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博文

【人物记事】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奠基人-李璞

已有 2886 次阅读 2023-3-13 20:4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李璞(1911-1968),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文登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岩石矿床学家、同位素地球化学家,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考察的开拓者,中国基性-超基性岩石学及成矿学研究的先驱,中国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人。李璞从小聪明好学,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动荡时期,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的领导下,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地质科研工作。1951年至1953年,李璞率领中央文委西藏工作队随军进藏进行首次综合科考。他们调查了近百个矿点,发现了二十余种有用矿产;绘制了6幅1:50万的西藏东部路线地质图和1幅1:300万的西藏东部矿产分布图。这次科考为西藏地区的地质和资源认识奠定了基础,并为政府提供了重要资料。

   1954年起,李璞主要从事基性-超基性岩及其相关国家急缺金属资源(铬、镍、铂等)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系统深入研究. 他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实验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他提出了“超基性岩与铬镍铂族元素关系”的理论观点,并建立了“超基性岩与金属资源关系”的分类体系. 他还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型超基性岩——“碱橄榄玢岩”(Alkali-Pyroxenite). 他对我国北方、南方及青藏高原等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各类超基性岩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揭示出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2. 他在此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并编写专著《中国超基性岩》。1956年起,李璞领导创建并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队伍 他利用放射性他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了我国第一批地质年龄数据,为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工作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参与了铀矿地质、金刚石、稀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58年中科大成立,设有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李璞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地质绝对年龄测定讲义》,并由各章节的主要作者亲自上课,开启了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教学的先驱之路。他为中国培育了第一代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人才,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骨干 同位素分析离不开质谱仪,但国外技术封锁让我国难以进口。李璞从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与中科院科仪厂等单位合作,自主研制ZHT1301固体质谱计。1961年05月,他们成功安装、调试了MИ-1305质谱计,并用它测定了氩组提供的第一个标样和一些紧急样品,为我国首批K-Ar年龄数据的发表奠定了基础。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冷战时期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设备不足的困境。广泛交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新发展1962年中科院地质所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建成,并取得了我国第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全国各地 包括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及沈阳金属所,铀矿地质所、地质矿产部地质所及其下属各大区的地质实验室等近20个单位。1962年冶金部地质所派陈民扬到一室学习建室经验和测年技术,李璞得知他们单位新购置了一台CH4型质谱计但暂时缺少技术人员后,立即提议双方建立联合实验室。他的提议得到双方单位领导的支持,联合实验室在李先生的指导下仅用3年时间,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硫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培养了两所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科研人才,共同开创了我国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李璞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爱国者和革命者。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过中央文委西藏工作队队长,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他还积极参与了全国科学长远规划工作,组织和推动了全国地质科学学术交流,多次出国考察和参加国际会议,宣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促进国际合作。李璞先生一生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不畏艰难。他关心教育事业,经常到高校讲课;关心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从政治、业务、生活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关心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和尊敬。1968年4月26日,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在贵阳含冤逝世,终年57岁。1978年10月26日,在贵阳举行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李璞先生是我国岩石学家、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中的佼佼者。在他不到20年的科技工作中,在西藏地区及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实验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他在岩石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并编写专著《中国超基性岩》(未出版) 他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9年底,李璞(中)在建设钾-氩法实验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380239.html

上一篇:【实验室管理知识】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订应遵循的原则?
下一篇:地球最古老年龄的发现者与反铅斗士,20世纪影响最大的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
收藏 IP: 116.176.121.*| 热度|

1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