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糟粕并非一生下来就是糟粕,而是不适应时代了。
不适应时代的东西就应该扔掉,至少不要再大力提倡。人应该进化的不仅是力量、勇气,更应该进化的是独步天下的傲骨以及勇于担当的信心和心法。
当我们读《菜根谭》时,其实我们并不是在读《菜根谭》,而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目的是塑造更强大的自己。
有个门槛向木佛抱怨说:“同样是木头,为何你受众生膜拜,我却受万人踩踏?”木佛回答他:“你才挨了几斧头,我却是挨了千刀万剐啊。”
但客观现实却是,磨难和奋斗也未必保证我们成功,比如菜板子,也是挨了千刀万剐,却仍然只是个菜板子。虽然磨难和奋斗未必成功,但没有磨难和奋斗一定不能成功。
“一念之差”,大多数人总认为情有可原,甚至无可避免。其实只要把犯错成本提高,比如乱停车一次就处以巨额罚款,这种行为会立即消失。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任何人对任何行为,无论这个行为本身是好还是坏,只要过分强调和重视,而不是怀着云淡风轻的态度,这种人一定有问题。总有“轻视富贵”念头的人可能会做出仇富的极端行为来,过分重视名誉节义的人会因为名誉和节义而不懂变通,导致指恶为善。
美好的人生就是把闯江湖与休息完美切换
很多痛苦就来源于: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仍然耿耿于怀,常常反刍式地拿出来折磨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没事时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忙碌时要思考自己是否心浮气躁,得意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傲慢,失意时要反省自己是否怨天尤人。能如此检查清点自己的身心,让不良的习气由多到少、由有到无,这才是真正明白了为学做人的真谛。
人的成功靠两种力量,一样是意志力,一样则是踏踏实实。这两样其实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过度忙碌会透支生命,过度安逸会浪费生命。不透支、不浪费生命的办法就是在忙碌与闲适之间自如切换。
你之所以被欺骗,是不是因为潜意识有所图?即是说,你仍然是因为贪便宜而被欺骗。所以,不被欺骗唯一的招数就是,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向一个伟大人物学习时,不一定要学他是怎么成功的,而要看他是怎么失败的。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但别人的失败,却可以避免。知此,就知道了成功的密码。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人和人之所以会渐渐拉开差距,原因就在于对世界的认知。有人的道理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有人则是在实践中琢磨出来的。
任何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片面的,所有圣人说的大道理,都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偏见。这就是你懂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的原因!因为你的道理和别人的道理在打架。
人当然不是完美的,即使完美,也要让自己“生出”一点儿缺陷来,有缺点的完美才能接地气,才能让他人对你减少嫉妒,从而把你当成自己人。
看破不是真本事,看破而不说破才是真本事。首先,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所谓看破可能只是幻觉,不是最好的选项;其次,第一个说破的人,会成为众矢之的。
世间应该是你做的事,既要尽力担当,又要善于摆脱。不勇于担当则无法成就伟大事业,不善于摆脱则不会有超凡脱俗的志气。
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价值观不是用来自我欣赏的,是要到事情上去验证的。
当你拥有了自己的本性后,你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本性命令下的本能行为。一个善良的人,无论受多少欺骗都会继续善良下去;一个有傲骨的人,无论多穷都会傲下去。我们坚持自己的本性、价值,绝不能因为别人的攻击而轻易改变。
如果你是按照别人对待你的态度来选择对待别人的方式,那这不是智慧,而是愚蠢。因为别人的态度主宰了你的行为。
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宁可因追求完美而遭人诋毁,也不要接受超过实际情况的赞誉;宁可承受无缘无故的灾害,也不希求不合本分的福祉。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 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我们人人都向往本真、清雅、简单,可做的事却矫饰、浓艳、复杂。
贪心的源头是自认为缺少。人之所以贪是因为感觉自己缺,所以会竭尽全力去补充自己感觉缺少的东西。
贪心的人其实并不是进取的人。恰好相反,因为他很保守、缺乏安全感,所以才玩命地去贪外物。
在你的人生中,你感觉你缺什么?
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生哲学和自然科学大大不同。自然科学可以找出规律,但人生哲学不是这样,各有各的活法,所以就各有各的规律。
人不会为情所累,而会为欲所累。因为在情这里,你关注的是你拥有的,你内心是安定的、踏实的。而在欲那里,你关注的是你还未拥有的,你内心是漂浮、蠢蠢欲动、毫不歇息的,所以你累。
中国传统思想中存在一个“拉齐定律”:所有人必须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鹤立鸡群的人,也不能有武大郎般的人,大家都一样高矮。
这个定律的反面就是,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敢为天下先的人非死不可,等等。
今天所看到的集体主义、动员能力,政府管理当然是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一部分则是源于“拉齐定律”。
人其实就是为了自己活,自己和自己诉说、倾听,凡事向心中求。向心中求的目的就是找到心中的那个自己,那是一条鱼,冷暖自知的鱼。
世上本没有事,愚蠢的人多了,就有了事。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事,都由人制造。
人是感官强大的动物,美丽的风景和新鲜的空气能够让人的感官愉悦,从而影响内心的情绪。所以,感到情绪不好时,试着出门走走,这会让你心情好起来。
常常能听到些不中听的话,经常能遇到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精进道德的磨石。反之,听到的永远是甜言蜜语,事事称心如意,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中了。
不必想方设法去强取功劳,没有过错就是功劳;救助他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是恩德。
尽力去做事本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过于认真而心力交瘁,使精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淡泊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也就不会有任何贡献。
事业陷入困境的人,应该返回去检查下初心;事业成功的人,要观察其意志,看他是否能成功到底。
把建功立业当成打扫自己的房间。当你把家收拾得干净整洁时,是否想得到别人的夸奖?一般不会有这个念头,因为收拾你自己的家本就是你分内之事,做分内之事还想得到别人夸赞,则是里外不分。
人生这场考试,有些题不能答错,答错一题,就很可能不及格。如此看来,人生若要不出差错,比登天还难。所以,你应该调整你人生对错的评价标准,把对错调成问心无愧和问心有愧,如此,才能不被外在标准困住。
不责备他人的小过错,不揭发他人的隐私,不记恨以前的嫌隙,这三方面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患。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决定一件事成败的,无非是你心中有没有这件事的理。所以,当你失败时,别抱怨事情,埋怨你自己,你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不论是芦花被、喝茶、吟诗,还是其他,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能够存养心灵的方式,以获得清净。
出世的道理,全在入世中,所以不必远离人群搞独居。圆满修心的方法只在尽心尽力办好当下的事情中,不必断绝一切欲望,使自己心如死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不是要看淡宠辱去留,而是要明白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是正常现象,你对正常现象能有什么看不淡和想不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