直是我们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并在心中留下美好印记。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行为举止就应该包括着装。我想一个著名教授如果学问高加上着装得体一定会给他培养学生的质量加分。

2023年9月28日策划,2023年10月23日完成提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406850.html

上一篇:大学生课程考试不该继续“刷题”
下一篇:大学本科教育重在“基础厚实”而非“专业精深”
收藏 IP: 59.172.118.*| 热度|

17 郑永军 张俊鹏 崔锦华 王从彦 周忠浩 王飞 徐义贤 刘鹏飞 马陶武 杨正瓴 李丽丽 王志威 郭战胜 孔玲 杨顺楷 史晓雷 夏向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