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大学生课程考试不该继续“刷题” 精选

已有 4985 次阅读 2023-10-16 08: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课程考试不该继续“刷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在网络上偶尔看到一些教育专家对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中的某些课程考试方式提出批评意见,尤其对一些大学的本科教育中课程考试依然大量采用以“客观试题”(俗称“刷题”)为主的“高中应试”考试方式提出异议。丘成桐先生也在一些讲话中提到大学生平日各种竞赛“刷题”现象,他说,一些以“客观”答案为主的竞赛,如果能激发年轻人的科学热情那也无妨,但是很多以“刷题”为主要特征的竞赛无法激发青年学生的科学热情,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大意,来自网络)。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也对大学本科教育以标准答案为主要题型的课程考试,即那些选择填写ABCD答案,即“刷题”提出批评。

我认为,对于小-初-中等教育,尤其是我国长期以来以升学为目的的高中教育“刷题”似乎可以理解。因为一个人获得知识通常属于渐进式,理解能力也是逐步提高。我认为,不能一概抹杀“客观”题型,即“刷题”给一个人知识获取过程中的积极意义。我们这些在学术围城内呆了几十年的人深知“死记硬背”看起来似乎属于“刷题”,然而他对一个人获取知识积累过程具有深远意义。我们的教育要遵循基本规律,循序前进,“刷题”属于小-初-中等教育中重要知识学习阶段。况且如果高考全面采取“主观”题型考试,这将给出题与批阅试卷带来巨大挑战。

最近为了补充修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报告《我谈大学生活》中“我对普世价值高等教育理念的理解”部分中的内容,我阅读了来自抖音的若干世界知名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校长的新生开学典礼演讲部分段落。这些校长在演讲中具有一个共性的特色内容,强调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注重培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用我们社会公众通俗语言就是“大学学习不能读死书”。这里的“读死书”大概就是在中学阶段学习的以“刷题”为主要考试内容学习方式。例如哈佛大学前校长提出的“大学生课堂外学到的知识应该多于课堂上”;1993-2003年期间出任耶鲁大学校长的理查德.蕾文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大学教育最大的失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有人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专业教学获得的知识应该只占大学期间获得知识的三分之一。这些理念都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训练独立思考问题,这些都需要大量以主观为主要特质的课程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通识知识”学习,进而提升“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教育就需要摒弃以“刷题”为主的课程考试方式。关于这个话题,我询问了两个在美国大学任教学生。两个学生都在美国相关大学从事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在休斯敦大学任终身副教授的孙博士告诉我,研究(主要以专业为主)课程以project为主,本科生课程平时有lab, 期末组队针对某个topic查文献,然后做报告。普渡大学助理教授杨博士告诉我,(结课考试)一般都是以课程报告的形式完成,目前教过的三门课都没有一般(常规)考试。

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杰出人才。尽管一个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仅依靠大学四年本科教育,然而,高质量的四年大学本科教育对于一个人知识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是欧美一流大学普遍重视本科教育的主要原因。然而,我们很多大学的本科教育主要属于专业技能教育,这从这些大学的本科教育目标与具体课程安排及考试方式可见一斑。我国大学教育严重缺乏“通识教育”,然而,本科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就需要重视“主观”类型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与能力需要在大学本科阶段得到基本训练。考试“刷题”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可能发现具有潜质的优秀学生,这从一些“刷题考试”得高分学生毕业若干年后成就平平得到验证。我在公益报告《做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列举了20年前菲律宾大学本科学生给我邮件,希望得到我当年发表的与他们学习相关的学术论文。20年前电子文献尚不发达,我给他们寄去编辑部免费赠送这些论文的“单行本”。试问,我们有多少大学本科生能够主动与国际同行联系,获得国际学术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我在职主要承担本校地球物理专业、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及普通地质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也承担过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两届“地球物理导论”(选修)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学生“地球物理学”课程的教学。这些专业背景不同,学生数理基础相差较大,我一般在课程结束考试中都是依据专业具体情况采用以“主观题型”为主的考核方式。记得有一次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的“地球物理导论”课程采用开卷考试,我在考场上看到很多学生从图书馆借出的纷繁多样的参考书籍,别有一番韵味。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考试题类型无疑会给主讲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高要求,包括提出符合课程内容的“试题”及客观公正批阅试卷。这就需要我们大学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课程知识面,为采用“主观”类型课程考试奠定基础。

 

2023年8月17日策划,2023年10月16日完成提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406048.html

上一篇:聊聊“出彩”学术论文产出过程
下一篇:聊聊大学教师课堂教学着装话题
收藏 IP: 59.172.117.*| 热度|

8 汪凯 郭战胜 周忠浩 农绍庄 郑永军 王从彦 段德龙 guest2958666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