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老队长与“兵器”

已有 1594 次阅读 2023-5-31 17:14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image.png

      单位早已撤销。可是战友们还在聚会。2018年秋天,我在古城西安看到了当年退休的老队长。我在青藏高原奋战期间,他基本上一直是我的队长。不清楚他是几月份上任的,我7月份报到、8月份休假,10月份归队。归队后得知,原先的邹队长已经该任指导员,他接任了队长。涂队长和邹指导员是同年兵。一个是郑州军校毕业,另一个是西安军校毕业。

      兵器——CA-1000 电磁波测距仪已经进博物馆。我还记得,1988年用这种兵器完成快速导线测量任务、拍摄教学录相片的情景。CA-1000分为主台和副台,有好几个波段,可以利用“差分”技术,精确测量距离。我操作主台的时候,副台由一位四川籍的志愿兵操作。这种带喇叭的仪器,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话。

      我所在作业组,有这样一台仪器。队长在连队附近的空地上操作的就是我组的仪器。那天,我在组织战士们训练,队长过来了,要过了耳机,做了“演示”,我用红梅相机记录了这个场面。

     我却没有留下观测过程中的照片。虽然有在河边油菜地里拍摄录像片,画面优美,但现在不容易看到了。

      这台测距仪曾经深入祁连山腹地随行导线测量任务。有一天,刚到山脊上开机不久,就遇到了雷阵雨。我赶紧和战友们一起下山。还没有到山脚,就全身淋透了。我在口才训练班做过一个3分钟的演讲,讲的就是这一段小故事。后来,我把演讲稿成了小散文《祁连雨》,投递给了《中国测绘报》。短文很快就在副刊登了出来。

     《中国测绘报》发表了我几篇诗文,可惜2018年她停刊了。停刊之前,我特意去搜集了终刊号,留作纪念。

     文中采用的黑白照片,是1990年秋天拍摄的。那一年,我参与了某基地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90—1991年,是我技术发挥超级好的时候,那时候非常单纯,就是一门心思干活。

      队长曾经提醒我提高带兵能力,管好手下的兵。可惜我没有太在意他的建议。

      在这张照片拍摄后的第二年,我就调离了青藏高原。二十多年后,老队长携妻游览北京名胜,我们终于又聚到了一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390073.html

上一篇:大地测量学科树:三枝还是五枝好?
下一篇:我的趁手兵器之一
收藏 IP: 114.244.114.*| 热度|

3 郑永军 宁利中 姚远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