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自然—植物》:阎哲/翟继先首次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大豆根瘤成熟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动态变化

已有 2093 次阅读 2023-4-14 21:22 |个人分类:小柯生命|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邱丽娟课题组阎哲研究员与南方科技大学翟继先课题组合作,首次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大豆根瘤成熟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动态变化,并在未成熟的根瘤侵染细胞中成功鉴定到了一组参与根瘤成熟和根瘤固氮的特异细胞亚型。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3日晚23时,相关成果以“Integrated single-nucleus and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captures transitional states in soybean nodule matura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Plants上。

11.png
豆科植物可以与固氮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从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供宿主植物利用。根瘤中根瘤菌聚集在侵染区(Infection Zone,IZ),同时根瘤组织中的细胞特异分化,为维持根瘤菌的固氮和生存提供适应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因此较其他植物组织,根瘤组织的细胞类型更为复杂,而如何获得根瘤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也极具挑战。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两个题组合作结合之前研究团队开发的FlsnRNA-seq和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成功揭示了这一复杂组织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构建了大豆根瘤的单细胞转录图谱,并鉴定到了一系列调控根瘤发育的关键基因(图1)。
10.png
图1. 实验流程示意图及细胞集群聚类和注释
利用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技术,研究不仅成功鉴定出了侵染区(IZ)中根瘤菌侵染细胞(IC)和非侵染细胞(UC)的中基因的表达状态,同时结合拟时序分析,成功探索了大豆根瘤非侵染细胞UC的分化过程和细胞状态转换轨迹,揭示了大豆UC细胞中不同细胞亚型在发育和功能上,尤其在固氮产物的吸收利用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图 2)。
9.png
图2. 中央侵染区不同细胞亚型的区分
同时研究在根瘤菌侵染细胞(IC)中成功鉴定出了一组在根瘤成熟过程中的过度细胞亚型。该亚型中富集参与根瘤菌侵染的结瘤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验证了该细胞亚型基因在根瘤成熟以及根瘤固氮中的重要功能(图 3)。
8.png
图3. 侵染细胞亚型12-1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建立的大豆根瘤单细胞基因图谱已整合在数据资源网站(https://zhailab.bio.sustech.edu.cn/single_cell_soybean) 中,将为后续共生固氮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图4)。
7.png
图4. 网站主页
南方科技大学的刘智剑博士、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孔祥莹博士以及翟继先课题组研究助理教授龙艳萍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阎哲研究员翟继先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青年研究员宋显伟也合作参与了该研究工作。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深圳市科创委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3-01387-z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3233-1384258.html

上一篇:《细胞》:北京大学张泽民团队综述肿瘤基因组学的重要成果与发展方向
下一篇:《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揭示酵母组蛋白去乙酰酶复合体Rpd3L的组装机制
收藏 IP: 183.198.2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