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新学科可不可以创建? 精选

已有 5567 次阅读 2023-9-6 11:32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学科可不可以创建?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开展新学科的创建研究和投稿发表论文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专家提出不同的观点,如认为:学科是不能硬性创建的,学科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门学科需要几代人慢慢形成的,学科远非一篇文章就能创建的,学科不是由头脑思考出来的,等等。有的还把“新学科创建”当作“科学创建”来理解和提问,更会产生歧义。

为了比较详实回答或解释上述有关问题,俺花了些时间将其写出一篇较长的博文,让大家一起思考。

首先,俺觉得提问的专家对我们的研究内容没有完全理解透,理由有两条:

第一,我们创建的是“新学科”,不是“学科”,有没有“新”字内涵大不一样。一般是新学科发展成熟了才能称为学科,如果是已有的学科,就不合适用“创建”两字了。

第二,我们的研究是创建“新学科”,不是创建“科学”,学科不等于科学,新学科就更不同于科学了。简单地说,科学是知识的集合,学科是科学知识的分类及其特定的内容,不过两者有交集。

明确了上面两条歧义之后,接着才能继续讨论本文的主题:新学科可不可以创建?能不能够用一篇论文来体现一门新学科的创建?

个人的观点是:部分新学科(特别是元学科、由实验研究基础形成的学科),一般不太合适创建,也很难创建;而由理论(特别是社会科学类的)和大交叉类形成的新学科,是可以创建的!

一门新学科的创建并没有要求需要一蹴而就和尽善尽美,所有新学科的诞生都有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和发现等,而这些标志性的东西和发现通常是通过发表一篇开创性的论文或出版一部开创性的著作等来表达。至于该新学科是否能够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需要经历多长时间的演化,其结局如何等,这些都不是新学科创建的初始问题。

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上面提到的元学科,是指从无到有的原创学科,纵观历史出现的元学科,其诞生往往需要在某种特定的时空和环境条件下,经过各种研究发现某一新问题或苗头,其本身潜在着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而得到众多研究者的参与,进而慢慢形成一门新学科雏形,然后有某个人将其内容高度归纳起来并用一个学科名称来表征,之后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到了当今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元学科的出现越来越难了,也越来越少了。显然,元学科通过拍脑袋顿悟或逻辑思辨是很难发现的,元学科也不太可能想创建就能创建出来的,即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有天才的人物,能够凭大脑思辨出一门元学科的名称及其内涵和知识体系的。

元学科从发现苗头到不断成长至成熟学科,总有一些标志物或里程碑事件来表征该学科发展的,比如有被后来人认可的学科发现人,在众多参与该学科的研究过程中,有些开展相关的研究做得最早、最多、最好的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该学科的奠基人。

除了元学科之外,更多新学科是属于基于元学科知识的应用发展起来的新学科,这是近代和当代发展最多的新学科,这类应用学科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某一学科方向不断细化或演绎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特别是自然类新学科),这类新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类似元学科,但意义通常没有元学科那么重大,这类新学科的出现通常也不是刻意创建出来的。另一类新学科的出现主要基于它学科知识为基础和经过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学科,这类新学科是近半个多世纪诞生最多和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是可以创建的新学科,俺近十多年来创建的安全科学新分支,就属于后面的这类新学科,这里将其简称为“综合型新学科”,尽管名称不很确切。

实践表明,创建综合型新学科,通常需要以下条件:

1)有专注于这类新学科创生的研究者。创建这类新学科的研究者需要有科学哲学的素养、科学学研究的高度、科学史研究的背景基础、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非常超前的前瞻视野等,能洞察出可能形成新学科的苗头和憧憬其发展未来。

2)研究者需要有构建新学科意识的引领。新学科,特别是刚刚孕育的新学科,是不具备已有成熟学科的特征的,但新学科总要发展成为成熟的老学科。如果熟知成熟学科的基本特征,就可以有意识地引领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一门新学科得到加速成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社会与人类的需求基础。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的新欲望和新需求也是无止境的。新学科的研究者如果能够及时洞察社会和人类的新需求,就能适时甚至超前的发现新学科的基因或苗头,进而创生新学科,社会与人类的需求是新学科诞生的外部动力。

4)有新学科诞生的知识母体和基因。通过相关科学研究和学科间的互动与交融,是孕育新学科的基因和创生新学科的最直接方式。迄今人类已经创建了庞大的学科和学科群,各个学科的研究活动在不断的进行中,它们之间不时发生着碰撞和杂交,从而成为新学科创生的最直接和快速的方式。

5)有新学科创生的研究方法或方法论助推。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新学科创生的研究,方法或方法论同样非常重要。比如思维方法、理论分析方法等,都是新学科创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6)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和支撑。新学科的创生不可能完全脱离已有的知识体系,即离不开各种知识体系的支撑和经验共享。

7)有外部条件的给予。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特别是新学科的发展阶段,有了外界因素的支持,新学科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成长,否则也会出现早期衰亡的结果。

当有了上述的条件之后,开展综合型新学科的创建是可行的,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证明的。

那综合型新学科的创建通常需要做哪些研究工作呢?综合型新学科的创建通常包括新学科的名称、定义、内涵、外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学科基础、学科框架、学科环境、发展条件、应用领域等。有意识的研究和提出上述这些内容,可以说就基本奠定了一门综合型新学科的基础和雏形,这些研究内容简称为综合型新学科的学科基础理论。上述这些学科基础理论,有助于使该新学科及时得到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外界因素的支持,使新学科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成长。

有意识地开展综合型新学科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与无意识地或自然而然的形成一门综合型的新学科,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极大地缩短了一门新分支学科的发展周期,使一门新学科能够得到加速发展等。

最后重复一下,这里说的一门新学科的创建,一般是指一门新学科的雏形和框架或学科基础理论的构建,不能拿一门成熟学科的要求和条件来与新学科的基础理论做比较。

参考文献:

吴超. “新学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 433):342-350.

WU Chao. Research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cience of new disciplines[J].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22, 43(3): 342-35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01670.html

上一篇:退休一年的感悟
下一篇:表征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的综合性词汇有哪些?
收藏 IP: 58.20.114.*| 热度|

12 郑永军 许培扬 曾杰 张学文 晏成和 檀成龙 高友鹤 冯兆东 黄永义 崔锦华 谌群芳 王正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