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穿行于中西医殿堂的学兄学姐们

已有 1426 次阅读 2023-4-6 12:03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3月29日晚,趁回汉看望101岁岳母的机会,与771班的学兄学姐们有个聚会(妻高我一级),在武昌“谢先生”

三年的疫情,大家的交流少了,这算是一个弥补。正因为如此,虽然是仓促之举,也来了23人,算是济济一堂。

虽然是家常菜,但一位学姐带来了包装精致的“拉菲”,使聚会不至于寒碜,但大家的兴致不在酒菜。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对于年近古稀的我们,唠嗑是最重要的事情。

经历了自古以来最大疫情的侵袭,大家嘘寒问暖,互致祝福,所幸都全躲过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冬。据郭兄介绍,771班已经过世了8人,回顾往事,不免唏嘘!

想起36年前,湖北科技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了我们的《前途命运思考——第三代中医论丛(一)》(我当时的划分是:未经历过解放后中医大学教育的人是第一代中医,从开办中医大学教育到恢复高考前的业医者为第二代中医,恢复高考后入学的为第三代中医)那时候风华正茂,挥斥方遒,自觉天降大运于我们这一代人,中医药一定会在我们手中扭转命运。正如我在“编后记”里所云:

对于老一代中医,尽管他们疾“乏人”、“乏术”之难,但他们毕竟可以坦然地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这接力棒必须交下去;对于第二代中医,尽管他们渴望振兴,渴望开拓,但他们毕竟也可以说:中医事业青黄不接,当务之急是承上启下!那么第三代中医呢?悠久的传统医学正向我们手中移交。我们意味着来日方长,意味着未来中医。中医的前途是我们的命运。如果我们不努力为古老的中医探索一条迅速发展的道路,中医将面临自然淘汰的危机;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局势,尽快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向、途径和措施,中医药有可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列于未来医学之林。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深深理解“历史责任感”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该书由湖北中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会牵头,联合十几所中医院校的研究生会组稿和编辑,希望出版若干分册,但因为入学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和毕业论文,此事半途而废。2006年,鄢良学弟(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学生会主席)曾想20年后搞个纪念活动,再写续篇,也因为决心不大而流于空想。

如今时过境迁,旧日激情早已飘散,面对771班的学兄学姐,大家也只能以垂垂老矣为托词自我安慰了。但是,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我们这一代却时刻穿行于中西医的殿堂,从事过中西医对话,并在传承和创新的矛盾中纠结和彷徨过,也许会有人凝炼出自己毕生思考的结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83172.html

上一篇:[转载]“鼠疫斗士”与清朝的首次国际科学会议
下一篇:清明时节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0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