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维亚
檀先生最近所著的《 不同的受水区“调水增雨”差别很大的原因分析》一文,又是一篇杰作。
其中阐述的许多论点,在技术广度和深度方面,独树一帜,分析相当透彻。
檀先生认为,目前世界跨流域供水工程很多,但对“调水增雨”的研究很少。
这或许说明其它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调水增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由于“调水增雨”作用时空差别巨大造成的。有些跨流域调水工程有比较明显的增雨效果,还有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都没有明显的增雨效果。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某些学者对檀先生一系列研究成果持怀疑态度。
为此檀先生对不同受水区“调水增雨”差别很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原理可知,我国各地区的降水以及干旱程度,受着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季风型气候显著,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低温、干燥。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从我国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属于沿海地区,天气系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多雨,湿润,西部云贵川以及青海、新疆、西藏地区属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少雨,干旱。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区属于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隶属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檀先生依据上述我国天气系统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以西北内流区超深盆地和华北平原两个受水区作为平行对比,探讨在不同受水区“调水增雨”差别很大的原因。
第一,檀先生认为,西北内流区超深盆地的突出特点,一是内流区的降水全部在本地区蒸发变成本地水汽,而华北外流区的降水有部分径流输入大海,在研究区域蒸发蒸腾变成本地水汽的数量小于100%,二是超深盆地四周都是巨型山脉,它有强力约束本地水汽和拦截本地蒸发水汽的输出、拦截外来水汽的输入的作用,也是形成沙漠的气候原因。依据西北内流区与华北外流区下垫面和不同高度气象实测记录,檀先生的观点完全符合实际。
第二,檀先生认为跨流域调水,尤其是特大规模调水对不同受水区年实际蒸发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一是受当地太阳辐射的影响,也就是受纬度的影响,二是受下垫面水分供应的影响为其主因。从供求关系解解释这一点,恰如其当。
第三,檀先生认为,下垫面蒸散的水分增加,致使空中水汽增加。下垫面年实际蒸发量的增量越大,空中水汽及其水汽参数的增量越大;反之,下垫面年实际蒸发量的增量越小,空中水汽及其水汽参数的增量越小。他从《本地的陆面蒸发对本地空中水汽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结果,很有说服力的证实他的的观点是正确的。
第四,跨流域调水影响年实际蒸发量和空中水汽参数,对年降水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檀先生从沙漠下垫面植被、空中水汽存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有独到之处。
以上各点,均是檀先生进行多次专题研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对比,得到的一些认识,继而依此发表过24篇专题论文,很具有说服力。
为了全面系统的了解跨流域调水对气候,特别是对降水的影响,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全世界这类大型工程约160个,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国、印度、英国、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家。他们对供水系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论证和研究,跟踪观察。多数认为调水后,虽然生活和工业用水增加,用水改善,但环境恶化,出现了盐碱化、河流污染、动植物灭亡等严重弊端。遗憾的是,对于跨流域调水影响气象,特别是影响降雨问题没有任何研究。
就这一问题而言,檀先生的研究,历时长,采用分析的实测资料多,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大,撰写的论文24篇,特别对跨流域调水的的“增雨”课题进行了前无他人,现无来者的专门研究,独树一帜,值得钦佩。
基于多年的研究,檀先生对特大规模调水以后,西北未来降水量必将明显增加作出了预估,本人认为是准确的,这一结论是他过去多次研究探讨得出来的结论,具有很高的科学根据和可信度。
为了使这一论文更有说服力,建议继续作一些补充研究工作:
1 再增加一两个对比区,其中包括我国西南部西藏与内地一个典型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2 要把每一个数学相关分析计算的相关系数、回归线误差公布出来。
3 选择我国两个已建成的著名跨流域调水工程,依据气象与水文资料分析其对降雨的影响。
4 建议把写过的24论文及完稿时间作成一个《檀成龙科技论文索引表》,供读者分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