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科学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包括2个:
(1)是使每个公民都成为英明的科学决策者,在面对涉及个人、社会及环境的决策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1],此目的面向所有公民个人的科学素养提升,面向国民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面向社会建设及决策的科学水平;
(2)是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科学家,此目的面向人类对世界的无尽探索,面向国家科技创新的需求,面向国家高端人力资源的建设,面向部分公民的个人兴趣、理想与抱负。
第二,科学教育终极目的的实现,需要以一些具体目标的达成为基础:
(1)理解科学观念,既包括科学的观念,还包括有关科学的观念[1]【有专题报告,此处不展开论述】。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即一套收集和使用证据的能力[1]【有专题报告,此处不展开论述】。
(3)培养科学态度[1],包括2个态度:一是科学的态度,即:严谨求实、实事求是、质疑批判、追求真理、言之有据、客观理性、实证为先、开放包容,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等;二是对科学的态度,即:认可科学的积极价值、作用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支持科学家的工作,支持科学研究的发展,支持科技的正面运用,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的局限性等。
(4)培养社会责任感,爱因斯坦在其《论教育》里提出:“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学校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这是错误的认识。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的人才,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才能让人将“对社会的贡献”视为“人生第一要义”,如此才符合“立德树人”!对社会的价值、意义和贡献,才是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为能力的广阔施展空间。
(5)经历科学探究与实践,爱因斯坦还说:“我认为一个学校最糟糕的就是靠威吓、强力和虚妄的权威来实施教育。这样对待学生,会摧残他们健全的情感,伤害他们真挚的心灵,剥夺他们应有的自信。如此的教育只生产驯顺的臣民。”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不是靠说教、灌输、权威等实现的,而是要在学生活生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中,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积极主动中,在学生的兴趣、好奇、探索、认识、理解、表达、困惑、冲突、争论、建构、体悟等鲜活的情感、行为和认知中才能实现。
因此,科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及生活经历[1],以唤醒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设置学习内容和探究主题,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是教学评价,乃至科学教师的培养,都要紧紧围绕这5个维度,并努力实现融通!
第三,科学教育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校教育,需要规划系统、连续、进阶的科学课程,以系统地发展和维持学生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让学生理解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1]。其中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首要的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完成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科学课程标准,其系统性、连续性、进阶性主要体现如上图的科学教育五维框架中,其中的5个维度在各个阶段的科学课程标准中都有体现。可以说,我国最新的系列的科学课程标准抓住了科学的本质内涵,抓住了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要素,抓住了科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抓住了发展科学最需要的要素,需要深入理解并贯彻到科学教科书及科学课堂中。“好奇心、乐趣和科学思维方法”,请切记这3点对于科学教学至关重要!没有了“好奇心和乐趣”,则就难再有学习的驱动力;没有了“科学思维方法”,“好奇心和乐趣”就会演变成纯粹的自娱自乐,学习和探究将失去科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四,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的科学教育应该反映当代科学研究实践的理性特征和文化传统[2]。因此,科学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国家等多方力量的参与,特别是科学家的参与[1]。
各方面的力量都认识和理解上述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及其内涵,才能形成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的澎湃合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科学教育事业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 Wynne Harlen. Principles and big ideas of science education. Hatfield: Th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2010
[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